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头晕/眩晕病因复杂,诊疗涉及多个学科。《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头晕/眩晕疾病的最新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进展编制,以帮助基层医生更新头晕/眩晕理念,澄清既往一些病因诊断及相关疾病认识方面的误区,形成规范的头晕/眩晕疾病的诊疗思维,拓展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头晕/眩晕诊断的问诊和查体方法,力求满足基层医生对头晕/眩晕疾病的初级诊疗需要,提高基层医生对头晕/眩晕疾病的诊疗水平。

  • 标签: 指南 头晕 眩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统计和分析基层门诊中头晕患者的相关资料,有效掌握患者的病因以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 2017年 11月到 2019年 3月间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经诊断为头晕患者,总人数有 246人,对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可知, 在本次研究中,共将 246 名 患者 归属于 5 类头晕情况,其中以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最多,有 96 例,占比为 39.02% ,其次为系统性疾病头晕,有 53 例,占比为 21.54% ,剩余则是精神心理障碍头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其他原因,分别有 41 例, 32 例和 24 例,所对应的比例为 16.67% , 13.01% 和 9.76% ; 其中女性患者的人数显著较多,在总人数中占据 144 人,占比达到 58.54% ,同时在各类头晕患者中,也都是女性患者的人数相对较多。 结论 前庭 周围性眩晕是现阶段基层门诊中最为常见的头晕类型,同时女性头晕患者的数量相对较多,在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做好对头晕类型的确定,

  • 标签: 头晕 内科门诊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低血糖症病因复杂,诊治困难。其中,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已发现10余种可导致CHI的基因,包括葡萄糖激酶(GCK)基因。本文通过对一例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仔细分析,并行分子遗传检测,精准诊断一个GCK-CHI家系。本病例提示,仔细询问家族史对诊断CHI非常重要,对进餐后血糖持续低平的患者需考虑GCK-CHI。

  • 标签: 低血糖症 高胰岛素血症 GCK基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姜梦迪 赵久良 周央中 蒋颖 张烜 曾小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06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
  • 简介:摘要患者女,31岁。因反复呕吐、腹痛2年,加重伴头晕1个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于2年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道、泌尿道平滑肌受累),药物规律治疗。近1个月出现反复呕吐伴恶心,查脑脊液白细胞总数 0,氯化物113 mmol/L,蛋白0.24 g/L,葡萄糖3.4 mmol/L;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腹部影像学、胃肠镜大致正常。住院期间先后新发体位性低血压(站立位血压80/50 mmHg, 心率102次/min;卧位血压125/80 mmHg, 心率 97次/min),仰卧位血压夸张性波动。结合其近两年性欲减低,体检发现左侧瞳孔强直,皮肤不对称出汗异常,皮肤交感反射试验异常,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自主神经病变,静脉点滴甲泼尼龙(1 g,3 d)联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 g,3 d)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通过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自主神经系统受累的认识。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主神经系统 低血压
  • 简介:摘要:探讨1例老年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发生头晕不良反应的分析以及体会

  • 标签: 莫西沙星 头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出现相关症状的病因 进行分析研究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 9 年 1 月 -20 20 年 1 月在我院就诊的神经内科头晕患者 200 例进行病因综合性评价分析,从而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头晕眩晕的症状症状病因构成情况进行总结。 结果 显示在

  • 标签: 神经内科 头晕眩晕 美尼尔氏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头晕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头晕发生频次低于对照组、头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头晕发生频次,缩短持续时间,患者感到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头晕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是一种慢性功能性前庭障碍,主要表现为超过3个月的持续非眩晕性头晕、不稳,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神经网络重叠机制、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脑区活动的改变和分子病理学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以及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本文主要围绕上述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头晕 前庭平衡康复治疗 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
  • 简介:摘要大动脉炎为全层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好发于青年女性,部分患者呈隐匿性起病,直至血管狭窄、闭塞才出现症状,这时损伤往往已不可逆。大动脉炎患者皮肤受累不常见。本文报道1例以四肢破溃起病的青年女性患者,经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学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在随诊过程中出现头晕、左上肢乏力,检查提示全身多发大动脉闭塞、狭窄,同时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增厚,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进而诊断为大动脉炎并发坏疽性脓皮病,大动脉炎心脏受累可能。希望通过本例加深临床医师对大动脉炎并发坏疽性脓皮病和大动脉炎心脏受累的认识。

  • 标签: 大动脉炎 坏疽性脓皮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8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头晕频率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在治疗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供血不足头晕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 究 养血清脑颗粒对脑卒中后头痛头晕的 效果。 方法: 对 201 9 年 1 月至 20 20 年 6 月 我院 的 130 例脑卒中后头痛头晕患者进行研究。 随机分为 65 例 对照组 (常规 治疗 )和 65 例观察组(联合血清脑颗粒治疗), 对比疗效 。 结果: 治疗前两组头痛( NRS )、 头晕( DHI )评分无明显差异( P > 0.05 ),治疗后两组头痛头晕症状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更明显, NRS 、 DHI 评分更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在脑卒中临床 治疗 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头痛头晕症状。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脑卒中 头痛 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