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据人口调查结果可知,当前 60 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超过人口总数的 10%,大约到2020 年会达到 15% 左右,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可知,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根据人口比例可知,患者人数增加后,社会人口流动加强,人们的养老观念逐渐改变,对老年养老居住建筑的设计提升到新的高度,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对其引起重视,做好居住建筑设计工作,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 标签: 老年人 居住建筑 环境设计
  • 简介:本次调查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现状及居住服务需求为主题,在上海3个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的社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外来人口的租房比例高、居住质量差。上海作为外来人员最为集中、人数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亟需完善现有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以应对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诉求。

  • 标签: 外来人口 居住现状 居住需求
  • 简介:深圳作为一个以暂住人口作为人口结构主体的城市,暂住人口居住问题对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深圳暂住人口的构成特征和居住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暂住人口住房的需求规模、提供方式和空间布局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并试图就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管理进行实施策略的探讨。

  • 标签: 暂住人口 城市规划 居住区
  • 简介:居住证制度是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重大创新,为流动人口获得市民待遇、融入城市提供了一个通道。为了保证居住证制度实施的可持续性,居住证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实施成本问题、门槛设置问题、技术支持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通过制度的创新化解这些问题带来的障碍。

  • 标签: 居住证制度 流动人口 制度创新 问题 对策
  • 简介:一、人口规模测算是居住区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根据2005年1%抽样人口调查的数据,上海市常住人口为1778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37万人。预计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将接近2000万人。上海近年竣工的商品住宅从2003年的1400万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3300万平方米,2005年由于宏观调控,下降到2739万平方米。

  • 标签: 居住区建设 人口规模 测算 上海市 平方米 人口调查
  • 简介:本文运用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分析表明,1990—2000年广州老年家庭持续较快增长;老年家庭在各区、县级市的分布不均匀。2000年广州老年人口居住安排的最主要类型是与成年亲属同住,其次是独居、老年夫妇同住。居住安排存在城乡、区、街道等空间上的差异。

  • 标签: 老年家庭 老年人口 居住安排
  • 简介:流动人口居住空间与居住形态是体现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着重分析了闵行区流动人口居住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分布,构建了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的滞留模式,全面剖析了不同尺度下流动人口的流动机理,揭示了流动人口空间转换的状态与时空特征,提出实现居住分布空间优化的基本对策。

  • 标签: 流动人口 居住空间 流动机理 空间优化 大城市 居住形态
  • 简介: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在居住建筑中对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生活、学习、娱乐的要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要求,是需要建筑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居住建筑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30年来的城市化进程的深度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愈演愈烈。但政府的政策将地下室改造成居住空间、边远地区建立大量廉租房等,无法真正解决大量人口临时性居住的问题。这也会对城市化进程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并对城市的治安稳定与和谐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尝试在城市空间中寻找利用率低下的公共空间,把它改造成一个具有选择性的临时过渡空间,希望能给出答案。

  • 标签: 城市 流动人口 居住空间
  • 简介: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落实对老年人的关怀,需要从老年人居住需求出发,进行居住区的合理设计。本文主要围绕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设计的影响、针对老龄化问题进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等方面展开讨论,为了加大居住区设计对人口老龄化的适应性,可采取注重居家养老型住宅设计、体现社区养老的居住区设计等设计手段,以便保证居住区设计的有效性。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居住区设计 适应性分析
  • 简介:本文运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广州人户分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探讨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居住空间变化、分异程度以及影响机制,为大城市发展制定合理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广州市人户分离人口分为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两部分,两者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和人户分离原因都较大的差异;测算了广州市内人户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居住分异指数和孤立指数,反映出人户分离人口更加集中近郊区,而且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居住分异差别较大;人户分离人口居住空间分布更多受家庭结构、房价、交通和户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大城市 人户分离 居住空间分异
  • 简介:针对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为了合理调整和布局城市养老和公共服务资源,专门研究上海18个区县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以及空间居住环境与这种老龄化特征相协调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为市中心及农村,市中心内缘及外缘区老龄化程度依次降低。上海16个区老龄化程度和居住环境适老程度较为协调,只有黄浦区和崇明县协调度较差,但是也有部分市中心和市中心内缘区的居住环境适老程度需要进一步改善。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空间分布 居住环境 协调度
  • 简介:摘要文章搜集整理曲靖市罗平县松毛山村相关资料,对其中的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了解松毛山村外来人口分布情况、学历水平、居住现状、收入水平、职业和居住人口面积、居住意向以及职业和居住人口面积等信息,发现在松毛山村这所城中村中,外来人口最希望进入城市,将城市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以此为基础,文章结合我国国情,指出在改造城中村的时候,需要为外来人口的生存发展提供有效平台,满足这些弱势群体的居住和生存需求。

  • 标签: 外来人口 城中村 居住
  • 简介:本文利用北京市1997年外来人口普查20%的抽样数据,对分省的北京市外来人口的从业类型及居住地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检验表明来自同一省份外来人口在京从业类型及居住具有一定聚集性,如浙江的自我雇用性的私营业,安徽的建筑“铁军”等;丰台区的“浙江村”,朝阳区的“河南村”等。同时利用社会网络理论,从外来工的迁移形式、就业信息源、在城市中的交往方式角度入手,探讨以省份为特征的从业类型及聚居现象形成的可能的内在原因。

  • 标签: 外来人口 从业类型 居住地 省份聚集性 社会网络
  • 简介:根据汉斯·摩根索的理论,由人口而形成的国家力量。必须包括人口的数量和质量。

  • 标签: 人口大国 国家力量 摩根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