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客家方言客家文化的载体,从客家方言出发,我们可以认识或解释某些客家文化现象、理解客家文化内涵。本文分别总结了从客家话的语言学特点、词语表达、熟语等角度所反映的客家文化某个方面的内蕴和特点,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思想意识文化等。我们认为,从客家方言切入来认识客家文化这一研究方法是大有可为的,应当建立起客家方言客家文化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与整理。

  • 标签: 客家方言 客家文化 历史 民俗 思想意识
  • 简介:广东"围"字地名较多,有508个,分布也比较广泛。通过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名主要分布在客家方言地区,有客家人的地方基本上都有这类地名。不仅广东客家人居住区有这类地名,就是福建、江西客家人居住区也有这类地名。"围"字地名是客家方言地名。"围"字地名起源于客家围屋。这类地名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也很有特点。

  • 标签: 地名 客家方言 客家围屋
  • 简介: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宗族观念。在客家地区,有的地方按姓氏来区分口音,大量带“屋”的地名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点,有些谚语反映了客家宗族的内聚与外御思想。此外,宗族观念对客家地区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承续也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客家方言 客家人 宗族观念
  • 简介:对广西客家方言的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其他原因,目前广西客家方言的研究成果还较单薄。综合各方研究成果并寻求目前广西客家方言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日后广西客家方言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广西 客家话 研究概述
  • 简介:本文在细致描写永定客家方言介词“在”、“到”语义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用法差异,并与普通话的“在”、“到”作比较;同时,尝试探讨介词“到”的性质和来源问题,认为永定话的介词“到”也是从表“到达”义的动词“到”虚化而来,而且虚化程度比普通话更高。

  • 标签: 客家方言“在” “到”语义功能语法化
  • 简介: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新民话、麻介话、(亻厓)话,是我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习惯上又把使用客家话的人称为客家人。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地区南迁的移民。据史籍记载,西晋永嘉之乱以后,由于胡人入侵,战争频仍,灾荒连年,中原地区的人民迫于生计,大规模地向南方迁移,成为占籍南方的移民。现在的客家人主要居住在东南沿海一带,客家话也以广东梅县为中心,通行于客家人居住的区域,如广东东、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然而在远隔东南数千公里之遥的四川却也有客家人,客家话也在四川的一些地区通行。四川的客家人通常被称作“土广东”,客家话称作“土广东话”,以示与“真广东”相区别,大概表示是土著广东人的意思。这部分土广东人就是东南客家人移民的后裔,虽然离开本土已经几百年,但是他们大多仍然保持着祖辈的文化传统,有着独特的方言体系,与西南官话(普通话的西南方言)迥然有异,形成了一个个特殊的文化群体。

  • 标签: 客家话 四川 客家方言 西南官话 中原地区 移民
  • 简介:客家方言是广西玉林辖区内流行的第二大汉语方言。文章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高峰客家方言的语音系统;并从音韵学角度,分析了高峰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及与广东客家方言的异同。

  • 标签: 高峰客家方言 声韵调 音韵特点
  • 简介:方言对梅州客家方言的影响突出反映在对粤方言词汇的借用上。其借用的根本原因是语言接触,其中表达的需要、语言态度的转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关键因素。

  • 标签: 梅州客家方言 粤方言 语言接触 借用
  • 简介:江西大塘客家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大塘客家方言中“子”尾的构词形式有“单音节+子”、“双音节+子”两种形式。其中“几十形容词+子”的形式较为独特,词性不变,词义不同。大塘客家方言中”子”尾有成词、转类、变义以及增义四种功能。

  • 标签: 大塘 “子”尾词 构词形式 功能
  • 简介:客家方言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客家方言和英语在句法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二者在组词造句上却存在着许多本质上的区别。我们以嘉应学院客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作文练习为语料.归纳出了学生因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典型语法错误,分析了其成因,并就教学实践中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母语方言的干扰、建立新的语言习得习惯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客家方言 英语语法 习得 负迁移
  • 简介:在非闽语中,闽中方言和闽西客家方言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词汇的表现特别突出.考察两区方言六十三条共有词汇,包括闽西客家方言中内部一致的词汇三十四条、南北片不同的词汇十四条、内部差异较多的词汇十五条,可知其宏观上体现了汉语方言的同源异流关系,微观上导源于两区行政区划的历史关联,反映方言间纵向的同源关系和横向的渗透关系.同属汉语的闽中方言和闽西客家方言,有后者影响前者的一面,也有前者影响后者的一面.

  • 标签: 闽中方言 闽西客家方言 词汇
  • 作者: 刘衍顺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11-21
  • 出处:《青年与社会》 200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客家方言的语言音调的走向与音乐旋律的行进的关系,以及客家方言的韵辙,方言情绪跟语调的关系来阐述客家方言在兴国山歌中的作用。给研究、学习兴国山歌的同志以抛砖引玉而少走弯路。
  • 简介:客家方言的"得"字语义功能繁多,主要有其作为助动词和助词所构成的能性和非能性两大类"得"字结构,其中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各类"得"字结构中"得"的性质各不相同,分别是能性助动词、能性后助动词、能性中置助词、情状结构助词和韵律性结构助词,其结构形式和语义功能各不相同。

  • 标签: 客家方言 “得”字结构 语义功能 “得”字性质
  • 简介:摘要客家方言分布广泛但其内部也有较强的一致性。在客家方言中量词词汇丰富,本文试以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客家话为例,探讨客家方言中量词的种类及其特征,指出客家方言量词具有历史延续性、鲜明地方性、一词多义性和生动形象性等几方面特征。

  • 标签:
  • 简介:普通话中附着于动词性成分后表完成的助词“了”在湖南炎陵客家方言中有四种形式,分别是“哩,嗨,嗨哩,了”,他们的用法存在差异。

  • 标签: 炎陵客家方言 完成体 嗨哩
  • 简介:从化江埔凤凰客家方言是从化境内的一种客家方言。通过对其音系及声、韵、调等音韵特点分析,指出江埔凤凰客家方言具有典型的客家方言特点,但由于受强势的粤方言的影响,江埔凤凰客家方言又带有一些粤方言的语音特点。

  • 标签: 客家方言 音韵特点 粤方言 从化
  • 简介:客家熟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载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以"寻食"为主的客家先民,创造了大量与"食"有关的熟语,这些饮食类熟语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客家浓郁的山地饮食特色,还体现着客家人对"食"的理解,折射出客家人独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人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和文化内涵。

  • 标签: 饮食文化 山地饮食特色 饮食观念 饮食习俗 饮食人生
  • 简介: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欧美多个教派的传教士陆续来到华南的客家地区进行传教,其中以巴色会最为著名。各教派的传教士都编写了一些客家方言文献资料,包括客家方言圣经译本、教科书和词典等。此外,19世纪末之后在印尼荷属东印度任职的荷兰人,编写了两部客家方言词典。这些客家方言文献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是同时期中国传统"小学"的相关研究所望尘莫及的,是我们认识一百多年前客家方言的语言面貌和书写传统的最有价值的资料。

  • 标签: 传教士 荷属东印度 客家方言 方言罗马字
  • 简介:熟语是某一特定地域的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流传于口头,然而又拥有固定语词结构和所指意义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具有短小精悍、含蓄凝练、生动有趣、表现力强等特点。在“民以食为天”的大文化背景下,

  • 标签: 饮食文化 客家方言 熟语 所指意义 文化背景 歇后语
  • 简介:【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可以折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客家方言中的语词、山歌、谣谚等蕴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若以性别为视角,可以生动地再现客家人尤其注重两性世界的对立,对男女的价值判断存在明显的差异及其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生活。

  • 标签: 中的文化观 客家方言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