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模式下肝囊肿手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四附属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84例肝囊肿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日间手术治疗模式。评估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就医满意度、术后7 d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临时取消手术率、非计划再入院率、术后总并发症等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研究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76±0.82) d、(0.55±0.10)万元,对照组分别为(5.33±1.69) d、(0.90±0.22)万元,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的患者就医满意度评分为(4.20±0.64)分,对照组为(3.20±0.92)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术后ADL评分、临时取消手术率、非计划再入院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45±9.75)分、4.76%、7.14%、9.52%,对照组分别为(45.57±7.02)分、2.38%、4.76%和7.1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间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治疗肝囊肿患者安全有效,与传统住院手术相比,可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花费,增加患者就医满意度。

  • 标签: 囊肿 引流术 手术后并发症 肝囊肿 日间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开窗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NPHC)的术前评估、中处理及预防复发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行腹腔镜开窗的82例NPH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5±13)岁。单纯囊肿60例,合并胆囊结石7例、胆囊息肉7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8例。单发囊肿63例,多发囊肿19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根据CT检查对囊肿复发风险进行评估。中根据囊肿位置及显露情况,先行囊肿穿刺抽吸囊液,然后用高频电钩、超声刀或切割吻合器切除囊壁裸面完成囊肿开窗,应用带蒂大网膜固定填塞囊肿残腔。结果78例行一期腹腔镜开窗,4例行二期腹腔镜开窗,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53±15)min,中出血量(60±17)ml,术后住院时间(6.5±1.4)d。未发生与开窗相关的出血、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随访时间6.0~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4个月,随访率88%(72/82)。术后CT检查发现囊肿复发6例,其中4例术前评估存在复发风险,术前评估准确率97%(70/72)。影像学检查囊肿复发率8%(6/72),其中肝Ⅶ、Ⅷ段复发各2例,肝Ⅳa+Ⅳb、Ⅱ段各1例。结论术前对囊肿复发风险的充分评估是腹腔镜开窗成功治疗NPHC的前提,广泛囊壁切除、良好残腔暴露及妥善术后引流是防止囊肿复发的保障。肝Ⅳa、Ⅶ和Ⅷ段囊肿存在解剖性高复发倾向,应注意预防。

  • 标签: 肝囊肿 腹腔镜 开窗术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比较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开窗减压带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100例,接受开窗减压带蒂鼓骨瓣移植治疗, 100例对照组接受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指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研究价值,两组患者对手术满意评价相比,观察组的明显更高,并且各项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开窗减压带蒂骨瓣移植的临床疗效更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颌骨囊肿患者开窗减压治疗对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6例颌骨囊肿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颌骨囊肿刮治,研究组则采取开窗减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治疗情况、炎症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详细地评估、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34.5±4.7)min、中出血量(14.1±6.8)ml以及术后疼痛率(3.8%)、术后感染率(1.9%)均低于对照组[(62.6±9.2)min、(85.6±14.8)ml、20.8%、11.3%](P<0.05)。研究组复发率(1.9%)、神经性并发症发生率(3.8%)均低于对照组(13.2%、17.0%)(P<0.05),且囊腔体积缩小程度(89.6±3.4)%、骨质增生厚度(34.0±3.1)mm以及骨密度水平(0.5±0.1)g/cm2均大于对照组[(31.3±9.6)%、(12.2±5.3)mm、(0.3±0.1)g/cm2](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TNF-α、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IL-6(183.3±40.5)ng/L、IL-8(132.4±19.9)ng/L、TNF-α(292.4±69.9)ng/L、CRP(3.9±2.3)mg/L低于对照组[(222.5±36.4)ng/L、(164.4±21.3)ng/L、(380.2±69.0)ng/L、(5.3±1.9)mg/L](P<0.05)。结论采用开窗减压治疗颌骨囊肿不仅手术效果良好,并且机体炎症反应情况较轻,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术后的疼痛情况均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颌骨囊肿 开窗减压术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胸主动脉夹层钬激光原位开窗期综合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纳入从2011年2月至2019年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拟行钬激光原位开窗的82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纳入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综合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综合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围期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满意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后综合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改善情况、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胸主动脉夹层钬激光原位开窗期综合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胸主动脉夹层 钬激光原位开窗术 综合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治疗宫外孕中使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 90例自 2019年 2月 -2019年 10月期间治疗宫外孕的女性,根据病床号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胎进行治疗,常规组使用腹腔镜输卵管切除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 结果 观察组和常规组不同时间的血清β-HCG水平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宫外孕再发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和宫内妊娠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胎治疗宫外孕具有宫内妊娠率高以及损伤小等优势,值得应用。

  • 标签: 宫外孕 腹腔镜 输卵管开窗取胚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开窗胸腔血管内修复(PF-TEVAR)在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LSA)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近端锚定区不足的5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PF-TEVAR技术进行治疗,观察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评价支架有无内漏、移位和3分支显影情况等。结果51例患者,中对位失败1例(2.0%),围手术期内漏6例(11.8%),死亡1例(2.0%)。术后随访1~20个月,随访期间失访6例(11.8%),死亡1例(2.0%)。患者复查CT血管成像,主动脉覆膜支架形态良好,无支架移位,支架内血流通畅。LSA狭窄或闭塞5例。结论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不足时,PF-TEVAR技术可延长锚定区并保持LSA通畅,拓展了胸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适应证。

  • 标签: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胸主动脉病变 预开窗技术
  • 简介:摘要胰腺包裹性坏死(WON)是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之一,当出现出血、感染和胃肠道梗阻等压迫表现时,则需行有创干预治疗。近年来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经胃穿刺置入支架和鼻囊管引流已成为治疗WON的一线方法。然而,支架引流存在支架异位、出血、支架阻塞继发感染、反复更换支架、病程较长等弊端。为克服以上支架引流方法的不足,尝试行EUS引导下经胃胰腺WON开窗切除部分胃壁和囊壁清创术,获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胰腺炎 胰腺包裹性坏死 超声内镜 开窗清创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开窗取胚联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入住我院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比组只采用腹腔镜开窗取胚,研究组实施腹腔镜开窗取胚联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输卵管畅通率及住院时间长短。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输卵管畅通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比组(P

  • 标签: 腹腔镜开窗取胚术 甲氨蝶呤 异位妊娠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光纤内镜观察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黏骨膜的状态,为临床医师对于上颌窦黏骨膜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瑞城口腔医院种植外科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的66例患者(72侧上颌窦),其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年龄(56.2±11.5)岁(26~80岁)。中使用光纤内镜对上颌窦黏骨膜的状态进行观察并分类。结果本组72侧上颌窦中黏骨膜状态可分为以下4类,①Ⅰ类,占25%(18/72),骨膜完整,黏骨膜无损伤;②Ⅱ类,占39%(28/72),骨膜损伤,固有层未暴露;③Ⅲ类,占6%(4/72),骨膜破裂,固有层和上皮层暴露;④Ⅳ类,占31%(22/72),黏骨膜穿孔,骨膜层、固有层和上皮层均破裂。结论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上颌窦黏骨膜的状态可分为4类,对Ⅱ类及Ⅲ类黏骨膜状态应加以保护,避免发展为黏骨膜穿孔而产生中或术后并发症;光纤内镜作为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可提高者对上颌窦底黏骨膜状态的把控,辅助黏骨膜剥离。

  • 标签: 上颌窦 上颌窦底提升 侧壁开窗 骨膜 黏骨膜 光纤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耳硬化症初次及再次修正锤骨-镫骨底板开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瑞士卢瑟恩州立医院2002年4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耳硬化症患者,根据是初次行锤骨-镫骨底板开窗(primary malleostapedotomy,P-MS)或是再次手术行修正的锤骨-镫骨底板开窗(rivision malleostapedotomy,R-MS),将患者分为初次手术组(P-MS组)和修正手术组(R-MS组),对二者中所见、术后听力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70例患者(73耳)纳入研究。P-MS组35例38耳,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3.6±10.5)岁;R-MS组35例35耳,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3±10.9)岁;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手术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镫骨固定外,P-MS组中所见主要为砧骨固定(50.0%,19/38),而R-MS组则为假体移位(60.0%,21/35)。500~3 000 Hz和500~4 000 Hz纯音听阈,R-MS组术后气骨导差(ABG)分别缩小(15.2±13.8) dB和(17.3±14.4) dB,P-MS组术后ABG分别缩小(18.1±8.2) dB和(18.3±8.5) dB,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MS组术后ABG明显大于P-MS组[500~3 000 Hz:(16.1±11.8) dB比(8.5±5.7) dB;500~4 000 Hz:(17.5±11.9) dB比(9.7±6.0) dB;P值均<0.05];R-MS组手术成功率(术后ABG<10 dB)显著低于P-MS组(500~3 000 Hz:31.4%比65.8%,χ2=8.606,P<0.05;500~4 000 Hz:22.9%比57.9%,χ2=9.240,P<0.05),而手术失败率(术后ABG>30 dB)显著高于P-MS组(500~3 000 Hz和500~4 000 HZ均为11.4%比0,χ2值均=3.280,P值均<0.05)。两组各有3耳术后出现感音神经性聋(平均骨导听阈升高>10 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3 000 Hz和500~4 000 Hz均为8.6%比7.9%,χ2值均=0.011,P值均>0.05)。R-MS组初次修正手术(R-MS1)后ABG小于20 dB的比例为80.0%(20/25),而二次修正手术(R-MS2)后该比例为37.5%(3/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结论与初次锤骨-镫骨底板开窗相比,再次修正手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的风险并没有增加,而且仍能明显提高听力,但效果较初次手术差,失败风险高。二次修正手术效果欠佳,手术需谨慎,可以考虑助听器或其他听觉植入装置。

  • 标签: 耳硬化病 镫骨外科手术 测听法 纯音 听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5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78例进行分组研究,依照奇偶数法分成对照组( n=39)和治疗组( n=39)两组,各实施开放椎板间开窗、经皮椎间孔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行比较,对照组均要比治疗组长,且其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开放椎板间开窗。是值得优先选择和全面推广的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放椎板间开窗术 经皮椎间孔镜术
  • 简介:摘要:钝化发射极和背面(PERC)电池,是目前产业化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主流。PERC电池背面由钝化层和Si3N4层覆盖,这两层薄膜是非导电介质膜,因此背面铝浆直接印刷在背面时,铝浆不能与硅片接触,经过烧结后不能形成背面电极,需要通过激光开窗手段将硅片背面部分钝化层和保护层去除,使得背面铝浆与硅片直接接触,烧结后形成电极,所以背面激光的图形设计对电池片性能有者着重要影响。通过优化激光烧蚀工艺,获得不同的开窗比例及形貌,通过对比分析电性能效果,获得较佳的钝化接触效果,较传统开窗工艺,可有效提升电池效率。

  • 标签: 开窗 激光 电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使用内转流结合外转流技术在主动脉弓部原位三开窗全腔内手术中行脑保护的应用经验。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科采用原位三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8例,其中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2例,TEVAR术后患者3例。中利用血管鞘开窗结合颈动脉转流管,采用内转流结合外转流的方法行中脑保护,并行中TCD监测脑部血流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中TCD检测显示在主动脉支架覆盖三分支时,脑部无明显缺血。平均脑保护时间(17.62±6.87) min。术后一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一例患者发生脑梗。结论内转流结合外转流的脑保护策略可以较好的保持脑部血流,为原位三开窗手术中一种简单可行的手术策略,但不能完全避免神经并发症。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支架 脑保护 转流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幕墙上应用内平开窗项目越来越多,本文对内平开窗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内平开窗的优缺点,特别对提高其水密性提出了一些建议方案。

  • 标签: 单元式幕墙 内平开窗 水密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台上预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近中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4例中应用开窗腔内修复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器械释放成功率、并发症率、死亡率,以及围期和随访期并发症率、死亡率及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结果34例患者中共84条内脏分支通过开窗或开槽重建,其中有77条分支(91.7%)植入支架,包括33条分支植入裸支架,44条分支植入覆膜支架。器械释放成功率为97.1%(33/34),中Ⅰb型内漏1例,Ⅲ型内漏1例,并发症率5.8%(2/34),无中死亡病例。术后30 d死亡率为2.9%(1/34),CTA发现Ⅱ型内漏1例、Ⅱ型合并Ⅲ型内漏2例,肾功能不全2例,新发并发症率14.7%(5/34)。平均随访时间16.5(2~54)个月。随访至12个月患者23例,新发非主动脉原因死亡1例,总体死亡率为5.9%(2/34);右侧副肾动脉闭塞1例,新发并发症率为4.3%(1/23)。随访至24个月患者9例,无新发死亡,Ⅰb型内漏1例,新发并发症率为11.1%(1/9),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为11.1%(1/9)。结论台上预开窗腔内修复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近、中期结果安全、有效。

  • 标签: 胸腹主动脉疾病 内脏动脉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开窗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PELD)与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LW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抽取北大医疗潞安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94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LWF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EL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并发症、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62%)略高于对照组(85.11%),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术后卧床时间、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89%)高于观察组(4.2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治疗LDH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国内侧钻井开窗工具技术是充分利用老井的套管在某一特定深度开窗后侧钻新井眼技术,可利用原井套管、地面设施等资源,避免了钻新井的重复投资,约能降低综合费用 1/2~1/3,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侧钻井开窗工具作为侧钻井的重要工具,一直受到钻井业界高度重视。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国内侧钻井开窗工具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 标签: 国内侧钻井 开窗工具 技术现状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