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期卵黄囊大小与妊娠结局相关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早孕期卵黄囊大小与妊娠结局相关性

刘佩沙

(新津县中医医院四川新津611430)

【摘要】目的:研究早孕期卵黄囊大小与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早孕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其妊娠结局,将其分为A正常妊娠组、B先兆流产组、C自然流产组,进行卵黄囊超声检查,记录相关数据信息。结果:A组卵黄囊直径为2.63~5.28mm、B组为2.04~0.76mm、C组1.69~10.97mm。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黄囊大小异常时,自然流产率加大,B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卵黄囊大小与妊娠结局之间有密切关系,应当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早孕期;卵黄囊;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19-02

【Abstract】ObjectiveToresearch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hangeofyolksacandthepregnancyresultthefirsttrimester.MethodsSelected200trimesterpregnantwomenasthetargetswhichweretreatedinourhospitalduringJune2014toJune2015.Accordingtothepregnancyresults,pidedthemtoAgroupincludingthenormalones,thethreatenedabortionasBgroup,Cgroupincludedspontaneousabortion.Performultrasoundtesttoallthepeople,andrecordtherelatedinformationResultsTheyolksacdiameterofgroupAwas2.63to5.28mm,Bwas2.04to0.76mm,Cgroupwas1.69to10.97mm.GroupAcomparedwithB,differedsignificantlybetweenthesetwogroup(P<0.05),GroupBcomparedwithC,differedsignificantlybetweenthesetwogroup(P<0.05).Whentheconditionofyolksacchanged,thespontaneousabortionchanged,GroupBcomparedwithC,differedsignificantlybetweenthesetwogroup(P<0.05).ConclusionThesizeofyolksacinthefirsttrimesterhasinfluenceonthepregnancyresult,shouldbeusedintheclinicaltreatment.

【Keywords】Yolksac;Relationship;Pregnancyresult

卵黄囊指的是孕妇妊娠囊中最早形成的解刨学结构,孕妇怀孕早期,胎盘尚未发育,卵黄囊作为胚胎和孕妇之间沟通桥梁存在,肩负着营养供给、新陈代谢、心血管系统循环等多方面的职责。而一旦出现功能紊乱,卵黄囊形态、大小随即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孕妇妊娠结局产生不同,影响正常妊娠、流产等情况[1]。本次研究针对早孕期卵黄囊大小与妊娠结局相关性进行深入探索,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现将具体信息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怀孕时间12周以下,处于早孕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征得孕妇知情同意后,对全部孕妇进行随访,依照其妊娠结局,将其分组,其中A组为正常妊娠组,妊娠结局良好,共150例,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6.21±9.03)岁;B组为先兆流产组,早孕期内有流产症状,但妊娠结局良好,共30例,年龄24~9岁,平均年龄(24.18±7.64)岁;C组为自然流产组,早孕期内胚胎死亡,共20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7.64±10.32)岁。所有孕妇满足以下条件:皆为自然怀孕并只有一胎;未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观察的重大疾病;未患有影响身体数据的妇科类疾病。

1.2方法

对早孕期孕妇进行卵黄囊定期超声检查,于第5、6、8、10、12周进行检测,详细记录卵黄囊相关数据信息,包括内径、回声、形态等方面,注意是否出现异常。对流产孕妇进行手术,继续妊娠过程的继续随访,直至妊娠正常完成。

1.3观察指标

直径值至少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基准,若测量直径出现偏差达到±1.96s,则认为卵黄囊大小形态不正常。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两组卵黄囊直径分析可以发现,A组卵黄囊直径为2.63~5.28mm、B组为2.04~0.76mm、C组1.69~10.97mm。A组与B组相比,t值11.852,P值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t值12.852,P值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比较,t值7.530,P值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孕妇各周卵黄囊直径对比(x-±s,mm)

注:和自然流产对比,*P<0.05。

3.讨论

在孕妇妊娠的过程中,胎儿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其变化的规律有一定的迹象可寻,在早孕期就可以观察到卵黄囊的变化情况。因此,在孕妇受孕早期,可以采用对卵黄囊进行研究的方法,来对孕妇进行检查,以此来对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判断。卵黄囊是孕妇受孕之后,体内胚胎不断的成长,逐渐的使胚胎出现体褶,将原肠结构进行了分离,在外部的结构中包含了大量的卵黄,就形成了卵黄囊结构,其主要出现在孕妇的腹侧,内部包含了大量的血管[2]。随着孕妇受孕时间不断的增加,胚胎不断地在生长,其内部的各种器官逐渐的成型,在这时,卵黄囊就会逐渐的开始萎缩,最后形成肠系膜动脉及肝门静脉[3]。在女性受孕后,一般在5周时就会出现卵黄囊,这时用超声波仪器进行检查时就会发现,发育正常的卵黄囊通常呈现出圆形,在囊壁会出现较为强力的回声,卵黄囊的内部无明显的回声。并且,在孕妇的早孕期,其还会进行一定的物质交换,将孕妇体内的营养物质传递到胚胎中,使胚胎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进行发育[4]。

在本文调查中可以发现,随着孕妇受孕时间不断的增长,卵黄囊的直径逐渐的增加,在第10周时发育到最大的状态,之后开始出现萎缩的现象,这就表明了孕妇在受孕后,卵黄囊的变化有一定的迹象可寻。对A组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正常孕妇体内的卵黄囊发育正常,无不良现象出现,在孕妇10月怀胎后可进行正常的分娩。对B组进行观察发现,其体内的卵黄囊相对的较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例如孕妇的下腹出现疼痛的现象,这时对孕妇进行一定的治疗,将卵黄囊调节到正常状态下,在孕妇10月怀胎后依然可以正常分娩。对C组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孕妇体内的卵黄囊相对比较巨大。

综上所述,早孕期卵黄囊大小与妊娠结局之间有密切关系,应当在临床中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安翠,田维云.孕早期卵黄囊形态大小变化对早期流产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0(05):682.

[2]仝蕊,卢丽娟,雷俊华.早孕期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卵黄囊大小及形态变化的临床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02(02):236.

[3]张洋.经阴道超声检查早孕期卵黄囊大小及形态变化的临床价值[J].淮海医药,2016,01(03):294.

[4]仲月琴.妊娠早期孕妇卵黄囊大小和形状与其流产率的相关性[J].当代医药论丛,2016,0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