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是涵盖X线、CT、超声、核磁共振以及介入等多个不同门类的一门新兴医学技术。由于影像检查的成像原理以及手段各不相同,检查范围的不同,突出了各自检查的技术。目前,影像诊断影像技术有着越来越高的依赖性,已从之前单一的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性诊断体系。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影像诊断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病理结果分析乳腺纤维腺瘤的MRI与X线钼靶影像诊断价值,同时探讨MRI表现评分与MRIBI-RADS分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行MRI检查后行手术及病理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的27例(35个病灶)患者资料,其中有19例患者术前同时行X线钼靶检查。结果27例患者共35个病灶。MRIBI-RADS评分≤3分为良性,MRIBI-RADS分类诊断准确率为85.7%,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52.6%。结论MRIBI-RADS评分与MRIBI-RADS分类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967。MRI与X线钼靶检查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腺纤维瘤 影像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检查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CT影像诊断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6h内的CT图像出现异常者23例,主要表现为豆状核或脑皮质区可见稍低密度影,局部脑沟变窄或消失,一段大脑中动脉的密度高于另一段或其他动脉的密度;24h或一周后复查CT,所有病例均见有明确的梗死区域。结论脑梗死的患者经CT平扫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够明确诊断,CT检查快捷、无创、经济可以作为临床怀疑早期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脑梗死 CT检查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集中探讨CT在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纳入60例2016年4月-2017年6月因甲状腺癌于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于上述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和鉴别。结果25.0%(16/60)患者病灶位于左叶,43.3%(26/60)的患者病灶位于右叶,18.3%(11/60)的患者病灶分布于双叶,剩余11.7%(7/60)的患者病灶位于峡部。93.3%(56/60)的患者病灶呈低密度,剩余6.7%(4/60)的患者病灶呈等密度。63.3%(38/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另36.7%(22/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类圆形。68.3%(41/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剩余31.7%(19/60)的患者病灶内存在钙化,其中18.3%(11/60)的患者表现为细颗粒样钙化。25.0%(15/60)的患者表现为环状强化,表现为半岛状强化和“强化残圈征”的患者各占18.3%。50.0%(30/60)的患者病变侵袭邻近器官,43.3%(26/60)的患者存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结论因CT技术对于甲状腺癌患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确诊率,同时可有效的显示病灶及其周围的变化情况,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彩色超声多普勒 影像学诊断
  • 简介:一、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月,伴胸痛、胸闷,咳粘液浓痰,时有发热,最高38℃,抗炎效果不佳,外院诊断诊断慢性肺脓肿。入院后行平片及CT平扫检查。诊断右上肺脓肿,肺癌待排除,自述于曾于乡镇卫生院抗炎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两侧胸廓对称,右上肺扣实音,两肺呼吸粗,两肺可闻及少量啰音,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2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6例中,胫骨14例、6例骶骨翼,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低信号,T2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特点。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扫描诊断,分析诊断结果,并总结CT特点。结果通过CT诊断后,本组100例患者中诊断共检出42例颅骨骨折,7例脑挫裂伤,10例脑内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积液,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桥静脉破裂,出血后在蛛网膜与硬膜之间形成硬膜下血肿;不同类型的颅脑外伤患者CT影像诊断表现特点也存在差异。结论颅脑外伤采用CT影像诊断能准确区分不同的损伤类型,为后期制定治疗方案及康复计划提供切实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CT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影像诊断。方法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治疗老年慢性肺炎的患者中选取75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X线、CT来检查,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75例患者经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都出现局灶性病变,呈现为不规则或者类椭圆型,而边界不够清晰,密度不均或者均匀。经CT扫描结果显示,75例患者都是局灶病变,病灶轮廓不整齐,主要表现为锯齿样或者波浪样,边缘不够清晰或者模糊,且病变密度不高。该75例患者经影像诊断,62例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2.67%,和综合诊断相比,明显要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性肺炎患者影像不具有特异性,虽然采取X线联合CT进行诊断结果较好,然而医生还需要和其他方法相结合进行诊断

  • 标签: 老年 慢性肺炎 X线 CT
  • 简介:摘要乳头溢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补充与完善。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高频彩色超声、乳腺钼靶、乳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I)等。近年来,磁共振(MR)乳管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更可以借助后处理软件,将MR导管成像与乳腺增强MRI相结合,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呈现导管与病变的关系。

  • 标签: 病理性乳头溢液 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孕症患者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影像学表现,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及盆腔内造影剂弥散情况,诊断盆腔粘连症。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的568例有详细临床资料的不孕患者子宫输卵管碘剂造影进行分析。结果宫腔发育异常8例;血管回流单侧4例,双侧4例;淋巴管回流单侧3例,双侧2例;造影无异常7例。结论碘剂X线造影诊断不孕症患者盆腔粘连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可靠性较高的优点,属于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对患者盆腔粘连的状态、范围可有效观察,对确定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不孕症患者 子宫输卵管造影 盆腔粘连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MRI诊断在脊柱损伤中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6例脊柱损伤患者资料,按不同的诊断方式分成2组,研究组57例行MRI诊断,对照组49例行CT诊断,比对两组具体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诊断误差率5.26%较对照组38.77%低,而诊断准确率94.73%则较对照组61.22%高,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提高确诊率,在脊柱损伤中具较高的实际运用价值。

  • 标签: 脊柱损伤 MRI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卵巢肿瘤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肿瘤组织的良、恶性的准确定性对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尤其关键。彩色多普勒。CT及MRI是良好观察卵巢肿瘤并能协助定性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作者就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在卵巢肿瘤的应用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卵巢肿瘤 彩色多普勒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陈旧性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20例(A组)和陈旧性肺结核合并结核瘤患者20例(B组),40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在分析两组的CT征象后,将两组患者病灶发生部位和CT征象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灶分布情况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超过3cm、强化超过20Hu、不均匀强化、边缘清楚、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以及胸膜增厚方面方面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CT在陈旧性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瘤的征象存在重叠和一定的特征性,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时应综合评判患者的病灶界面和周围结构,促进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瘤效果的提高。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结核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2年内收治的的1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患儿,对患儿采用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能够更加明确的检出基底节区出血,对比两组情况观察组均较优。结论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率较高,而对颅内出血检查的敏感性较低,采用MRI和CT联合检查,可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

  • 标签: MRI CT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中,使用CT和MRI影像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15年3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位脊柱结核患者分别采用CT技术和MRI技术进行诊断,观察记录诊断结果,分析其诊断的价值。结果在对以下两种病灶检查时,CT和MRI没有明显的差别椎体骨质及椎间盘损伤;椎旁脓肿。在以下四种病灶的检查时,CT和MRI有较为明显的差别硬膜囊肿胀;韧带扩散;脊膜强化;钙化。结论CT和MRI都能检测出脊柱结核,但MRI的病症检查范围更广,能够更获得更全面的信息,CT对钙化的检测较好。脊柱结核检查时,可以将两种方式进行结合。

  • 标签: 脊柱结核 CT MRI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