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转移是一个关乎多个基因和生物分子的复杂的、多步骤生物过程。临床治疗乳腺癌主要通过手术、化疗和放射等,可以控制原发肿瘤的生长,但转移性疾病仍然是肿瘤学中最大的临床挑战。这些方法在预防复发或治疗乳腺癌转移方面仍不十分有效。本文对乳腺癌转移的若干方面进行了综述,包括转移级联和扩散模型、肿瘤血管生成、细胞的分解和迁移、原发肿瘤,破坏血管壁,适应新环境,器官向性和休眠细胞。癌细胞与正常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转移级联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广泛的信号传递和刺激生物分子和基因,介绍了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

  • 标签: 乳腺癌 转移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骨转移常继发于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更为常见,由此导致了骨转移瘤的高患病率和对医疗资源的占用。同常规显像相比,SPECT/CT、PET/CT和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等分子影像技术提高了骨病变分期的准确性,同时增加了早期制定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随着几种有效的骨转移瘤治疗方法的应用,准确检出骨转移瘤及监测其治疗后反应变得更为重要。X线、CT、MRI和骨显像等常规影像技术在特定临床时期内对骨转移治疗反应监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欠佳。有研究表明,包括全身MRI在内的分子影像或融合影像技术可以更早期更准确地预测转移性骨病灶对治疗是否产生反应,但目前尚未常规应用于临床。该文总结了包括SPECT/CT、PET/CT和全身MRI在内的新型分子影像方法在骨转移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作用。与常规影像检查相比,上述显像模式可以提高对肿瘤骨转移的分期和治疗后反应评价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量化与骨微环境和肿瘤细胞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因这些检查方法提升了骨转移检出和治疗后反应评价的效能,其已经开始在一些中心得到了临床应用,同时也为临床试验中对骨转移治疗反应的评价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 标签: 骨转移 骨显像 SPECT/CT PET/CT 全身MRI
  • 简介:世界上每年约100万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65%~75%的晚期患者最终发生骨转移。乳腺癌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乳腺癌骨转移的许多患者会出现病理性骨折及骨并发症,且有一个较长的中位存活时间(约2~3年),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骨转移 分子机制 晚期患者 诊治 病理性骨折 远处转移
  • 简介: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影响胆囊癌手术预后的因素包括:侵袭深度,组织学分级,淋巴及周围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淋巴转移是胆囊癌常见的转移方式,其分子机制目前仍不甚清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能够促进淋巴管生成,在淋巴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p16基因通过突变和甲基化,可能使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增加,与肿瘤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HIF-1a)可能通过诱导VEGF—C/-D的表达而调节肿瘤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细胞外基质(extracel-1ularmatrix,ECM)的降解是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的必要条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家族中MMP-2与MMP-9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为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提供必要条件,可能与胆囊癌淋巴转移有关。

  • 标签: 胆囊癌 淋巴转移 分子机制
  • 简介:转移扩散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首要原因,单纯从大体病理学水平评估胃癌淋巴结、腹膜转移已成为限制其研究进展的主要瓶颈问题.胃癌转移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包括癌细胞在原发部位经过粘附与去粘附的交替作用,破坏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性,而后脱离原发灶,通过侵犯脉管壁、浆膜面等到达继发部位,经过粘附、增殖、侵袭等最终形成转移灶.参与这一过程的诸多信号通路和基因网络都可能成为候选的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因此,探索胃癌转移分子机制,寻找转移高危个体预测和转移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索相应的防治靶点,确立新的干预策略对提高胃癌的疗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分子标志物 标志物研究进展 相关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SF促进肝癌细胞生长及具体的分子机制。方法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A-LSF,2、质粒转染肝癌细胞HepG2,通过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的改变,3、通过RT-PCR、westernblot实验观察骨桥蛋白(OPN)的变化。结果1、成功构建质粒pcDNA-3-HA-LSF,2、转染质粒pcDNA-3-HA-LSF后,HepG2细胞的侵袭力增强,3、转染质粒pcDNA-3-HA-LSF后,OPN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结论LSF通过上调OPN,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 标签: 肝癌 LSF 骨桥蛋白 Matrigel侵袭 肿瘤侵袭
  • 简介:摘要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所致的恶性肿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癌症,倾向于早期转移,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黑色素瘤发生侵袭转移涉及复杂的分子机制,这些分子水平的异常改变影响着肿瘤细胞的生长调控、代谢、运动性和逃逸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回顾了黑色素瘤发生侵袭转移时在基因水平、表观遗传和一些生物大分子方面的主要机制,包括一些常见通路(MAPK/ERK, Wnt/β-catenin, PI3K/AKT, JAK-STAT)及伴随基因、大分子的异常改变等。尽管其潜在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但作为侵袭转移发生所依赖的重要途径及分子靶点,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为阻断或抑制侵袭转移发生的靶向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侵袭 转移 分子机制
  • 简介:针对固体分子氢在高压下氢分子共价键变化规律的两种有争议的观点进行了集团计算,结论是:随着外界压力的增加,键长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在高压下电子电荷已明显地从分子内转许多到分子间,谈论分子键已不再适宜。

  • 标签: 电子 电荷 压力 氢原子 布居数分析理论 键长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当前发现HBx基因编码产物x蛋白是HBV中惟一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病毒蛋白质,HBx通过改变细胞与ECM间黏附机制等机制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现将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为防治原发性肝癌转移复发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 标签: HBx基因 原发性肝癌 侵袭 转移
  • 简介:恶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环节、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细胞黏附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一个重要条件。许多研究表明,黏附分子在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是指由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黏附分子家族按其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五类:(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superfamily,IGSF)的黏附分子

  • 标签: 细胞黏附分子 癌侵袭转移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乳腺 恶性肿瘤 侵袭与转移
  • 简介:摘要在世界范围内,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在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2%和成人癌症死亡人数的1.8%。随着靶向药物的问世,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近年来,新型靶向药物以及靶向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疗法发展迅速。本文对转移性肾细胞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肿瘤 分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转移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涉及癌细胞高转移潜能表型的获得、癌细胞间黏附能力的降低、细胞骨架重构引起细胞的运动与迁移、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癌细胞的跨内皮迁移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等诸多因素。细胞黏附分子(cellularadhesionmolecule,CAM)是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跨膜糖蛋白,作为膜受体,是细胞外信号向细胞内传递的关键分子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移 黏附分子 信号转导
  • 简介: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较差,单纯化疗的总生存期仅为1—1.5年。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作用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并且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转移性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策略展开思考。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分子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侵袭转移中的胃癌干细胞鉴定价值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成球培养法将胃癌干细胞成功分离或者富集,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分析胃癌干细胞在多药耐药、侵袭转移中的作用,通过基因芯片对可能参与胃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分子和信号通路进行筛选,发现炭疽热毒素受体2 (ANTXR2)在胃癌细胞侵袭转移、成球、成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分析其分子机制。结果SGC7901、MGC803细胞球细胞在Sox2和Bmi1表达上明显比单层培养细胞高,为15.39±3.23;SGC7901、MGC803细胞球细胞在Oct4表达上明显比单层培养细胞高,为4.19±0.62。SGC7901-SC细胞中干性相关基因Bmi1、Sox2和Oct4表达水平分别为(3.29±0.52)、(3.12±0.49)、(2.58±0.35),高于SGC7901-MN细胞的(1.41±0.39)、(2.04±0.33)、(1.39±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2、7.316、6.449,均P<0.05)。在原代细胞XN0422-SC和SGC7901-SC细胞中miR-638呈现高表达(0.69±0.11),miR-181b、miR-181a呈现低表达(0.12±0.05)、(0.15±0.07)。SGC7901-SC细胞中ANTXR2的mi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GC7901-MN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6,P<0.05)。SGC7901-SC中ANTXR2阳性细胞增加比例达到85.48%,而在SGC7901中为4.98%。受PLVT713作用,胃癌细胞XN0422和SGC7901的ANTXR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ANTXR2通过激活Src/ERk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干细胞测定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促进乳腺癌转移分子机制。方法采集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血液标本53例,首先把MDA-MB-231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诱导组,再把乳腺癌细胞分为空载对照组(转染空载体)、Arf6-T27N组(转染Arf6-T27N)、空载转染+TNF-α组(转染空载体后加500 ng/ml TNF-α)、Arf6-T27N+TNF-α组(转染Arf6-T27N后加500 ng/ml TNF-α)。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对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NF-α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小G蛋白活化实验(GLISA)筛选并检测对照组和TNF-α诱导组的小G蛋白及其诱导效应。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TNF-α表达高低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比较,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浆中TNF-α的含量(391.24±307.35比709.58±277.51)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与对照组比较,TNF-α诱导组乳腺癌细胞相对愈合面积(1.00±0.04比2.34±0.25)增大,细胞小G蛋白Arf6活性(1.00±0.02比3.11±0.1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与空载转染+TNF-α组比较,Arf6-T27N+TNF-α组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2.33±0.14比1.83±0.15)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本研究阐明TNF-α通过激活Arf6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提示TNF-α/Arf6可作为控制乳腺癌转移的新靶点。

  • 标签: TNF-α Arf6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前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较高的分子标志物的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术前胃镜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胃癌并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5例,有淋巴结转移34例,无淋巴结转移5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加帽蛋白G(CapG)、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同源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胃癌术前病理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标志物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ROC曲线比较不同标志物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不同标志物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CapG、TrkB、Prox-1、MMP-2、VEGF-C和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85.3%(29/34)比35.3%(18/51)、76.5%(26/34)比29.4%(15/51)、67.6%(23/34)比11.8%(6/51)、64.7%(22/34)比33.3%(17/51)、61.8%(21/34)比29.4%(15/51)、52.9%(18/34)比23.5%(1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631、18.093、28.342、8.086、8.746、7.727,P均<0.01)。CapG、Prox-1、TrkB、MMP-2、VEGF-C、VEGFR3预测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AUC值(95%CI)分别为0.787(0.687~0.880)、0.772(0.656~0.860)、0.761(0.661~0.883)、0.724(0.618~0.830)、0.687(0.571~0.803)、0.583(0.452~0.715),其中CapG、Prox-1和TrkB的AUC值相对较高。CapG、Prox-1表达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相关(χ2=4.792、13.664、4.204、19.948,P均<0.05),TrkB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有关(χ2=12.036,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apG、TrkB、Prox-1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分别为70.2%(33/47)比94.7%(36/38)、70.7%(29/41)比90.9%(40/44)、69.0%(20/29)比87.5%(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4.909、4.683,P均<0.05)。结论CapG、TrkB和Prox-1是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相对较高的分子标志物,均与胃癌的进展和不良预后有关。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分子标志物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乳腺癌(英文名称Breast Cancer)是一种来源于乳腺腺体上皮组织中的肿瘤,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女性乳腺癌发病后对患者产生危害大,随着病情发展容易出现乳腺癌骨转移情况,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乳腺癌患者以分子靶向治疗、放化疗、手术、内分泌治疗等治疗为主,其中分子靶向治疗可以针对癌症分子给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探究其在乳腺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及具体方法,对于有效抑制乳腺癌转移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乳腺癌 癌症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