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肺癌是引起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其中15%~20%的患者为细胞肺癌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高,易于远处转移,常至骨、肝、脑及肾上腺,并迅速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大约25%-30%的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尚为局限,行放疗及化疗的联合治疗是目前此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措施。通常所选择的化疗方案为EP或EC,共4个周期,放疗常采取1f/d的胸部放射治疗,范围包括病变区及纵膈,总剂量在50~60Gy之间,并需要早期同步参与化疗。为提高放疗的生物学效应,关于超分割放疗的临床试验正进一步被评价。本文简要的阐述了局限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也会进一步探讨放化疗时序的重要性。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局限期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局限细胞肺癌两周期EP方案化疗失败后改为TP方案化疗联合局部放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2例确诊为局限细胞肺癌,行EP方案化疗两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以EP方案化疗加同步放疗,无效或进展患者,改TP方案化疗加同步放疗,放疗均行三维适行放疗DT56GY/28F。共行化疗4~6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以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随访终点。结果52例患者均可行疗效评价,EP方案化疗有效组即A组36例,EP方案化疗无效改TP方案化疗组即B组16例,中位PFSA组18月,B组12月,EP方案化疗有效组即A组的CR14例,PR17例,SD4例,PD1例,RR为86.1%,EP方案化疗无效组即B组的的CR6例,PR6例,SD3例,PD1例,RR为75%,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反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气管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两周期EP方案化疗无效或进展患者改为TP方案化疗加同步放疗同样能改善预后,达到与前两周期EP方案化疗有效患者一样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化疗 放射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胸部放疗是局限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与之相关的剂量分割存在一定争议。超分割放疗方案(2次/d)作为前瞻性研究确立的标准方案,由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治疗的不便利,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被其他治疗策略代替。另外在不可手术的淋巴结阴性的Ⅰ期细胞肺癌中,立体定向消融放疗为部分高龄且预计难以耐受长疗程放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合适的剂量分割方案既可以保证治疗疗效,也能降低放疗相关急性及晚期损伤。本文将对目前局限细胞肺癌剂量分割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标签: 癌,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剂量分割 现状
  • 作者: 徐畅 李萌 陈明 祝淑钗 毕楠 蔡旭伟 袁双虎 曹建忠 胡晓 李建成 周伟 王平 王军 赵路军 刘宁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放疗科,天津 300308,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055,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石家庄 05001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上海市胸科医院放疗科,上海 200030,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济南 250117,山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太原 030013,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杭州 31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放射肿瘤医生在局限细胞肺癌放疗中分割方案及剂量的选择情况。方法对超过500名放射肿瘤医生进行关于局限细胞肺癌放疗推荐及实际中分割方式及相关剂量的选择等问题的问卷调查,获得可用结果216份,并对可用结果进行分析。所有数据通过问卷星软件制作的在线问卷收集,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Fisher精确检验以及χ2检验用于比较分类变量之间的组间差异。结果216名医生中,94.9%推荐早期同步放化疗,69.4%推荐常规分割方案,70.8%推荐60 Gy作为常规分割方案的总剂量,78.7%推荐45 Gy作为超分割方案的总剂量。结论尽管实际工作中对分割方式和剂量的选择存在差异,目前大多数中国放射肿瘤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倾向于选择60 Gy常规分割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及中华医学会等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对日常治疗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小细胞肺癌,局限期 放射疗法,胸部 超分割 大分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精确胸部放射治疗(TRT)局限细胞肺癌(LS-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LS-SCLC TRT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09月0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7和R 4.1.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共计1730例患者,涉及6种放疗方案,分别为:超分割放疗(HFRT):45 Gy分30次(HFRT45)和60 Gy分40次(HFRT60);常规分割放疗(CFRT):70 Gy分35次(CFRT70)、66 Gy分33次(CFRT66);中度大分割放疗(MHFRT):65 Gy分26次(MHFRT65)和42 Gy分15次(MHFRT42)。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方面,6种放疗方案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概率排序结果分别为MHFRT65>HFRT60>CFRT66>CFRT70>MHFRT42>HFRT45、HFRT60>MHFRT65>CFRT66>CFRT70>HFRT45>MHFRT42。HFRT60方案在降低3级及以上肺炎发生率方面优于其他方案,而各方案导致3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方面并无差异,概率排序结果分别为HFRT60>MHFRT42>CFRT66>CFRT70>HFRT45>MHFRT65、HFRT60>CFRT70>CFRT66>HFRT45>MHFRT42>MHFRT65。结论HFRT60方案治疗LS-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可能更优。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小细胞肺癌,局限期 放射疗法 预后 网状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确放疗技术下局限细胞肺癌(SCLC)调强放化疗后局部区域复发模式、复发部位与放化疗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06-2014年治疗的局限SCLC患者482例,其中125例治疗局部区域复发,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和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法多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全组复发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46.4%、14.7%,中位生存期23.40个月。中位进展时间12.96个月,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1.50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45.0%、23.0%、10.0%。原发灶复发67例(53.6%)、区域淋巴结复发21例(16.8%)、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复发28例(22.4%)、对侧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复发9例(7.2%),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96、24.76、23.23、18.66个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49%、52%、46%、11%(P=0.000、0.004、0.008)。6例(4.0%)患者靶区外孤立淋巴结复发,其中5例位于锁骨上区域,1例(0.8%)野外孤立淋巴结复发。结论局限SCLC放化疗后局部失败部位主要为肺原发灶,更好的分割剂量和靶区范围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 标签: 肺肿瘤/放化疗法 放射疗法,调强 复发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限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完成根治性手术切除的44例局限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DFS为25个月。患者的1、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2%和51.9%。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患者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4%和69.9%。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RR=6.56, P=0.03)、T分期(RR=6.23, P=0.01)、N分期(RR=6.52, P=0.03)和胸部辅助放疗(RR=0.13, P=0.002)为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N分期(RR=3.62, P=0.01)和辅助化疗周期数(RR=0.12, P=0.01)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可能是局限细胞肺癌的一种可选择的初始治疗方式,辅助放疗可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完成足疗程的辅助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 标签: 癌,小细胞肺 术后辅助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限细胞肺癌放化疗后行海马保护的脑预防性照射(PCI)的可行性。方法2016-2019年于浙江省肿瘤医院对进行PCI的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至常规组22例与海马保护组18例。根据RTOG 0933试验勾画靶区,海马保护组采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技术,放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霍普金斯言语测试及脑MRI随访。结果海马体积(4.01±1.57) cm3,海马回避区体积(20.13±4.14) cm3,海马保护区域D100%为(7.19±0.38) Gy,Dmax为(14.38±1.18) Gy。霍普金斯言语测试中,放疗后1个月与放疗前(测试3、测试4、学习数、保留百分比)相比,以及放疗后1个月与放疗后(测试3、学习数)相比,海马保护组较常规组下降程度低。平均随访时间(17.00±8.47)个月,共2例患者出现脑部转移,均为常规放疗组且转移灶位于海马保护区之外。结论采用VMAT技术进行海马保护的PCI在剂量学上具有可行性,测试结果提示海马保护对于记忆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癌,小细胞肺/预防性脑照射 海马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限细胞肺癌(LS-SCLC)患者完全切除术后预后及脑转移(BM)的高危因素,以筛选最可能从预防性颅脑照射(PCI)中获益的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行完全切除的LS-SCLC患者94例,其中31例接受PCI治疗,63例未接受PCI治疗。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预后及脑转移的相关因素,并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OS)及B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PCI组2、5年OS率为80.6%、61.3%,非PCI组分别为61.9%、46.0%(P=0.001)。PCI组2、5年无脑转移生存(BMFS)率为80.6%、54.8%,非PCI组分别为57.1%、42.9%(P=0.045)。PCI组2、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1.0%、48.4%,非PCI组分别为49.2%、34.9%(P=0.016)。PCI可提高pⅡ/Ⅲ期患者OS(P=0.039,P=0.013),但pⅠ期患者OS获益不显著(P=0.167)。PCI组有3例(9.7%)患者发生BM,明显低于非PCI组(17例,27.0%;P=0.044);在pⅠ期、pⅡ期患者中,PCI组和非PCI组BM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P=0.468);而pⅢ期患者中,PCI组BM发生率明显低于非PCI组(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2.803,P=0.001)、BM(HR=2.239,P=0.022)、未行PCI(HR=0.341,P=0.004)、病理分期pⅡ/Ⅲ期(HR=4.963,P=0.002)是影响OS的独立高危因素;而病理分期pⅡ/Ⅲ期(HR=11.665,P=0.007)是影响BM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LS-SCLC完全切除术后pⅡ-Ⅲ期患者发生BM的风险较高、预后较差,应接受PCI治疗,而pⅠ期患者可能获益不显著。

  • 标签: 小细胞肺癌,局限期 预后 脑转移 预防性颅脑照射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限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胸部放疗时机的选择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治采用铂类+依托泊苷方案化疗序贯胸部放疗的临床资料完整且符合入组标准的局限SCLC患者14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放疗开始的时机分为早放疗组(化疗2~3个周期后开始胸部放疗)71例和晚放疗组(化疗4~6周期后开始胸部放疗)72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4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0个月。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预防性脑照射、初治化疗疗效、胸部放疗时机患者累积总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95%CI为1.068~2.557,P=0.024)、预防性脑照射(95%CI为0.348~0.955,P=0.033)、初治化疗疗效(95%CI为0.175~0.498,P<0.001)、胸部放疗时机(95%CI为0.377~0.930,P=0.023)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分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胸部放疗时机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早放疗组患者累积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晚放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初治化疗疗效患者各胸部放疗时机总生存期及PFS比较:稳定患者不同放疗时机累积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时间率经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早放疗组与晚放疗组患者的中位累积总生存期分别为18.00个月和14.00个月(P=0.01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00个月和7.90个月(P=0.533)。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患者,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6.00个月和22.00个月(P=0.01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9.00个月和17.00个月(P=0.030)。结论对于初治采用铂类+依托泊苷化疗序贯胸部放疗的局限SCLC患者,无论初治化疗疗效如何,均应尽早开始胸部放疗。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局限期 放疗 时机 预后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限细胞肺癌(L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LSCLC患者99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研究组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化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毒性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毒性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同步放化疗对老年L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无严重毒性作用。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化放疗 放射疗法 适形
  • 简介:摘要背景与目的探讨局限细胞肺癌行预防性全脑照射对控制脑转移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2例细胞肺癌,42例患者在完成肺部综合治疗后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rophylacticcranialirradiation,PCI),对照组40例患者未行PCI,比较这两组脑转移发生率的差异,观察患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行PCI组患者脑转移阳性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3.2%,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使用预防性脑照射可降低脑转移率及提高总生存率。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预防性全脑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类型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59例细胞肺癌的临床确诊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局限患者中位PFS为8.2个月,36例广泛期患者中位PFS为6.4个月,P=0.084,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患者均能耐受化疗。结论积极有效的一线治疗对于局限及广泛期细胞肺癌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一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放疗结合化疗治疗局限细胞肺癌(L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LSCLC治疗探究,样本源自本院接收的此疾病患者,随机选取并1-82编号,抽签平分对照组、试验组,分别给予化疗、放疗结合化疗,比较短期疗效,评估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毒性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LSCLC患者,放疗结合化疗短期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毒副作用,患者耐受,值得借鉴。

  • 标签: 局限期 小细胞 肺癌 放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步放化疗在局限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地位及放疗中同步化疗的周期数对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自2008—2016年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局限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总生存期作为研究终点,分析比较同步化疗周期数及其他临床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总生存期的计算从开始治疗至患者死亡时间或最后随访时间。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共有317例患者符合条件进入研究,其中序贯放化疗129例,同步放化疗188例。同步放化疗患者中同步化疗1周期86例,同步化疗2周期102例。中位随访时间22.47个月,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放疗早晚和脑预防照射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放疗期间同步化疗1、2个周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8、30.4个月(P=0.400)。无论老年人还是在非老年人、早放疗组还是晚放疗以及是否接受脑预防照射、同步化疗周期数均对患者总生存无影响。≥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个周期同步化疗组为20%,在2个周期同步化疗组为13.7%。结论同步放化疗是局限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2个周期同步化疗生存率不一定优于1个周期者,最佳同步化疗周期数还有待于进一步前瞻性研究确定。

  • 标签: 癌,小细胞肺,局限期/同步放化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胸部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对局限细胞肺癌(LS-SCLC)脑转移的预测能力以及指导个体化预防性脑照射(PC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细胞肺癌及影像学检查确定为局限患者资料97例。基于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Cox与相关性检验筛选与LS-SCLC脑转移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使用校正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内部5折交叉验证、决策曲线分析(DCA)与整合布莱尔评分(IBS)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与临床获益,使用Kaplan-Mer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和评估组间差异。结果提取出影像组学特征1272个,使用LASSO Cox回归和相关性检验筛选特征,最后通过8个与LS-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S-SCLC患者1年与2年脑转移的AUC分别为0.845(95%CI为0.746~0.943)和0.878(95%CI为0.774~0.983)。5折内部交叉验证、校正曲线、DCA以及IBS显示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与临床净获益。基于影像组学模型的风险分层:高危患者PCI组1年、2年脑转移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18.2%,非PCI组分别为61.8%、75.4%(P<0.001),PCI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2.9%、78.6%,非PCI组分别为85.3%、36.8%(P=0.023);低危患者PCI组1年、2年脑转移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0%,非PCI组分别为10.0%、20.2%(P=0.062),PCI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0%,非PCI组分别为96.7%、79.3%(P=0.670)。结论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LS-SCLC脑转移和指导个体化PCI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 标签: 癌,小细胞肺,局限期 肿瘤转移,脑 影像组学 预防性脑照射
  • 简介:摘要细胞肺癌具有易复发和转移的生物学特点,脑是细胞肺癌肺外转移的好发部位。局限细胞肺癌患者行预防性脑照射(PCI)能够有效降低脑转移的发生率,延长总生存期。但是在PCI后仍有近1/3的患者发生脑转移。本文对PCI后脑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目的在于判断何种局限细胞肺癌亚组患者能够从PCI中获益,从而为PCI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癌,小细胞肺 预防性脑照射 脑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影响胸部放化疗后完全缓解的ⅡB-ⅢB期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于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胸部放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ⅡB-ⅢB期细胞肺癌患者。对脑转移预后相关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胸部放疗剂量、放化疗模式、治疗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乳酸脱氢酶(LDH)、是否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CI)、TMN分期、体力状态评分(PS)等进行分析。使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治疗前LDH≥240 IU、治疗前NSE≥17 ng/ml、未行PCI和脑转移风险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脑转移风险只和治疗前LDH≥240 IU(HR=1.90,95%CI为1.07~3.37,P=0.029)、未行PCI(HR=2.08,95%CI为1.17~3.72),P=0.013)正相关。结论治疗前血清LDH水平可为预测胸部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ⅡB-ⅢB期细胞肺癌患者的脑转移风险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乳酸脱氢酶 小细胞肺癌,局限期 脑转移 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