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科延期妊娠产妇引产与剖宫产之间的相关。方法:收录从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延期妊娠产妇资料共264人,其中在引产后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人数为60人,将其分为一组,引产后正常阴道分娩的患者人数为204人,将其分为二组,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延期妊娠引产与剖宫产之间的相关。结果:一组患者于二组患者之间的身高数值,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产时人工破膜,催产素应用,羊水粪染,新生儿体质量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综合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孕妇自身的身高,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潜伏期时间等是延期妊娠引产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针对延期妊娠产妇在引产的处理过程中,产科医务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高,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以及临产后潜伏期时间等进行分析,针对身高矮,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低或者临产后潜伏期较长的产妇,需要做好产妇的母婴综合评估之后,选择更加合理的分娩方式来帮助产妇完成分娩,为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改善母胎结局。

  • 标签: 延期妊娠 引产 剖宫产 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产前出血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院进行分娩并于妊娠晚期发生产前出血的孕妇2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产妇24例作为对照组,统计记录两组孕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置胎盘是妊娠期产前出血的主要原因,占58.33%;观察组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分别为33.33%、91.67%,均高于对照组的8.33%,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早产、胎儿窘迫、围产期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5.00%、20.83%、12.50%,均高于对照组的4.17%、4.17%、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是引起妊娠晚期产前出血的主要原因,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妊娠结局较差。

  • 标签: 妊娠晚期 产前出血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脐带异常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 方法:选取2023年01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评估结果是否异常分为两组,超声评估脐带异常者根据异常类型进一步细分。记录各组孕产妇的超声指标、产时情况、胎儿情况等资料,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脐带异常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200例,其中正常组800例,异常组400例。异常组中,脐带缠绕者160例,脐带打结者40例,脐带附着异常者80例,单一脐动脉者80例,其他异常者40例。与正常组相比,异常组的羊水过多、胎心减速、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新生儿低Apgar评分率、新生儿重症转入率均明显增高(P<0.05)。脐带异常类型与上述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32,P<0.01)。 结论:脐带异常是导致妊娠不良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脐带异常孕产妇的产前监护和产时处理,以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

  • 标签: [] 脐带 超声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女性孕前与孕期体内叶酸水平,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通过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检查和分娩的500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血化验,测定体内的叶酸水平,同时对于孕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判定。结果妊娠期女性叶酸水平与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说明叶酸缺乏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现象。结论孕前以及妊娠期女性应当进行叶酸的补充,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 标签: 妊娠期女性 叶酸水平 妊娠结局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血清尿酸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分娩的7 995例孕妇队列资料,比较高尿酸血症(HUA)孕妇与非HUA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情况。使用平滑曲线拟合尿酸水平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分娩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以及各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妊娠晚期10%的孕妇尿酸水平高于420 μmol/L。在HUA孕妇队列中,中位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90 (1 790,3 410)g,早产发生概率为49.81%,小于胎龄儿分娩的发生率为20.41%,与非HUA孕妇组[3 300(2 850,3 640)g、23.09%、6.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拟合曲线显示,母体尿酸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小于胎龄儿分娩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尿酸水平与婴儿早产的概率呈U型关系,在200~400 μmo/L时早产的发生概率最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尿酸每增加10 μmo/L,调整后β=-5.22,95%CI-6.46~-3.99)及小于胎龄儿分娩(调整后OR=1.03,95%CI 1.02~1.04)的发生风险随尿酸水平增加明显升高。高尿酸、高血压、羊水过少和子痫前期是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当HUA母体合并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时,早产、低出生体重分娩的风险增大。结论血尿酸水平可成为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标志物之一,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妊娠结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中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中晚期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阴道菌群情况分为正常组(n=48例)和异常组(n=60例),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阴道菌群中以假丝酵母群感染最为多见,占36.79%;其中异常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及剖宫产发生率均较正常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阴道菌群失常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最为多见,可提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妊娠中晚期 阴道菌群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调查近10年来上海市异位妊娠发病率变化情况,并对异位妊娠与避孕方法使用的相关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02年、2007年及2012年住院异位妊娠数、妊娠总数及妇科住院总例数,了解异位妊娠发病率变化情况。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0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700例宫内早期妊娠的妇女作为对照组,调查妊娠前使用的避孕方法,分析异位妊娠与避孕方法使用的相关。结果2002、2007、2012年异位妊娠发病率分别为2.4%、3.5%、4.4%,呈升高趋势(P〈0.05)。观察组有47.2%(255/540)的患者避孕失败,低于对照组的90.3%(380/421)(P〈0.05)。避孕失败的患者中,观察组带器妊娠占18.8%(48/255),服用紧急避孕药占37.6%(96/255),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8%(22/380)、32.4%(123/380)](P〈0.05)。结论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增加。对生育期女性加强避孕宣教,掌握正确的避孕方法,将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保护生育期妇女的生殖健康。

  • 标签: 异位妊娠 避孕方法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孕妇和正常孕妇孕晚期母亲血胎儿红细胞量(KB)与新生儿血红蛋白两者之间的相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56例待产孕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孕妇86例,高危孕妇70例,采用红细胞酸洗脱染色试验,监测所有孕妇的KB值,并监测新生婴儿出生24h后血红蛋白值(Hb)对比分析正常孕妇组和高位孕妇组红细胞量的差异。结果156例孕妇中,高危妊娠组KB值范围在0~5.12%之间,正常孕妇组KB值在0~0.84%间,变化范围较高危组孕妇小;母亲KB值与新生儿Hb值的相关不强,但在分层观察中发现,KB值≥0.4%与<0.4%组间的新生儿Hb值差异较为显著,KB值0.4%以上的孕妇,其新生儿Hb水平整体较低。结论胎母输血现象在高危孕妇中较为常见,对孕妇进行KB值监测,能为胎母输血高危孕妇、新生儿的筛选提供借鉴。

  • 标签: 高危妊娠 胎母输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孕期卵黄囊大小与妊娠结局相关。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早孕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其妊娠结局,将其分为A正常妊娠组、B先兆流产组、C自然流产组,进行卵黄囊超声检查,记录相关数据信息。结果A组卵黄囊直径为2.63~5.28mm、B组为2.04~0.76mm、C组1.69~10.97mm。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黄囊大小异常时,自然流产率加大,B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卵黄囊大小与妊娠结局之间有密切关系,应当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早孕期 卵黄囊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监护与妊娠结局相关。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妇产科待产的1275例孕妇,临产前后开始进行电子胎心监护,分析电子胎心监护结果与实际妊娠结局的相关。结果1275例孕妇中有219名孕妇的电子胎心监护图形出现异常,异常发生率为17.2%;有248名孕妇出现了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5%;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84.5%,胎心监护图形正常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0%(P<0.05)。结论电子胎心监护与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相关关系,对产妇进行电子胎心监护,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电子胎心监护 不良妊娠结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剧吐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方法:将60例妊娠剧吐患者选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调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改善了心理健康水平,P<0.05。结论:妊娠剧吐与焦虑情绪的相关较大,给予这一疾病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因此这一干预模式开展,十分必要。

  • 标签: 妊娠剧吐 焦虑情绪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PAT)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0例PAT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血小板减少组(妊娠期检查发现2次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选择同期在同一家医院分娩的60例正常孕妇纳入血小板正常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麻醉方式、产前凝血功能、产时出血量及所产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并观察血小板减少组患者治疗情况、产后血小板恢复情况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年龄、分娩孕龄及初产妇与经产妇所占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时麻醉方式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9.40,42.57;P〈0.05)。血小板减少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并且其中剖宫产分娩者的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血小板正常组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其中剖宫产分娩者的麻醉方式全部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②血小板减少组孕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时全身麻醉率均有随血小板减少程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x2=3.11,P=0.04;x2=17.51,P=0.00)。③两组孕妇产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时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1.61,0.42,0.93,1.58;P〉0.05)。④两组孕妇所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60,1.206;P〉0.05)。⑤本组血小板减少组孕妇产前及产后未做特殊治疗�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妊娠合并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叶酸代谢基因多态妊娠结局的相关。方法:选取2020年11月到2021年12月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及妊娠结局正常的女性各100例展开研究,分别设为不良妊娠组与正常组,均进行叶酸代谢基因多态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MTHFR基因多态、同型半胱氨酸比较有差异(P<0.05),MTHFR C677T、同型半胱氨酸比较有差异(P<0.05)。不良组的MTHFR C677T、MTHFR A1298C基因多态多于正常组(P<0.05)。结论:叶酸代谢基因多态和女性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相关

  • 标签: 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 不良妊娠结局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妊娠季节与孕妇妊娠三期空腹血糖水平(FBG)的相关。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542‌名,按妊娠时(末次月经时间)的季节,将孕妇分为春季妊娠组85‌名、夏季妊娠组55‌名、秋季妊娠组203‌名和冬季妊娠组199‌名。分别于孕早期(孕周<14周)、孕中期(17~22周)、孕晚期(28~32周)检测FBG。采用χ²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配对Friedman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FBG水平及血糖异常的出现比率。以冬季组为参考,分别以FBG≥5.1 mmol/L和FBG≥4.4 mmol/L为切点值,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妊娠季节是否对妊娠期血糖异常存在独立影响。结果与夏季妊娠组相比,其他三组妊娠三期FBG水平均较低(P均<0.05);与春季组相比,冬季组妊娠三期FBG水平均明显更低,秋季组孕中和晚期也明显低于春季组相应水平(P<0.05)。与夏季妊娠组相比,秋季组和冬季组妊娠三期FBG≥5.1 mmol/L者的比率均明显更低(P均<0.05);与春季组和夏季组相比,秋季组和冬季组孕中期<4.4 mmol/L者的比例均明显更高(P均<0.05)。与冬季妊娠相比,夏季妊娠是孕中期和孕晚期FBG水平≥5.1 mmol/L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冬季妊娠相比,春季和夏季妊娠是孕中期FBG水平≥4.4 mmol/L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秋季妊娠不是孕中、晚期FBG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既往健康的孕妇中,与春季、夏季妊娠者相比,秋季和冬季妊娠妊娠三期FBG水平更低;春季和夏季妊娠者发生GDM风险较高,秋季和冬季妊娠者发生GDM的风险可能更小。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季节 空腹血糖
  • 简介:目的对比冠心病不同亚组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表达的变化,并对PAPP-A与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n=37),急性心肌梗塞病人(AMI,n=24),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n=29),健康体检者(n=32)的PAPP诅水平;同时测定病人及健康体检者的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cTn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压、血糖水平,且对上述人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PAPP—A在UAP、AMI病人比SAP、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0.01)。PAPP-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O.05),而与CK、CK-MB、cTnⅠ没有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血脂、血糖、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APP-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密切相关.可作为ACS新的牛化指标用于临床的预测和诊断。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期营养状况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方法:选定100例进行正常产前检查孕妇,时间选择:2018年2月~2018年11月,采用医院统一营养知识问卷调查表对孕妇的营养知识掌握情况、日常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测定所有孕妇的体重指数、血清营养素水平,并记录孕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体重指数,同时测定孕妇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的总蛋白、总胆固醇等多项指标情况,并采用追踪随访形式对妊娠结局进行调查,分析孕期营养素水平与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结果:①经单因素分析可得:孕妇的文化程度越高则孕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婴儿的喂养行为分数越高,P<0.05,差异性显著;②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孕妇体重指数异常是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的文献因素,当孕妇的体重指数越高时则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危险则越大,P<0.05,差异性显著;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孕妇孕期的铁蛋白水平与产妇产后出血量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孕期的营养状况会影响妊娠结局,因此,要加大对孕妇孕期的营养知识宣教力度,改善孕期的膳食结构,合理控制孕妇体重,避免发生异常体重儿与发生妊娠并发症。

  • 标签: 孕期 营养状况 妊娠结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相关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诊治的妊娠相关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共收治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新发乳腺癌病例4010例,其中13例患者符合妊娠相关乳腺癌诊断标准进入本研究,占全部患者0.32%。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第8版乳腺癌分期标准,13例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6例,Ⅲ期4例,Ⅳ期2例;预后分期Ⅰ期3例,Ⅱ期4例,Ⅲ期4例,Ⅳ期2例;分子分型Luminal A型0例,Luminal B型7例,HER-2阳性型3例,三阴型3例。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88.9%,3年总生存率79.1%。结论妊娠相关乳腺癌临床发病率不高,病期较晚。伴随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妊娠相关乳腺癌发病率可能增高,规范诊治原则至关重要。

  • 标签: 乳腺肿瘤 妊娠 预后 肿瘤分期
  • 简介:目的探讨十堰地区妇女异常妊娠与弓形虫感染的相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007年7月~2010年6月105例异常妊娠孕妇(实验组)及500例正常育龄孕妇(对照组)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M、IgG,并分析两组间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异常妊娠孕妇弓形虫IgM、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23.81%,而同时间段正常孕妇相应的IgM、IgG抗体阳性率为3.60%和9.80%。异常妊娠孕妇弓形虫IgM、IgG抗体阳性率均明显增高(P<0.001)。结论孕妇弓形虫感染是异常妊娠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重视弓形虫感染的早期筛查和诊治。

  • 标签: 弓形虫感染 IGM抗体 IGG抗体 异常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