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应用CT与MR影像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小脑血管母细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CT与MR影像资料,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MR的准确性97.50%、灵敏度95.00%均高于CT,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MR特异性66.67%高于CT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与MR在小脑血管细胞瘤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应用价值,但相比之下MR检查诊断的灵敏度高、漏诊率相对较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CT MR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诊断效果研究。方法:以我院收诊的1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患者的CT、MR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患者各种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诊断发现,4例出现共济失调情况,其中5例出现呕吐情况,还有3例出现耳鸣耳聋情况,所有患者没有家族史或是并发症等情况,患者没有合并血管瘤和囊肿等情况。所有患者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肿瘤位置在小脑半球位置,其中最大的直径为7cm,最小直径为1.5cm,其中有9例类圆形,不规则形2例。所有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有10例患者成类圆形大囊小结节,患者的囊性位置的脑脊液密度高于起亚位置。有1例患者呈不规则实质型,患者表现为实质部位等密度内有小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患者CT诊断检测附壁结节强化。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有8例患者为大囊小结节,患者表现为囊性脑脊液信号高,结节部分呈等或略短于T1.5例患者有流空血管影,增强实质部分呈类血管样强化。结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会出现大囊小结节样改变,壁结节呈现血管样强化,对于这类患者采取CT、MR影像诊断方法可以确定患者发病情况。

  • 标签: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CT MR影像诊断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脑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脑血管畸形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脑血管畸形患者的不同表现,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血管内栓塞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小脑血管畸形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征象。方法对已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中位于左侧小脑半球的2例,右侧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3例,左侧桥小脑角2例,右侧桥小脑角1例,多发病灶1例,位于双侧小脑半球。影像上呈大囊小结节型6例,实质型4例,单纯囊性型2例。结论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上,可将其形态分为大囊小结节型、实质型、单纯囊性型,MRI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小脑 血管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小脑血管母细胞瘤选择CT与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效果差异,为疾病临床诊断方案优化提供可靠参考。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35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入组对象收集年限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患者均接受CT和核磁共振检查,以手术病理为依据,判断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MRI检查准确度高于CT检查,组间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特点明显。结论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接受MRI检查,和CT检查相比可提升检查准确度,为临床提供更为详实的依据,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小脑血管 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不同疾病的全脑血管造影(DSA)的检查结果,分析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30例脑血管病病人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系统研究,观察病症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结果130例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及颅外血管异常115例,结果阳性检出率为88.46%;这其中造影穿刺部位血肿、皮下出血1例、癫痫样发作2例、小脑梗死2例,血管痉挛收缩2例。结论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在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项微创可是相对较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 标签: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东宋贺张金峰屈浙李建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在预测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研究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为脑血管病患者确定治疗方式中脑血管造影中脑血管形态学的重要作用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脑血管病变并且实施心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进行观察。对脑血管病变的发展机制、临床治疗方式与脑血管病变血管形态学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A1优势征在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25例,在非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3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动静脉畸形组中,相对于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升高的出血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供血动脉数、双支供血动脉数、单支供血动脉数三组之间在出血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导致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危因素就是A1优势征。相对于脑动静脉畸形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要高的出血率,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影响因素并不包括供血动脉的数目。利用后交通动脉或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利用后交通动脉的侧支,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字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64例脑血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有脑动脉瘤的44例,脑动静脉畸形有12例患者,烟雾病4例,处于正常状态的有4例。结果所选取的64例螺旋CT造影患者都可以显示出1~4级的脑动脉结构,而且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其结果均是一致。结论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的脑血管检查方法,螺旋CT造影技术显得更加的简便,在检查过程中呈现阳性的概率较高,而且其结果非常可靠,通过检验可以为临床处理上提供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因此这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上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 标签: 螺旋CT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 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常见最病、多发病,是当今三大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的增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不断总结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于本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意义。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的增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不断总结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于本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常见脑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长着四只脚和一对翅膀,它就是火名鼎鼎的“寒号乌”。寒号乌最大的特点就是得过且过。当冬天就快要到了的时候.它还是优哉游哉,直到冻死在寒风里,还在喊着:“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 标签: 脑血管 五台山 冻死
  • 简介:摘要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多发病 ,是目前危及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的增多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不断总结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于本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脑血管 治疗方案 脑梗死 药物治疗。
  • 作者: 慎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西城院区),重庆401329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发的脑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死因。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再发率均高,在我国,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位居第1位。其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病。了解其致病因素,并实施科学的预防,才能尽量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