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巩膜局部加压巩膜环扎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将3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随机分A,B两组,A组16眼,采用巩膜局部加压;B组14眼采用巩膜环扎手术,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观其视网膜复位和视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A组13眼视网膜复位顺利,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1.25%;术后视力提高13眼,不变2眼,下降1眼,出现并发症8眼。B组11眼视网膜一次手术复位,一次手术成功率为78.57%;术后视力提高9眼,不变2眼,下降3眼,出现并发症9眼。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提高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巩膜局部加压手术治疗RRD是经济,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巩膜外局部加压术 环扎手术 视网膜脱离 疗效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白内障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又因为瞳孔不易散大,后囊膜增生,人工晶体反光及像差使周边眼底检查非常困难,裂孔发现率低,故手术成功率低。我科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5例5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人工晶体眼 视网膜脱离 巩膜环扎外加压术 外科治疗 发病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6例(16眼)由同一者进行外路手术,术前三面镜下,间接检眼镜下仔细严格定位裂孔,中肉眼下大致定位,全部行环扎并裂孔变性区外垫压,根据裂孔大小冷凝或非冷凝,尽可能安全放液,根据眼压,裂孔形态,部位选择注入气体填充物,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6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视网膜完全复位14眼(87.5%),视力较术前提高12只眼(75%),不变3只眼(18.75%),不完全复位少量视网膜下液吸收缓慢1眼,再次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复位1眼(6.25%)。最好矫正视力0.1以上10只眼(62.5%)。结论手术前的仔细检查定位裂孔,环扎避免遗漏裂孔及变性区均为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提供安全有效的保证,为眼科医师提供新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且手术时间较短,操作相对简单,疗效有明确的保证。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直视下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巩膜加压中冷凝与术后光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58例(58只眼)接受巩膜加压的RRD的临床资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冷凝组29例,接受中冷凝;光凝组29例,接受术后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耗时、术后痛疼分级、术后眼睑水肿程度、视网膜复位率、视力及并发症。结果光凝组手术耗时较冷凝组短(t=-2.74,P=0.008);光凝组术后疼痛及眼睑水肿程度较冷凝组低(χ2=7.13,8.03;P=0.028,0.018);术后两组患者视力(BCVA)均逐渐提高(F时间=23.99,P时间<0.001),但术后两组之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P=0.476)。术后1周,光凝组视力较冷凝组提高更快;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1.07;P=0.553,0.300)。结论巩膜加压联合中冷凝或术后光凝治疗RRD的效果相似,但术后激光光凝可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耗时、减轻术后疼痛及眼睑水肿反应,术后早期视力提高明显。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穿孔 冷冻疗法 激光凝固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同种异体巩膜移植治疗前巩膜葡萄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前巩膜葡萄肿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病变范围直径≥6 mm。所有患者均行同种异体巩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logMAR)、眼压、巩膜植片血运、融解情况、结膜愈合情况。结果随访期间,30例术后视力0.54±0.35与术前0.58±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136)。术前(15.12±2.78)mmHg及术后眼压(14.80±2.15)mmHg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206)。巩膜植片血运正常、无融解,表面可见血管网,眼球结构完整性良好。27例结膜愈合良好,3例结膜坏死融解,行二次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无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巩膜植片感染或排斥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同种异体巩膜移植治疗前巩膜葡萄肿能恢复眼球完整性,维持术前视力,效果良好。

  • 标签: 葡萄肿,巩膜,前 移植,巩膜,异体,同种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加压手术的最小量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直视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及中度冷凝,巩膜缝线固定外加压块,所有外加压均采用修剪后的小硅胶海绵块,只固定巩膜褥式缝线1对。多发性裂孔于每个裂孔处分别于巩膜表面以1对褥式缝线固定硅胶海绵。所有手术眼均未行环扎。手术后随访3~6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中并发症,手术损伤小;手术后眼底检查外加压精确地顶压裂孔,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2眼高度近视于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不变2眼,下降2眼。结论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精确、可靠、创伤小,能避免传统巩膜扣带手术的一些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最小量 视网膜脱离 硅胶海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36例(60眼)高度近视巩膜加固随访2-5年,平均2.5年。结果33眼提高了裸眼视力,40眼提高了矫正视力,50眼屈光度未再发展。结论后巩膜加固可增强眼球后部球壁的抵抗力,防止眼轴向后延伸,有稳定屈光度远期效果,是目前阻止高度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高度近视 后巩膜加固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的适应人群,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愈后情况。结果术后27只眼出现角膜水肿,经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出现功能性滤过泡,2个月后前房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加深;1例出现后囊膜破裂,17例前房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样渗出反应,经治疗后痊愈;视力均较术前有大幅度提高,眼压得到控制。结论小切口囊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过多次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精神压力,同时也避免了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以及白内障的发展,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切口囊外摘除 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 简介:摘要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接骨治疗胫骨远端关节骨折既体现了微创的原则,又达到了生物学固定的目的,应作为治疗胫骨远端关节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微创 LCP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膜加压术后视网膜成功复位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出现视网膜下液(SRF)的危险因素和对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了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巩膜加压术后视网膜成功复位的RRD患者104例(104只眼),其中男性58例,女性46例;年龄(45.1±4.9)岁。按患者术后1个月相干光层析成像(OCT)检查是否可见SRF分为SRF组和对照组,其中SRF组72例,对照组3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眼别、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晶状体状态、视网膜脱离是否累及黄斑、视网膜脱离的持续时间和范围、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和数量;中是否进行了外放液、联合环扎、玻璃体腔注气、前房穿刺放液及硅胶海绵的方向和大小等信息。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RF的独立危险因素。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术后两组不同时间的BCVA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1个月SRF的发生率为69.2%(72/104)。SRF吸收时间为(10.41±7.32)个月。年龄<40岁(OR=32.860,95%CI为3.636~296.986,P=0.002)、合并高度近视眼(OR=7.229,95%CI为1.217~42.94,P=0.03)、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OR=357.397,95%CI为29.761~4292.0,P=0.000)是出现SRF的独立危险因素。SRF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BCVA分别为0.71±0.18、0.5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7,P<0.01);术后3个月BCVA分别为0.55±0.15、0.4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4,P<0.01);术后6个月BCVA分别为0.44±0.16、0.39±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3,P>0.05);术后12个月BCVA分别为0.37±0.12、0.38±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2,P>0.05);末次随访BCVA分别为0.36±0.10、0.35±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4,P>0.05)。结论年龄<40岁、合并高度近视眼和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是RRD患者巩膜加压术后出现SRF的独立危险因素;SRF延缓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但对最终视力无明显影响。(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26-432)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下液 视敏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胀麻醉技术在混合痔剥内扎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拟行混合痔剥内扎患者。随机选取39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局部肿胀麻醉实施手术,并与其余39例采用椎管内麻醉下手术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优势和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中痔核鼓胀,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切口设计更加合理,出血量少,组织层次清晰,痔核易于剥离,术后疼痛减轻,尿潴留、残留皮赘等并发症减少。结论中采用肿胀麻醉技术方便手术操作,明显减轻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麻醉风险及住院费用。

  • 标签: 局部麻醉 肿胀液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治疗伴后巩膜葡萄肿的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河南省立眼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行后巩膜加固治疗的近视性黄斑劈裂伴后巩膜葡萄肿27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OCT示8只眼(26.7%)劈裂腔完全消失,17只眼(56.7%)劈裂腔大部分明显减小,5只眼(16.7%)未愈。术后视力(logMAR)1.00(0.575,1.300)较术前的1.25 (0.800,1.300)提高(P=0.046)。随访期间无黄斑孔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近视性黄斑劈裂伴后巩膜葡萄肿行后巩膜加固可以有效地减少劈裂腔高度及提高视力,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 标签: 近视 巩膜 加固术,后巩膜 视网膜劈裂,黄斑 葡萄肿,巩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230例白内障患者,对其实施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观察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其术后3天、7天、4周、8周、12周裸视力大于等于0.3分别占77.50%、85.71%、88.93%、93.21%。患者在治疗前平均角膜散光度0.81±0.82,术后3天、4周、8周、12周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87±0.68度、0.86±0.51度、0.85±0.83度、0.84±0.61度。白内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损害、囊膜破裂等。

  • 标签: 巩膜隧道小切口 白内障 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21-01
  • 简介: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同种异体硬脑膜对38例(73只跟)高度近视患者行后巩膜加固,观察其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近视度数稳定或减少者占93.2%,眼轴稳定者占93.2%,矫正视力稳定或提高者占93.2%,无远期手术并发症.结论后巩膜加固是控制高度近视恶化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并且手术安全.

  • 标签: 后巩膜加固术 高度近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5 G眼内照明辅助巩膜扣带(scleral buckling)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7例(37眼)。均行25 G眼内照明辅助巩膜扣带,随访6~12个月。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35眼,占94.59%。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4者2眼(5.41%),术后BCVA≥0.4者12眼(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03)。结论25 G眼内照明辅助巩膜扣带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操作较传统巩膜扣带直观、精确,易于发现周边部细微病变。

  • 标签: 脱离,视网膜,孔源性,单纯 扣带术,巩膜 照明,眼内
  • 简介: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在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巩膜隧道切口的基础上,用特制小梁咬切器伸入巩膜隧道内咬切小梁或以15度刀切除小梁组织完成小梁切除。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术后视力≥0.5者19眼,0.1~0.4者14眼。0.08者1眼,术后眼压≤21mmHg32眼。结论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快、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手术治疗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236例(255眼)。结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角膜水肿33.37%,前房积血2.75%,后囊破裂1.96%。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摘出人工晶状入视力恢复快,中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反向巩膜袋法人工晶状体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河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共31例(31眼)无完整后囊的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反向巩膜隧道形成结膜巩膜袋复合体,睫状沟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试验及眼压。结果随访期末,所有患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19、16.001,P<0.05)。所有患眼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试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裸眼视力≥0.5者29例,占93.5%。术后人工晶状体位正、无倾斜,未出现缝线暴露,未出现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或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反向巩膜袋人工晶状体固定治疗无完整后囊的人工晶状体眼安全有效。

  • 标签: 晶状体,人工 袋,巩膜,反向 固定术,缝合,睫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