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培养采集流程并探讨质量控制方案。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 667例留置导尿管且尿路感染的高危患者,按照尿培养采集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 987例和试验组5 680例。对照组采用现有的操作方法采集标本,试验组采用改良的采集标本流程。比较两组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及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结果试验组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为99.08%(5 628/5 680),高于对照组的98.48%(4 911/4 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3,P=0.004);试验组尿培养标本被污染率、尿培养标本总不合格率分别为0.33%、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0%、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42,P=0.042;χ2=7.204,P=0.007)。结论针对留置导尿管患者,采取改良的采集流程能够提高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有利于降低尿培养标本的被污染率、不合格率。

  • 标签: 泌尿道感染 导尿管插入术 尿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卒中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处理对策。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筛查出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原因主要包括尿管的型号、材质、是否感染、堵塞等。自制患者漏尿监测表,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重症病房110例(男71例,女39例,年龄19~86岁)留置尿管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漏尿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结果110例重症脑卒中留置尿管患者中,有22例患者出现了漏尿,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存在漏尿患者与非漏尿患者在年龄因素、文化程度因素、性别因素、尿管型号、气囊注水量、腹泻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住院天数、留置尿管天数、便秘、尿沉渣、发热、胃潴留、腹胀等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留置尿管天数、便秘、腹胀、尿沉渣为留置尿管漏尿的因素。结论重症脑卒中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较高,应做好尿管管理,加强引起漏尿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可减少漏尿的发生。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留置尿管 漏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出现漏尿的影响因素,给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解决尿管漏尿情况。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为对象,分析其中出现漏尿现象的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出现11例漏尿的情况,分别为尿管纺织操作不当4例(36.36%)、生理性病变5例(45.45%)、尿管留置引发并发症2例(18.19%)。结论 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漏尿现象较为常见,需要分析出现漏尿情况的原因,以此为基础采取有效应对护理措施,避免出现留置尿管漏尿情况,提高临床治疗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留置尿管 漏尿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所接收的156例需要进行尿培养的患者,将156例患者随机且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一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尿培养流程进行,而观察组患者是在常规尿培养的前提之上再结合护理干预。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结果得出,在常规尿培养流程进行中融入护理干预,对于提升尿培养标本合格率有着显著成果。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提升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的效果有着非常显著的成效,通过在整个尿培养标本留取环节中开展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增强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的精准度,从而保障了接下来针对患者所开展的治疗更加的精准与及时。

  • 标签: 护理干预 住院患者 尿培养标本合格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尿路感染尿培养标本留取失败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提高成功率,为临床尽早获取真实检验结果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我院102例急性尿路感染患儿首次留取尿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查阅护理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陪护家属文化程度、尿培养留取标本失败原因登记表等,分析尿培养失败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比较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98例患儿急性尿路感染患儿留取尿培养标本的失败率;结果 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首次尿培养失败人数差异显著(P=0.001),主要在家属因素的方面差异显著(P=0.021),干预后组的患儿尿培养成功率高;在患儿因素、医护因素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尿培养留取失败的主要因素有:患儿因素、家属因素、医护因素;经过护理对策干预后,先告知家属认真留取尿培养标本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家属取样前有无菌观念;正确使用容器留取标本,留取后及时送检,可以提高尿培养的成功率。

  • 标签: 儿童 尿路感染 尿培养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中的应用,以为后续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5日-11月1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0例患者作为改善前组;2022年3月11日-4月2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5例患者作为改善后组,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后结果可知,改善后组患者的漏尿发生率为10.7%,明显低于改善前组的41.7%,P

  • 标签: 品管圈 留置尿管 患者 漏尿率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集尿袋中放无菌棉球与传统留取尿液两种方法的最终效果。方法:从我院住院科收治的大量适龄患儿中选取200位作为此次实验的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其每100人分为一组,为其中一组实施传统留取方法,并将其命名为对照组,为另一组实施在集尿袋中放无菌棉球的留取方法,并将其记录为实验组,最后分别统计两组成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100位患儿中,男婴与女婴的一次性留取尿标本成功率总共为79%,实验组的100位患儿中,男婴与女婴的一次性留取尿标本成功率总共为90%。结论:根据此次实验可以看出,在集尿袋中加入无菌棉球的收集方法比常规方法的成功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适当推广其适用范围。

  • 标签: 集尿袋口放无菌棉球留 新生儿 尿标本 临床护理分析
  • 作者: 陈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卫生院检验科,重庆万州404000
  • 简介:尿蛋白质检测是肾部感染发现与防治的关键方法之一。尿微量蛋白由肝内产生,尿液中浓度降低,肾小球出现疾病后,含量才会出现异常,所以尿微量蛋白可以用来辅助诊断肾功能损害。一般情况下,在健康的成人尿液中排出蛋白质总数约为(0.08±0.024)g/24h,可包括少部分来源于肾小球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以及由肾小管细胞所产生的蛋白质,如Tamm-Horsfall蛋白质及一些肾脏衍生蛋白等,以常规方式检查为阴性,但在一些特殊生理状况下也可发生短暂性增高。当肾脏发生肾小球、肾小管损害时,尿蛋白常出现异常增高现象。故采用对尿蛋白的有无、蛋白质浓度的多少及其蛋白质组成的分析测定,对于肾功能疾患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确定都有着重要意义,以下是有关尿白蛋白的治疗及临床测定应用方案。

  • 标签: 尿白蛋白检测;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集尿袋口放无菌棉球留取新生儿尿标本的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需要采集尿液标本的新生儿1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新生儿均为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生产的,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新生儿随机分为给予一次性集尿袋方式进行尿液采集的对照组(n=96),以及给予在集尿袋口放无菌棉球方式采集尿液标本的观察组(n=96),观察两组新生儿尿液标本留取的成功率。结果:对新生儿进行尿液标本留取的时候,在一次性集尿袋口放置无菌棉球可以更方便采集尿液,采集成功几率显著提升,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集尿袋 无菌棉球 尿液标本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27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0±13.0)岁;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尿不尽感、排尿费力、尿失禁等。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诊断DU 141例,非DU 134例。对两组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进行分型,并分析各型曲线患者自由尿流率、膀胱充盈期测压和压力-流率测定的指标,分析比较DU组和非DU组患者中各型异常曲线的比例。结果DU组141例中无正常钟形尿流曲线,异常曲线形态可分为5种:Ⅰ型(带锯齿的钟形曲线)20例(14.2%),Ⅱ型(类盒子形曲线)34例(24.1 %),Ⅲ型(递减三角形曲线)62例(43.9%),Ⅳ型(递增三角形曲线)6例(4.3%),Ⅴ型(潮汐波浪形曲线)19例(13.5%)。DU组Ⅰ型患者的最大尿流率[(28.4±9.7) ml/s]显著大于Ⅱ、Ⅲ、Ⅴ型[分别为(17.0±4.1)、(15.8±5.4)、(12.9±6.4)ml/s,P均<0.05];Ⅲ型和Ⅴ型患者的尿流时间[(43.7±17.2)s和(50.1±28.9)s]显著长于Ⅰ、Ⅱ型[(18.5±7.3)s、(27.2±9.7)s,均P<0.05];在Ⅲ型和Ⅴ型患者中残余尿量>50ml者分别占30.6%(19/62)和36.8%(7/19),明显高于其他类型[Ⅰ型0,Ⅱ型2.9%(1/34),Ⅳ型0];膀胱充盈测压期异常表现主要为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和压力性尿失禁;Ⅴ型患者最大流率时逼尿肌压力[(7.4±5.0)cmH2O]显著低于Ⅰ、Ⅱ、Ⅲ型[(11.8±6.7)、(12.0±5.3)、(12.1±5.0)cmH2O,P均<0.05]。非DU组134例中正常钟形曲线19例(14.2%),Ⅰ型曲线88例(65.7%),Ⅱ型4例(2.9%),Ⅲ型15例(11.2%),Ⅳ型1例(0.7%),Ⅴ型7例(5.2%)。DU组Ⅱ、Ⅲ、Ⅴ型曲线的比例显著高于三者在非DU组中的比例(P均<0.05)。结论女性DU患者逼尿肌收缩力降低、收缩持续性不足、膀胱排空延迟或排空不全的特点可以反映在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上,这些曲线形态的变异,尤其是Ⅱ、Ⅲ、Ⅴ型尿流曲线,有助于女性DU的初步筛选性判断。

  • 标签: 尿动力学 女性 逼尿肌活动低下 下尿路功能障碍 自由尿流率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济南市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实验组为糖尿病肾病患者1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观察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的指标。分析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机尿液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检测更加简便,被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早期肾脏病变的敏感指标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汗、便作为人体水液排泄的途径,缺一不可。当某种排泄途径异常时,机体为维持排泄量的相对恒定,可能导致其他排泄途径的异常。因此,通过增强被抑的排泄方式,使水液正常排泄于外,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法即为分流治法。本文对分流治法进行论述,并加案例以佐证。

  • 标签: 尿 便 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