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纹状体和黑质1H—MRS各参数值正常参考范围。方法纳入健康中老年志愿者32名,采用单体素PRESS序列对纹状体、多体素PRESS序列对黑质进行1H—MRS扫描,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含量及各参数比值。结果左右侧纹状体和黑质NAA/Cr、Cho/Cr、NAA/Cho、NAA/(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两侧结果,纹状体NAA/Cr、Cho/Cr、NAA/Cho、NAA/(Cho+Cr)均值及95%C1分别为1.39(1.33~1.45)、0.90(O.86~0.94)、1.58(1.50~1.66)、0.73(0.70~O.76);黑质上述比值均值及95%C1分别为2.36(1.85~2.87)、1.38(1.12~1.65)、1.70(1.59~1.81)、0.93(0.86~1.00);纹状体及黑质中NAA/(Cho+Cr)比值均最稳定。结论正常中老年人黑质和纹状体’H—MRS各参数中,NAA/(Cho+Cr)比值最稳定,可为研究累及黑质和纹状体区域的疾病提供正常参照。

  • 标签: 中年人 老年人 黑质 纹状体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在小鼠骨髓造血调节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RT—PCR方法扩增小鼠IFN-γ(mIFN-y)片段,构建mIFN-γ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1-mIFN-γ-copGFP(pCDH-mIFN-γ-GFP)。将pCDH-mIFN-γ-GFP和pCDH-EF1-copGFP(pCDH-GFP)分别与辅助质粒pPACK—A、pPACK—B、pPACK—C组合,通过磷酸钙沉淀法转染293T细胞,制备慢病毒。通过慢病毒将mIFN-γ和GFP转导至C57BL/6J雄性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M3434甲基纤维素完全培养基进行集落形成试验,同时将其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C57BL/6J小鼠体内,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CDH-mIFN-γ-GFP慢病毒载体;转导mIFN-γ的293T细胞分泌mIFN-γ蛋白;转导mIFN-γ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集落生成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集落形成能力下降;mIFN-γ组的骨髓移植小鼠血象恢复较GFP对照组延迟,移植后8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仍可见GFP阳性细胞。结论:mIFN-γ降低了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延缓骨髓移植小鼠的造血恢复时间。

  • 标签: IFN-Γ 骨髓单个核细胞 造血调节
  • 简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25%~50%,其中30%~40%的患者将在20年内进展为肾衰竭。该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免疫荧光可见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可伴IgG和C3沉积。该病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寻求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标签: 异体蛋白 ddY 免疫荧光 动物模型 免疫学方法 系膜区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的移植部位对睾丸移植效果的影响,以探索建立疾病模型小鼠安全保存的新方法。方法按移植部位的不同分为3组:背部皮下组,睾丸白膜内组和肾包膜下组。移植后处死受体鼠回收移植物。测试和分析受体精囊的重量,移植物存活率,回收物增重的倍数和生殖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不同实验组移植睾丸的生殖细胞分化差异显著。睾丸白膜内组的分化情况最好与假移植对照组相似;背部皮下移植组睾丸的分化率为29.2%;肾包膜下组未见分化。结论睾丸白膜内移植最利于精子的发生;背部皮下移植是睾丸移植的次优选择;肾包膜下睾丸移植不适合用于小鼠雄性生殖器官的安全保存。

  • 标签: 小鼠 睾丸移植 移植部位 生殖细胞分化
  • 简介:猜猜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对了,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鼠标垫!长方形的鼠标垫软软的,我们可以通过折一折,卷一卷、夹一夹,塑造出不同的造型。

  • 标签: 鼠标垫 趣味 创意 小动物 长方形
  • 简介:目的:探讨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的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铁沉积的关系。方法:收集行经颅超声检查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共120例,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超声阳性组(有铁沉积,n=67)和超声阴性组(无铁沉积,n=5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比较2组患者DMT1基因rs6580779位点的多态性。结果:2组之间的基因型、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基因型AA、AC频率分别为98.5%、1.5%和94.3%、5.7%(P=0.20),2组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和2.8%(P=0.24)。晚发病型患者在超声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DMT1基因多态性位点rs6580779的分布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超声阳性与阴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其变异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铁沉积无明显关联。

  • 标签: 原发性帕金森病 铁沉积 经颅超声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一次给予小鼠一定剂量的注射用三七素,观察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将注射用三七素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小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结果注射用三七素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剂量设定为1000、900、810、729、656mg/kg和生理盐水组。1000mg/kg组雄、雌鼠各死亡9只,死亡率为9/10。900mg/kg组雄鼠死亡3只,死亡率为3/10,雌鼠死亡5只,死亡率为5/10。810mg/kg组雄、雌鼠各死亡2只,死亡率为2/10。729mg/kg组雄、雌鼠各死亡1只,死亡率为1/10。656mg/kg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雄、雌鼠均无死亡。结论注射用三七素雄性小鼠静脉给药半数致死量(LD50)为903.1mg/kg,95%可信区间为850.5-959.0mg/kg。注射用三七素雌性小鼠LD50为882.4mg/kg,95%可信区间为835.3-932.3mg/kg。

  • 标签: 注射用三七素 急性毒性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研究肠道组织CFTR基因表达与分泌性腹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KM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小鼠腹腔注射0.2mL生理盐水,实验组小鼠经腹腔注射LPS[6mg/(kg·bw)]分别作用1h、8h,于注射后通过小鼠精神状态、肠道组织形态学判定分泌性腹泻模型的建立,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段肠道组织CFTR基因的表达。结果LPS成功诱导小鼠发生了分泌性腹泻;CFTR基因在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表达丰度,以结肠最高,但各段肠道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LPS上调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CFTR基因的转录,下调了结肠CFTR基因的转录。结论提示肠道组织CFTR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与LPS诱导分泌性腹泻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在各肠段发挥的作用不同,其中空肠在氯离子(Cl-)分泌中发挥主要作用,结肠的作用最弱。

  • 标签: CFTR基因 小鼠 肠道 表达 荧光定量PCR
  • 简介:近年来,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2010年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DM患病率已达9.7%,DM前期患病率高达15.5%。DN临床标本的稀缺性突出了DN动物模型的重要。良好的动物模型对DN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动物模型 小鼠基因组 终末期肾病 流行病学调查 测序图谱
  • 简介:目的:观察出生后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生长差异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分布。方法对新生1~9日龄的KM小鼠背部、尾部和触须部皮肤取材,进行HE染色,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对组织进行细胞色素C进行表达分布检测。结果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发育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形态差异上,而发育时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小鼠出生后背部皮肤和尾部皮肤的毛囊发育都经过了一个非线性的发育和生长期,过了非线性的发育和生长期才开始快速生长,相比较尾部发育略迟于背部。触须部毛囊发育特征和背部尾部差异很大,一出生便可看到较成熟的触毛,没有经过稳定期便开始发育。结论通过形态学比较,结合CytC表达分布水平,发现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存在形态和时间上的差异。

  • 标签: 毛囊 细胞色素C 毛囊发育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白花前胡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诱发制作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白花前胡提取物(BQ)对小鼠/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电图T波和ST段的影响,以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结果心电图显示不同剂量BQ0.5,1.0,2.0g.kg-1(折生药)可以使Pit诱发的小鼠抬高的T波降低,其中诱发后5min,BQ1.0和2.0g.kg-1分别使抬高的T波幅度由模型组的0.129±0.055mV降低至0.035±0.043mV(p<0.01)和0.003±0.060mV(p<0.001);结扎大鼠冠状动脉10min,不同剂量BQ1.0,2.5,5.0g.kg-1分别使大鼠ST段抬高幅度由模型组0.335±0.104mV降低至0.157±0.131(p<0.05),0.037±0.029(p<0.01),0.075±0.071mV(p<0.01)。此外,白花前胡提取物(BQ)增加了血清SOD活性,减少了MDA的水平。结论白花前胡对小鼠/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白花前胡 心肌缺血 心脏保护
  • 简介:背景:使用不同强度、频率及时间的电刺激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目的:观察体表脉冲电刺激对小鼠心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用BL-420F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提供刺激电源,对3组昆明小鼠分别予以不同电压、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体表电刺激,然后观察Ⅱ导联心电图、小鼠得全身反应与局部变化。结果与结论:≤10V的电刺激对小鼠心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未出现心律失常;电压≥15V时,电刺激可使小鼠心率减慢,停止30min后心率恢复正常;电压≥35V时,小鼠出现心率减慢和心律失常,并且停止刺激后心率不能恢复正常;电压〉75V后,小鼠出现室颤。电压为10V时,脉冲电刺激时间和频率变化对小鼠心电活动影响不显著。说明脉冲电刺激对小鼠心电活动的影响主要由所用电压高低不同引起,电压≤10V时对小鼠心电活动无影响;脉冲电刺激时间与电场频率对小鼠心电活动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脉冲电刺激 修复重建 移植 Ⅱ导联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柴胡皂苷d对小鼠灌胃给药最大给药量和腹腔给药半数致死量的急性毒性研究,均连续观察14天。结果按柴胡皂苷d重量计算,柴胡皂苷d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770.47mg·kg^-1·d^-1,腹腔给药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2.338mg·kg^-1·d^-1,95%可信限为53.703-70.966mg·kg^-1·d^-1。柴胡皂苷d对小鼠灌胃给药,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伏卧不动,即而出现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现象,但未见死亡。柴胡皂苷d对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间歇性抽搐、神经抑制而死亡。存活小鼠在14天观察期内体重增长缓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死亡小鼠解剖观察,有肝脏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腹腔注射柴胡皂苷d的小鼠急性毒性大,毒性反应强烈,证实了柴胡皂苷d是柴胡总皂苷和柴胡产生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体内蓄积毒性的"量-时-毒"关系以及在体内、外的生物转化过程,毒性作用部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柴胡皂苷D 小鼠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 简介:急性应激和长期慢性应激均可损伤脑内的海马和前额叶,继而降低动物或人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4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方式建立力竭运动小鼠模型。在反复性力竭游泳运动后即刻(0h)、12h、24h和1周,检测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变化,以及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结果表明,反复性力竭游泳运动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力竭运动组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在0h、12h显著降低,24h有所恢复,1周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力竭运动组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在0h、12h和24h后显著增加,1周后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明显回落。力竭游泳运动所致小鼠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和恢复可能与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反复力竭游泳运动 前脑皮层 海马
  • 简介:目的研究生孢梭菌代谢产物对ICR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分离自浓缩乳清蛋白粉及其制品样品中的生孢梭菌分别培养在庖肉肉汤及TPGY肉汤培养基中,将过滤除菌及处理后的培养液分别经灌胃和腹腔注射给予ICR小鼠,观察其中毒及死亡情况。结果生孢梭菌培养液及处理后的培养液经腹腔注射ICR小鼠后均对其有毒性作用,中毒症状表现为小鼠急促呼吸后猝死,死亡时间多集中在10min内,平均为5~7min,A-F多价抗肉毒毒素诊断血清对小鼠无保护作用。结论生孢梭菌代谢产物中含有不同于肉毒毒素的有毒代谢产物,腹腔注射可导致ICR小鼠猝死。

  • 标签: 生孢梭菌 乳清蛋白粉 代谢产物 毒性试验 食品安全 ICR小鼠
  • 简介:目的:研究染料木素对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染料木素低剂量组、染料木素中剂量组和染料木素高剂量组,观察不同剂量组的染料木素对小鼠心肌组织、脑组织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染料木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心肌组织、脑组织和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心肌组织、脑组织和肝组织中MDA含量;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剂量呈现依赖性。结论:染料木素对小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明显提高小鼠心肌组织、脑组织和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

  • 标签: 染料木素 小鼠 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鱼腥草注射剂对小鼠的免疫毒性效果研究。方法取80只小鼠,根据体重分别划分为三组,甲组24例静脉注射鱼腥草注射剂,乙组29例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丙组27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30天,对比统计三组小鼠的脏器指数以及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与牛血清蛋白组以及生理盐水组相比,鱼腥草注射剂组小鼠的脏器指数明显高于甲组,CD4+/CD8+比率下降,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剂可有效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其免疫毒性作用机制仍需临床深入研究。

  • 标签: 鱼腥草注射剂 小鼠 免疫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覆盆子及其不同炮制品对肾阳虚小鼠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动物模型,观察覆盆子不同炮制品提取物对肾阳虚小鼠的体重、胸腺、脾脏、肾上腺、睾丸重量的影响。结果覆盆子不同炮制品均能提高肾阳虚小鼠的体重、肾上腺、脾脏的重量,其中在肾上腺、脾脏增重方面,黑豆炙品>盐炙品>生品>酒炙品;生品和黑豆炙品能提高肾阳虚小鼠的胸腺重量;生品及其它三种炮制品对睾丸增重情况无明显影响。结论覆盆子及其不同炮制品对肾阳虚小鼠均有补肾壮阳作用。

  • 标签: 覆盆子 炮制品 肾阳虚 脏器指数
  • 简介:摘要microRNA是一类长约24个碱基的非编码RNA,其广泛表达在各种生物体内,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在免疫系统中,亦有报道认为其参与了免疫细胞的发育、活化等。通过实时定量PCR研究发现mir-128-2高表达在双阳性、双阴性T细胞和共同淋巴细胞祖细胞中,而在成熟T细胞和成熟B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为进一步探讨mir-128-2在淋巴细胞发育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制备过表达mir-128-2逆转录病毒,并感染小鼠骨髓干细胞制备骨髓嵌合小鼠模型。通过FACS、实时定量PCR及Northern-blot鉴定模型成功建立。进一步使用FACS分析发现mir-128-2过表达后阻碍了B细胞发育,对T细胞发育无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mir-128-2过表达后并不影响B细胞的凋亡和自我增殖,而可能是阻止了CLP向PreProB细胞的发育。通过嵌合小鼠模型建立和表型分析可见mir-128-2参与了B细胞发育的调控,表现为阻碍B细胞的发育。

  • 标签: microRNA mir-128-2 B细胞发育 骨髓嵌合小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