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纳米纤维是一种可降解、可再生、高强度、高模量材料,作为增强相在热塑性塑料改性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纳米纤维的制备进行分析与研究。

  • 标签: 纳米纤维素 制备 方法
  • 简介:摘要:粘胶制备过程中经粉碎后的碱纤维需要在恒温下保持一定时间,纤维在碱介质中氧化降解,使其聚合度达到工艺要求。这一过程称作碱纤维的降解,生产工艺上称之为老成。老成是将高分子碱纤维转变成有利于纺丝及过滤的低分子碱纤维中最重要的一步。而在日常生产中,老成时影响碱纤维降解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杂质,压榨倍数等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低分子碱纤维,需要全面了解影响碱纤维降解的因素。

  • 标签: 粘胶制备 碱纤维素 降解 老成
  • 简介:摘要:原材料产业作为造纸业的基础产业,关系到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造纸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和人们息息相关。根据研究统计,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因此我国对于纸类产品的消耗非常大,占全球纸张用量的百分之三十,纸和纸板已经被我我国广泛使用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在我国近几年的纸张材料选择当中,竹材方面已经成为现在讨论的热点内容,与传统的原材料相比,其存在很多的优点,其中存在纤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并且在自然界当中存在很多,主要分布在植物当中,尤其是木材当中。在对纤维的使用当中,其被广泛开发成了纳米纤维,以及纤维等新型材料,在造纸领域当中主要的对其存在的特点进行广泛使用。本文就对微纤化纤维在造纸中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

  • 标签: 微纤化纤维素 造纸 应用
  • 简介:摘要 建立羟丙甲纤维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中的凝胶法进行本次检测方法验证和结果判定[1]。分别使用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和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两个厂家的鲎试剂进行本次研究。根据使用该辅料的混悬注射剂细菌内毒素限度和临床应用要求,确定羟丙甲纤维的细菌内毒素限度为1.5EU·mg-1。其最小有效稀释浓度为0.17mg·mL-1,可用灵敏度为0.25EU·mL-1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

  • 标签: 羟丙甲纤维素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羟丙甲纤维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情况。方法:使用文献查阅法,结合羟丙甲纤维属性和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羟丙甲纤维在空心胶囊生产方面的应用情况;采用不同的工艺方式,对比分析羟丙甲纤维空心胶囊对制剂溶出的影响。结果:样品1在pH=6.8介质中溶出度、样品2在pH=1.2介质中溶出度不合格,样品3在三种介质中的溶出度均符合检测标准结论:羟丙甲纤维在药物制剂研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研究羟丙甲纤维空心胶囊生产工艺发现,在不同工艺生产条件下,胶囊剂的溶出率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后续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羟丙甲纤维素 药物制剂 溶出率 空心胶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载大鼠表皮干细胞(ESC)的聚己内酯-乙酸纤维(PCL-CA)纳米纤维支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快速贴壁法从30只1~3 d龄SD大鼠(雌雄不明)中分离培养原代ESC,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分别鉴定原代细胞中整合β1、细胞角蛋白19(CK19)为阳性表达后,采用第1代ESC进行后续实验。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以聚己内酯和乙酸纤维为组分的PCL-CA纳米纤维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拓扑结构并测量其中25条纤维直径。采用构建的PCL-CA纳米纤维支架作为培养基底,使用角质形成细胞(KC)培养基培养ESC构建ESC-纳米纤维支架复合物(下称ESC支架),培养3 d,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中ESC的形态及其与支架的关系。将ESC支架中的ESC作为PCL-CA纳米纤维支架组,将在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皿中使用KC培养基培养的ESC作为Ⅳ型胶原组,培养3 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ESC中CK19的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为3);培养7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ESC中CK1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在15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背部左右两侧均制备1个直径约2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后,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不行植入的空白对照组、植入PCL-CA纳米纤维支架的单纯支架组、植入培养3 d构建的ESC支架的ESC支架组,计算伤后3、7、14、21 d创面面积百分率(样本数为5);取伤后21 d创缘新生皮肤组织,行Masson染色后评估创面愈合质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关键蛋白Notch1、Jagged1、Hes1的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构建的PCL-CA纳米纤维支架具有疏松多孔的网格状多层立体结构,其中的纤维表面光滑无孔隙,纤维直径为(383±24)nm。培养3 d,ESC支架中的ESC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且与支架紧密贴合,细胞间相互连接,细胞充分伸展在支架表面形成膜片。培养3 d,PCL-CA纳米纤维支架组ESC中CK1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Ⅳ型胶原组(t=24.56,P<0.01)。培养7 d,与Ⅳ型胶原组相比,PCL-CA纳米纤维支架组ESC中PCNA表达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CK19表达阳性细胞比例更高。伤后3、7、14、21 d,ESC支架组大鼠创面面积百分率分别为(78.0±1.8)%、(40.9±2.0)%、(17.9±1.1)%、(5.0±1.0)%,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84.2±1.9)%、(45.4±2.6)%、(21.8±1.7)%、(10.1±1.1)%(t=5.42、3.09、4.33、7.58,P<0.05或P<0.01)以及单纯支架组的(82.7±1.2)%、(44.8±2.0)%、(22.4±2.4)%、(10.3±2.4)%(t=4.98、3.11、3.84、4.57,P<0.05或P<0.01);空白对照组与单纯支架组大鼠创面面积百分率相近(t=1.47、0.39、0.47、0.22,P>0.05)。伤后21 d,各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层次完整;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支架组相比,ESC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胶原排列更加整齐;ESC支架组与单纯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支架均完全降解。伤后21 d,单纯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近(t=1.70、1.94、0.18,P>0.05),ESC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支架组(t=13.31、22.07、20.71,P<0.01)。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PCL-CA纳米纤维支架能够抑制大鼠ESC的分化而不影响其增殖;利用PCL-CA纳米纤维支架作为载体培养大鼠ESC构建的ESC支架能够显著促进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标签: 纳米纤维 伤口愈合 细胞分化 表皮干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血管紧张系统(RAS)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系统,已知RAS在血压调节、电解质及体液稳态方面起关键作用。随着不断研究,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进程中也观察到了局部RAS系统的异常激活,提示RAS系统可能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靶点。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1-7) 特发性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机化性肺炎是一种以肺泡、肺泡管或伴有细支气管内机化性肉芽组织为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当它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药物、放疗、器官移植等时被称为继发性机化性肺炎。当无明确病因时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中发病率居第三位的疾病。急性纤维性机化性肺炎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罕见病理学类型,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大面积分布的均质嗜酸性纤维球,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无特异性,但预后相对较差,于2002年被Beasley等提出后,相关报道逐年增多。三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上容易混淆,而它们的治疗和预后却差别很大,所以现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继发性机化性肺炎和急性纤维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预后作一综述。

  • 标签: 机化性肺炎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 影像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纤颗粒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于山东莒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肝纤维化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纤颗粒治疗,两组均进行6个月治疗,比较两组肝脏纤维四项、细胞因子水平及治疗依从性、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透明质酸钠(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扰(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及遵医检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肝性脑病及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抗纤颗粒用于肝纤维化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纤维四项水平,降低细胞因子水平,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诊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抗纤颗粒 肝纤维化 纤维四项 细胞因子 诊疗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在进行阐述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从小麦品质的影响因素以及有关于小麦优质栽培技术作为研究出发点,对于小麦品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 标签: 小麦 品质 优质栽培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黄芪颗粒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我院行CAPD治疗的76例腹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予CAPD和一体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沙坦钾和黄芪颗粒治疗,观察周期为180天。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透析液中TGF-β1、VEGF、α-SMA等腹膜纤维化相关指标水平。 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BUN、Scr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KT/V、总Ccr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总KT/V、总Ccr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TGF-β1、VEGF、α-SMA这些腹膜纤维化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氯沙坦钾联合黄芪颗粒可以改善CAPD患者透析疗效,并可延缓患者腹膜纤维化进程。

  • 标签: 氯沙坦钾 黄芪颗粒 维持性腹膜透析 腹膜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药物流后出现阴道出血时采用益母颗粒加缩宫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的药物流5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益母草颗粒加缩宫治疗和使用常规治疗,对照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治疗后小于月经量发生率对比中,一组为33.33%,二组为14.81%,(x2=17.451,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出血时间对比中,一组为7.84±1.53(d),二组为15.58±3.71(d),(t=10.325,p=0.000),结果有差异。(3)一组和二组治疗满意度对比中,一组为96.29%,二组为81.48%,(x2=17.659,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药物流出现阴道出血后使用益母草颗粒加缩宫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流 益母草颗粒 缩宫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但同时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中对水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再加上各地区降水差异较大,因此我国的水资源还存在工序不平衡的严重问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也偏少。西北地区是我国缺水较严重的区域,其中阿克苏地区是当地的农业大区,在其小麦种植中,灌溉用水比例更是占到总用水量80%左右,但是当前水资源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必须要重视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就小麦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当地的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 标签: 小麦 节水灌溉 阿克苏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g1-7、Mas受体拮抗剂A779、AngⅡ作用后,对胰岛抵抗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葡萄糖摄取及胰岛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①构建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胰岛抵抗模型:将颗粒细胞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细胞用地塞米松、胰岛进行处理,检测两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24 h内葡萄糖浓度、乳酸浓度的差值。②进一步将模型组细胞分别加入不同药物处理24 h:AngⅡ组、Ang1-7组、Ang1-7+AngⅡ组、A779组、Ang1-7+A779组,并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培养基上清液24 h内葡萄糖浓度差值。③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空白组、模型组、各药物处理组颗粒细胞Akt、GSK-3β、AS160及其磷酸化蛋白(P-Akt、P-GSK-3β、P-AS160)以及Mas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跟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葡萄糖浓度差值小、乳酸浓度差值小,提示颗粒细胞胰岛抵抗模型建立成功。②与模型组比较,Ang1-7组葡萄糖浓度差值大(5.55±0.21,P=0.002 1),AngⅡ组差值小,Ang1-7+AngⅡ组、A77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1-7+A779组葡萄糖浓度差值小(4.89±0.20, P=0.010 8)。③空白组、模型组、各药物处理组颗粒细胞的Akt、GSK-3β、AS160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Ang1-7组P-Akt、P-GSK-3β、P-AS160的表达增强,AngⅡ组P-Akt、P-GSK-3β、P-AS160的表达减弱。与Ang1-7组比较,Ang1-7+A779组Mas受体表达量降低。结论①Ang1-7作用后,胰岛抵抗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葡萄糖浓度差值增加, AngⅡ作用后与Ang1-7相反,二者相互拮抗,同时Ang1-7、AngⅡ作用后颗粒细胞胰岛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Akt、P-GSK-3β及P-AS160也出现相反变化,表明通过细胞葡萄糖浓度差值体现的细胞葡萄糖代谢有可能是胰岛信号通路蛋白P-Akt、P-GSK-3β及P-AS160表达变化的结果。②Ang1-7作用后受体Mas表达上调,加入Mas受体拮抗剂A779,细胞葡萄糖代谢受抑制,P-Akt、P-GSK-3β及P-AS160表达降低,提示Ang1-7改善葡萄糖代谢过程中,有受体Mas参与。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血管紧张素I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肿瘤与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6月—2020年12月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卵巢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其中,20例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肿瘤(卵巢纤维瘤7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5例、卵泡膜细胞瘤8例),年龄26~75岁;5例成人型OGCT患者,年龄34~58岁。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检查。观察指标:(1)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信号及强化表现等;(2)比较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及成人型OGCT的平均强化率、DWI征象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1)20例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肿瘤中,位于右侧卵巢9例、左侧11例,肿瘤边界清晰,类圆形14例、分叶状或不规则形6例,最大径2.0~12.3 cm。T1加权像(T1WI)均呈等信号,T2加权像(T2WI)卵泡膜细胞瘤呈高或稍高信号、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呈高低混杂信号、纤维瘤呈低信号;其中3例纤维-卵泡膜细胞肿瘤局部囊性变,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纤维瘤多为弱强化表现(6/7)、卵泡膜细胞瘤多为中度强化表现(6/8)。5例成人型OGCT中,位于右侧卵巢3例、左侧2例,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最大径3.0~9.7 cm;均为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见多发大小不等囊腔,囊内壁尚光整,实性部分为明显强化。(2)成人型OGCT强化率高于卵泡膜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强化率高于纤维瘤,分别为123.70%±5.44%、89.23%±4.19%、43.50%±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WI征象:卵泡膜细胞瘤呈高信号,纤维瘤呈低信号,成人型OGCT实性部分呈高信号、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卵泡膜细胞瘤ADC值为(1.28±0.25)×10-3 mm2/s,高于成人型OGCT实性部分ADC值(0.91±0.18)×10-3 mm2/s,成人型OGCT实性部分ADC值高于纤维瘤ADC值(0.67±0.14)×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纤维-卵泡膜细胞肿瘤与成人型OGCT的MR T2WI信号及强化表现具有不同的特点,其DWI征象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卵巢肿瘤 卵泡膜细胞瘤 纤维瘤 颗粒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