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可行性及意义,本文报导一例16岁急性髌骨脱位病例。采用,术后跟踪随访。结果:患者在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特别是在疼痛方面改善尤为明显。结论:作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手术对急性髌骨脱位患者治疗具有意义且效果满意。

  • 标签: 微创入路 急性髌骨脱位 个案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Miccoli经胸乳内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颈部开放入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68例患者,观察组34例采用胸乳内镜甲状腺手术,对照组采用开放颈部甲状腺手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ccoli经胸乳内镜行甲状腺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尤其是美容效果好,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改良Miccoli 胸乳入路 微创内镜 颈部开放入路 甲状腺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治疗的手术方法在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多裂肌间隙治疗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多裂肌间隙治疗的手术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 手术治疗 腰椎滑脱症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经胸乳与经颈部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上海市浦南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经胸乳组(n=50)和经颈部组(n=50)两组,分别经不同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胸乳组患者的总缓解率[92.0%(46/50)]显著高于经颈部组[70.0%(35/50)](P〈0.05),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经颈部组(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经颈部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1/50)]显著低于经颈部组[18.0%(9/50)](P〈0.05)。结论经胸乳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效果较经颈部腔镜手术好。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微创腔镜手术 经胸乳入路 经颈部入路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一直以来都是骨科医师关注的热点,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SuperPATH技术逐步进入了广大骨外科医师的视野。目的:探讨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采用SuperPAT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7例(76髋)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假体位置和髋臼外展角,采用VAS评分及髋关节HHS评分评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23个月,平均(9.1±8.4)月。手术切口平均长度(7.6±0.7)cm。58例单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122.9±3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68±258)ml,术中平均输血(268±230)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平均差值(28.7±11.5)g/L,术后平均输血(135±229)ml,术中透视(6±2)次。9例双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262.2±32.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17±571)ml,术中平均输血量(744±259)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平均差值(32.6±12.8)g/L;术后平均输血量(372±385)ml;术中透视(13±3)次。67例患者髋臼外展角平均46.7°±0.6°,前倾角17.8°±1.1°。术前HHS评分为(40.0±25.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71.7±13.6)分、(84.1±6.5)分、(92.1±5.3)分、(94.2±4.2)分。术前VAS评分(8.0±1.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2.2±1.0)分、(1.0±0.9)分、(0.5±0.7)分、(0.3±0.6)分。单侧THA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平均(9±5)d,双侧THA患者平均(12±4)d。所有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麻痹等相关并发症。结论: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短、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学习曲线短、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快速康复等优点。

  • 标签: SuperPATH 微创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髁上骨折行肘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8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肘后术治疗,观察组44例行肘前小切口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HSS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临床指标均比对照组优,观察组HSS评分(47.58±1.7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2.42±4.65)分(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P>0.05)。结论骨髁上骨折患者行肘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利于骨折愈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肘前入路 微创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骨盆环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损伤,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本文应用髂腹沟结合锁定重建接骨板对骨盆环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骨盆环骨折 髂腹沟微创入路 锁定重建接骨板 治疗
  • 简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自20世纪60年代报道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患者对手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仅仅满足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的目标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临床要求。SuperPATHTHA由于近期疗效较好,符合快速康复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受到广大医者关注。现将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入路 髋关节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日常生活自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2015年5月—2016年2月采用Superpath后切口70例,结果手术切口长6~8cm;术中出血量200~350ml;手术时间55~90min;术后均放置负压引流,24h负压引流量100~250ml。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7~16个月,均无1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假体松动脱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术后早期疼痛轻、功能恢复较快、早期临床疗效满意,较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现代快速康复外科的要求。但有严格的手术指征,丰富的THA手术经验及术中娴熟的配合及术前术后细致的护理,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手术的顺利成功。

  • 标签: 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
  • 简介:近二十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蝶手术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具体的手术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1-3]。手术通道的创伤问题,尤其对鼻腔黏膜、鼻甲、鼻中隔、蝶窦结构的处理上,常被人忽视,甚至避而不谈。因此,重新认识该的解剖与技术很有必要,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

  • 标签: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 微创技术 鼻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6月的医院进行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29例)和对照组(n=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假体脱位,压疮以及尿路感染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道椎旁显微镜椎管减压术与传统半椎板手术在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将56例患者分成通道椎旁组(n=35)和传统半椎板组(n=21)两组手术,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功能情况。结果通道椎旁组在手术时间(83.1 min±7.3 min)、出血量(18.2 ml±3.9 ml)、卧床时间(37.4 h±7.8 h)及住院时间(3.8±1.1)d,显著优于半椎板组[手术时间(86.1±9.6)min、术中出血量(40.5±13.3)ml、卧床时间(63.7±15.8)h及住院时间(6.5d±2.0)d],P<0.05;通道椎旁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分别为21.8±3.4、23.6±2.4及24.2±2.4,显著高于半椎板组(分别为19.9±3.7、21.6±2.8及22.4±2.1),P<0.05;通道椎旁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2.2±1.0、2.0±1.1及0.4±0.1,低于半椎板组(分别为3.1±1.2、2.6±1.3及0.5±0.1),P<0.05;在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中,通道椎旁出血量更少、卧床及住院时间更短,短期内临床症状缓解优于传统半椎板,长期随访时两种预后均满意。

  • 标签: 通道 半椎板入路 腰椎管狭窄 微创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解剖学和临床研究,探讨腰椎前路腹膜外的理想显露方法。方法尸体解剖:成人防腐尸体标本21具,行左侧腹直肌旁纵切口掀开三层腹肌,观察腹膜外间隙和腹膜特点,经腹膜外显露L2~S1节段椎间盘,观察大血管与椎间盘的位置关系。影像学测量:收集100例成人腹部CT扫描,在L2~S1节段的腹前壁测量腹膜外脂肪与腹直肌外缘和腹壁中线的距离。收集150例成人腰椎MR检查,在L2~S1节段测量大血管与椎间盘前中线的距离。临床应用:采用前路腹膜外行腰椎融合术56例,男25例,女31例;年龄29~71岁,平均46.3岁。L2~L4采用左侧腹直肌旁斜切口,L4~S1行正中偏左横切口,长约8 cm,腹膜外充分显露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减压后行椎体间融合术,评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尸体解剖:L2~L4节段在弓状线近侧,腹直肌后鞘与腹膜粘连,分离时易破裂,自腹直肌鞘外缘向外腹膜逐渐变厚并出现腹膜外脂肪。L4~S1可经弓状线远侧显露,腹直肌后侧即为腹膜外脂肪,L4,5需切开弓状线在外侧腹壁延展部,腰大肌内侧有多支髂腰静脉。L5S1在血管分叉远侧的右髂总动脉和左髂总静脉之间显露,骶正中血管细小或缺如,交感神经丛偏左侧。影像学测量:腹膜外脂肪在L2,3、L3,4、L4,5节段分别距腹直肌外缘(36.2±9.9)mm、(35.2±11.6)mm、(27.6±11.2)mm,在L5S1节段覆盖腹直肌后侧达中线。腹主动脉左缘在L2,3、L3,4、L4,5节段分别距中线(14.9±5.1)mm、(13.9±4.6)mm、(19.7±5.9)mm;下腔静脉在L2,3、L3,4节段位于中线右侧,在L4~5节段跨过中线(4.6±8.7)mm;在L5S1节段右髂总动脉和左侧髂总静脉内缘分别距中线(14.6±6.8)mm、(17.6±5.3)mm。临床应用:56例均采用前路腹膜外顺利充分显露,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15~70 ml,平均30 ml;1例L4,5牵拉髂血管时髂腰静脉撕裂,双极电凝止血,均未发生神经或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椎前路腹膜外创伤小、显露充分,具有较好的可行性,L2~4可采用仰卧位左侧腹直肌旁斜切口,L4~S1可采用法式体位正中偏左横切口。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手术、创口闭合、临床疗效与美容效果。方法选择需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运用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6h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和术后6h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而手术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美容效果两组比较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满意度更高。结论与传统术式比较,内镜甲状腺手术进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窥镜 甲状腺良性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直接前( DAA)是一种髋关节手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 THA。 DAA的应用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1-2]探讨康复指导对促进 DAA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12月 20例 DAA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预后效果。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5±2.1) d,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脱位率,早期下床活动都优于传统的后外侧。结论: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科学康复干预,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直接前( DAA)是一种髋关节手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 THA。 DAA的应用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1-2]探讨康复指导对促进 DAA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12月 20例 DAA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预后效果。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5±2.1) d,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脱位率,早期下床活动都优于传统的后外侧。结论: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科学康复干预,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 作者: 王月福于锡欣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前外侧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根据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两组(n=30),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常规入路,观察组采用前外侧微创入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治疗中采用前外侧微创入路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效果差异不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肱骨干中段骨折病症,探究前方接骨板接骨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共计40例,按照住院时间给予患者顺次的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20例患者接受前方接骨板接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上肢功能恢复评分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上肢功能评分较高,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所花费的时间短,且试验组的复发率为(10.00%)低于试验组的复发率(4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来说,应用前方接骨板接骨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且安全性极高。

  • 标签: 前方入路微创接骨板接骨术 肱骨干中段 愈合程度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