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孟子思想中,生命的价值基础在于人的“不忍人之心”,但这并不是生命的最高价值。生命的价值提升集中体现在“舍生取义”的过程,可见“义”是生命的高级价值。孟子生命价值的思想启发我们:生命中的各种价值有高低之分,需认真权衡;舍生取义固然高尚,“不立危墙之下”同样重要;对待生命的紧要问题上,自我与他人要适当区别对待。

  • 标签: 孟子 不忍人之心 舍生取义 生命价值
  • 简介:孟子》中的孟子形象鲜明,通过他讲述的思想观点,我们可以感知他的性格特点。具体可以从济世救民、重视耻辱、治学严谨这三个方面去看,他一生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善始善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标签: 孟子 孟子形象
  • 简介:处于战国时期的孟子,深入探讨了人性论题,积极倡导性善说,并不是纯粹的思辨考证,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孟子的性善思想中,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此为其面向社会的维度;有对杨、墨之异端思想和其它人性论观点的激烈批判,此为其面向思想的维度;同时也有援引经典的方法论,此为其面向传统和经典的维度。总之,孟子的性善论不应仅作抽象的理解,也当历史地具体地解读。

  • 标签: 孟子 人性 性善论
  • 简介:孟子》是“四书”之一,为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二百八十六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他们的政治活动。

  • 标签: 《孟子》 《汉书.艺文志》 政治活动
  • 简介:孟子·告子下》篇"人恒过,然后能改"之"恒"当读为"极",是说人困于过,为过所困,才能改正错误;《离娄上》篇"思诚者,人之道也"之"思"当读为"使",是"做到"的意思,而不应该训为思想或追求;《尽心下》篇"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当作"仁也者,人也;义也者,路也:合而言之,道也","人也"下脱去"义也者,路也"5字。

  • 标签: 孟子 人恒过 思诚 脱简
  • 简介:从湍水之辩到理想人格的六种境界之说,孟子借助水,从自然、社会、精神三个层次上阐述其人格思想,构建由体认本源到固本充盈再到泽被万物的理想人格,最终生成观水以养气、治水以循道、濯水以净身的价值内核。对于孟子人格思想中的水象,历来研究者重宏观之水的积极色彩,轻微观之水的消极意义,缺乏对水功用、流向的探讨。厘清上述问题,对深入理解孟子的人格思想、塑造理想人格、求得当前社会生存焦虑问题的解决之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湍水之辩 六重境界 观水养气 治水循道 濯水净身
  • 简介:《先秦诸子选读》选取了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作品,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又可以指引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融入社会。遗感的是,教材中的“注释”偶有不确之处,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今以《(孟子)选读》为例,选其一二,略加考释,以明正误。

  • 标签: 选读 孟子 释义 先秦诸子 代表作品 诸子百家
  • 简介:20世纪以来,关于戴震孟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有诸多不同说法,而颇有争议的当属戴震与西学之关系。学者们从文本的对比、逻辑关系的对比方面,列举了《天主实义》对《孟子字义疏证》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这些文本的对比,似乎在儒家语境下的文本里更有说服力。戴震思想的广袤与深刻,是明清之际整个儒学传统发展到最新阶段所孕育的,有着其内在发展理路。这其中有自明中晚期起,就已经形成的由"尊德性"向"道问学"发展的传统,也有考据学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乃至戴震的交友与生活经历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西学对戴震孟学思想的影响,大概起到了背景知识的作用。

  • 标签: 戴震 孟学 《孟子字义疏证》
  • 简介:习近平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他的教育发展观、教育任务观、教育公平观、教育改革思想教育开放思想和尊师重教思想等。习近平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治理理念,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教育思想 教育发展 指导意义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青年教育思想,对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依法治国、五点要求、传统优秀文化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青年思想体系。这些重要论述,对青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动员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贡献力量的思想纲领,是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

  • 标签: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青年 教育思想
  • 简介:北宋文学家苏辙有许多论述教育思想的作品,其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佛道思想为辅。他重视道德修养,论证道与学与读书之关系,他的教育思想以“道”为核心,学是致“道”之途径,读书是致“道”之方法。他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传授以勤学苦读、贵在自得的读书方法,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习古代典籍而又反对模拟古人。他重视提掖后学,为北宋后期培养了大量人才,为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标签: 苏辙 教育思想 道与学 读书 教学内容
  • 简介:邵逸夫是“宁波帮”实业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慈善家。在他跨越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除了广泛兴资助学留下的物质财富,其深刻且合规律的教育思想同样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在当今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启示作用。邵逸夫教育思想研究是软性、纯度高的理论研究,也是发散多元的宽领域研究,需要投入更大的研究力量。其思想涵盖教育功能论、均衡发展的系统观、以点带面的全局观、务实求精的质量观等部分,对其话语文本和行为语言的深入开掘梳理、比较分析及人文评价是未来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可能前景。

  • 标签: 邵逸夫 教育思想 路径 组成部分 展望
  • 简介:唐宋以後,《孟子》經由一系列政治操作,逐漸躍升爲官學權威.然而從學術史的角度考察其經典地位的樹立,則早在東漢趙岐的《孟子章句》中已經完成.趙氏的章句學,一是從《孟子》中抽繹出若干重要範疇,以之作爲詮釋的中心線索,映射和集結全文,證成《孟子》學術體系的自足性;再則從辭、事、義三個層面將《孟子》與六藝經傳進行對接,以説明《孟子》與六藝經傳的同構關係.經過這種比附與詮釋,《孟子》的經典性就不言而喻了.

  • 标签: 孟子經典 岐章句 章句孟子
  • 简介:对儒家实践理性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但是,儒学中的实践理性到底指什么?儒家表达实践理性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它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学界并无明晰论述。其实,表达儒家实践理性的标志性的核心概念是"义"。"义"就是对"仁"学价值的实现之路。"义"的实践性功能在孔子思想中已被肯定,但受"礼"的制约而未能独立。孟子的"仁心、义路"说突破"礼"的限制,建立起一个价值本体与价值实践相对二分的理论结构,将"义"阐释为人的内在理性,又外化为"人之正路",从而为儒家确立了在现实中实现"仁"学价值的实践理性。"义"之所以可以成为儒家实践理性的标志性的核心概念,就因"四德"中的"礼""智"等概念在实践功能上只能从属于"义"。

  • 标签: 孟子 义路 儒家 实践理性
  • 简介:孟子师说》系承继于蕺山思想,而对朱子的孟子学诠释做出批评。朱子所理解的告子,有如下要点:一是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气当之。二是告子四变其说,在《告子上》的前四章,告子有四种不同的论调。三是告子的"义外",是指对于义"置于外而不顾"。而黄宗羲反对朱子的见解。《孟子》一书论及告子的地方虽不多,若能将其相关言论都抄齐,亦能得出一个关于告子思想的定见。例如:朱子视告子同于佛学,而黄宗羲则认为告子与佛学亦不相同,因为告子是以标准在外为主,而佛学是以性空为理,两者还是有距离。笔者即对黄宗羲如何看待告子做一解说。

  • 标签: 彼长而我长之 义外 荀子 四变其说
  • 简介:孟子和庄子分别把道德之发生归之于自然和人性,承认道德的自然属性。在道德发生学问题上,二者的共同特点是"内在超越"。然而,孟子和庄子对于人性之自然属性有不同的判断,造成了儒、道两家道德发生学的根本分歧。孟子认为社会性的善也是内在于自然的,可以从本性中求得,同时又以人性与动物本性之不同论证人性在道德属性方面的优越性。庄子认为人之道德行为是自然而然的,一旦放在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下就偏离了内在性而导致道德的外在化并进而伤害道德的真性。庄子推崇纯任自然的道德发生机制,因此不承认人在道德属性上具有优越性。

  • 标签: 孟子 庄子 道德发生学 自然与人性 内在超越
  • 简介:邓小平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如一地高度重视军事教育,其军事教育思想深刻反映了军事教育实践中的客观规律,在理论与实践上推进了我军军事教育思想的发展。邓小平的军事教育思想中,把军事教育训练放在战略位置上是核心内容,"三个面向"是灵魂,科学性、创造性、时代性是其本质特征。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深化我国军事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军事教育,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军事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