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领域对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也由此引发了关于大脑网络分析的热议,揭示局部损害结构和功能网络的影响,阐明局部损害后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脑网络的变化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是否能作为预后判断的影像学标志。本报告就对核磁共振技术中有关结构像与功能像的现状研究及其在疾病领域的应用展开综述。

  • 标签: 局部脑损害 脑网络 核磁共振
  • 简介:人们长期致力于对脑水肿发病机制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细胞内Ca2+超载(overload)学说兴起.笔者在建立兔冷冻伤和局灶脑缺血模型[1~3]基础上,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证实损害极早期均首先出现脑细胞内水肿,继以血脑屏障破坏脑细胞外水肿,最后导致脑细胞内、外混合性水肿.是人体的一个特殊器官:重仅占全身体重之2%,而血流量(正常值50~55ml/100g/min约900ml/min)占全身血循环量之15%,耗氧量占全身供氧量之20%,耗糖量占全身供糖量之25%.故对抗损害的耐受力有限,维护正常代谢是保证机体功能正常运行的首要环节.

  • 标签: 损害脑水肿 脑损害 脑水肿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生后72 h很内的过渡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生后72 h内的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局部氧合证实:局部氧合水平低与脑损伤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及神经系统预后不良有关。局部氧合依赖于氧的运输和消耗,而氧的运输依赖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流灌注。内大动脉阻力指数(RI)是多普勒超声测量灌注的一个常用参数。我们旨在研究34周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大脑前动脉阻力指数与局部氧合的相关性。方法这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格拉茨医科大学新生儿科进行。采集产前病史并记录每个新生儿的相关数据(如胎龄、出生体重)。测定生后6 h内局部氧合,监测SpO2和心率(HR),所有测量均连续进行24 h。在24 h的近红外光谱测量中,新生儿专家采用头颅超声检测结构和潜在脑损伤情况,并用脑多普勒超声测量大脑前动脉的R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2.7±1.9)周,出生体重为(1 845±485)g。平均局部组织氧合为(69.4±9.5)%,RI为(0.74±0.10),SpO2为(95.8±2.6)%,HR为(142±12)次/min。RI和局部氧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0 1/ρ=-0.438)。RI和SpO2(P=0.336/ρ=-0.120)、RI和HR(P=0.372/ρ=-0.113)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早产儿生后24 h内的大脑前动脉RI与局部氧合之间存在相关性,RI升高与早产儿组织氧合降低有关。

  • 标签:
  • 简介:恶性胶质瘤的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配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常规化疗由于血脑屏障限制、药物作用时间短、全身毒副作用大等原因疗效不佳。局部化疗较好解决了上述问题而成为近年研究热点。本文就局部化疗的理论依据、给药技术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等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胶质瘤 局部化疗
  • 简介:摘要PET局部氧代谢率测定为研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组织氧代谢的改变提供了有力工具,特别是在脑血管病时,进行rCMRO2与局部血流量和局部血容量的联合测定,对于研究急性脑梗死的发展过程、卒中危险的预测以及各种内科、外科治疗效果的判定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PETCT 局部脑氧 代谢率
  • 简介:目前已有动物组织的常规灌注固定技术[1,2].陈浩宇等[3]又改进了组织的灌注固定技术,使固定组织的方法基本完善.由于组织耐氧能力很差[4],就要求尽可能早地开始固定组织,才能更好的保护好组织.为达此目的,对目前的组织局部灌注固定技术作了适当的修改,并对右心房流出的液体作了仔细观察,现介绍如下,以与同行商榷.

  • 标签: 脑组织 局部灌注 灌注固定 生理盐水
  • 简介: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赵世光教授领衔完成的《砷剂对胶质瘤细胞影响的基因芯片研究及颅内缓释剂型的研发》,从动物试验角度证实三氧化二砷(As2O3)能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同时自主研制了As2O3脂质体缓释剂,在胶质瘤切除术后直接置入手术区域,实现了胶质瘤术后局部缓释化疗。该成果日前获得2009年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 标签: 脑胶质瘤细胞 局部治疗 砷剂 哈尔滨医科大学 局部缓释化疗 缓释剂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损害患者展开康复治疗,并探讨其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诊治的病毒性脑炎损害患儿,从中选取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展开比较。结果: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FMA量表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为94.87%(37/39)VS 76.92%(30/39),P<0.05。结论:通过对病毒性脑炎损害患者实施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肢体痉挛情况,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脑损害 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是维持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维持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机制,明确患者CA能力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维持患者MAP在CA范围内有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监测方式用于患者CA监测,无创局部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变化近似于血流量变化,在临床中有无创、实时、持续监测的优势。文章从rSO2监测CA的原理、临床应用(包括围手术期、ICU中、小儿监测中)及其不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rSO2监测CA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血流自动调节
  • 简介:对于恶性胶质瘤,传统的治疗只能有限的改善患者的预后,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被称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它通过激发和补充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来杀灭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强、毒副反应轻和长期记忆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策略,已在黑色素瘤、肾癌和大肠癌取得肯定的疗效。由于神经系统的特殊性,胶质瘤的系统

  • 标签: 局部免疫治疗 恶性胶质瘤 脑胶质瘤 治疗模式 黑色素瘤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微型肝性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患者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改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5例乙肝肝硬化伴MHE患者(MHE组)、27例无MHE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扫描,将原始图像经过处理后得到ReHo图,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和MHE组三组之间ReHo差异的区。采用Pe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HE组区ReHo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相比,MHE组数字连接试验A (Number Connection Test-A,NCT-A)量表评分显著升高、数字符号试验(Digital Symbol Test,DST)及MoCA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相比,MHE组右侧额中回、颞中回、颞下回及双侧中央旁小叶的ReHo显著降低,左侧楔前叶ReHo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HE组MoCA评分与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中回及部分枕部的平均ReHo值呈负相关(P<0.05),与右侧缘上回的平均ReHo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MHE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可能与区ReHo的改变有关。

  • 标签: 轻微型肝性脑病 认知功能 局部一致性 血氧水平依赖 功能磁共振成像 数字连接实验A 数字符号实验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46%左右,具有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复发等特点。目前治疗胶质瘤常规方式仍是在手术最大化地切除肿瘤病灶的基础上,配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但目前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预后仍然较差,仍在探索各种治疗方式。其中颅内长期局部放化疗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可能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本文旨在对胶质瘤的局部放化疗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胶质瘤 局部放疗 局部化疗 Ommaya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以及MRI诊断糖尿病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存在糖尿病脑血管损害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CT扫描检查,对实验组患者进行MRI扫描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扫描效果。结果接受MRI扫描的实验组中患者的扫描准确率为92%,而对照组中患者扫描的准确率为68%,实验组扫描准确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较CT扫描,采用脑MRI扫描糖尿病损害更准确。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CT MRI 糖尿病脑损害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血糖反应的神经系统表现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低血糖反应误诊病例的临床表现、血糖水平及预后。结果34例均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收入院,有糖尿病史30例,血糖0.8-2.8mmol/L。给予葡萄糖后血糖上升,30例完全恢复,2例遗留偏瘫,1例痴呆,1例死亡。结论糖尿病或入量不足患者出现损害症状时应及时查血糖,尽快纠正低血糖状态。

  • 标签: 低血糖 神经系统损害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听力损失对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力正常者在静息条件下和4例听力正常者在声刺激条件下的PET作对照.PET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氧葡萄糖(18F-FDG).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PM)以及感兴趣区技术(RO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例全聋患者的听皮层葡萄糖代谢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而视皮层及体感皮层的代谢活动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另10例听力下降患者的听皮层代谢活动低于正常人(P<0.05),声刺激后听皮层兴奋区域显著大于正常人(P<0.001).提示听力下降引起听皮层神经元葡萄糖代谢活动的相应下降,但与听力下降相邻频率的声刺激却引起相应听皮层的代谢活动的显著增加,而且兴奋区域扩大.表明听皮层发生了功能重组.全聋患者的结果提示,视觉功能显著增强了,这是系统间功能重组的重要证据.结论PET作为新型功能成像仪器,为研究听觉与功能提供了新方法,为听系功能重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 标签: 听觉 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可塑性
  • 简介:<正>病历摘要:男,46岁,1995年8月23日外出,因旅途劳累,1周后出现呕血、便血,总量约3000毫升,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做急诊胃镜示食道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经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出血停止。1995年9月7日乘火车返家途中,病情加重,出现嗜睡、烦燥不安,进入医院时已呈浅昏迷状态。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6年。体检:T36.8C,P100次/分,R24次/分,BP12/8KPa,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

  • 标签: 食道胃底静脉 脑损害 破裂出血 三腔二囊管 慢性乙肝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局部氧饱和度(rScO2)对脓毒症相关性病(SA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期间每日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的评价结果分为SAE组和非SAE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入ICU 1、2、3、5、7 d的rScO2,以及预后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ICU住院期间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结果94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男性占59.6%(56/94),平均年龄(50.1±15.1)岁;SAE发生率为31.9%(30/94)。SAE组患者入ICU 3 d内的rScO2水平均明显低于非SAE组(1 d:0.601±0.107比0.675±0.069,2 d:0.592±0.090比0.642±0.129,3 d:0.662±0.109比0.683±0.091,均P<0.05);但SAE组与非SAE组入ICU 5 d和7 d rScO2水平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5 d:0.636±0.065比0.662±0.080,7 d:0.662±0.088比0.690±0.077,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 d 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最大〔1 d:ROC曲线下面积(AUC)=0.77,95%可信区间(95%CI)为0.65~0.89,P<0.01;2 d:AUC=0.60,95%CI为0.48~0.72,P>0.05;3 d:AUC=0.55,95%CI为0.41~0.68,P>0.05〕;以1 d rScO2=0.640作为诊断阈值,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80.0%。SAE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非SAE组显著延长〔ICU住院时间(d):13.6±7.1比9.0±4.3,总住院时间(d):20.1±8.0比15.8±6.1,均P<0.05〕;但两组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SAE发生率较高,可通过监测rScO2的方式预测SAE的发生。入ICU 1 d rScO2水平与SAE的发生紧密相关,或许可成为脓毒症复苏目标以指导治疗,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意识模糊评估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供血不足患者局部血流异常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供血不足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智能状况量表(MMSE)、画钟表测验(CDT)、Fild物体记忆测验(FOM)评定两组认知功能;全部对象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方法观察大脑各部位局部血流量(rCBF),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评分与rCBF的关系。结果研究组MMSE、CDT、FO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额叶、颞叶、顶叶、丘脑、小脑、脑干rCB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枕叶、基底节r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供血不足患者MMSE评分与颞叶、顶叶rCBF呈正相关(r=0.472、0.358,P<0.05),CDT评分与额叶、顶叶rCBF呈正相关(r=0.349、0.451,P<0.05);FOM评分与颞叶、顶叶rCBF呈正相关(r=0.317、0.325,P<0.05)。结论慢性供血不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rCBF相关,可见相关区域rCBF减少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及早干预。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认知功能障碍 脑血流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