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冬天很多人的偏头疼、头晕就容易发作,好多人开始做天麻炖大鱼头,“驱风嘛”。慢着!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黄汉超表示,虽然天麻被誉为“定风神箭”“定风草”,熄风止痉一流,但并不是所有头晕都宜用天麻,不对症服用,不仅效果差,久服还可能伤阴,甚至变生怪异证候。

  • 标签: 天麻 头晕 神药 副主任医师 第二中医院 熄风止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头晕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6例老年头晕患者,入院时患者均主诉有头晕症状,针对患者不同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结果本组76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均康复出院,6例患者出院1个月后头晕症状再次复发。结论头晕的发生会严重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与安全,临床务必予以足够重视,明确诱因并采取科学手段加强防治。

  • 标签: 老年患者 头晕 原因 防治
  • 简介:2015年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beta草案已将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postural-percep?tiondizzinessPPPD)列入。它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头晕形式,伴有持续非旋转性头晕或主观不稳感,且在直立姿态、个人运动、环境中物体运动以及复杂视觉刺激的条件下加重。PPP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假说有:①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②再适应失败假说。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前庭平衡康复训练和认知行为治疗。了解PPPD有助于头晕的诊断和鉴别。本文对PPP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慢性头晕 焦虑 非旋转性 不稳感 持续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52例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的病因发生情况,为日后解决该类问题提供有利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从2017年1月到2017年10月我院收录治疗的52例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病历做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其病情的详细询问以及做相应的检查项目等,确定患者头晕的病因。结果在全部52例头晕患者中有22例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有21例为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有9例为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诊断不明的患者。结论在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当中,前庭周围性眩晕在所有病因中最常见,占42.31%,其次是前庭中枢性眩晕,占40.38%,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诊断不明原因占17.31%。并且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 标签: 神经内科门诊 头晕患者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以头晕症状为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来逐渐提高门诊头晕患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同一时期神经科门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辅助检查,包括头部CT、脑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查、Dix-Hallpike试验、焦虑抑郁量表检测。分析确定眩晕病因。结果分析显示,头晕患者的类型包括前庭中枢性头晕、周围性眩晕、精神障碍性头晕、系统性疾病性头晕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头晕,各发病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20%、48%、3%、28%、1%。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是最为常见的头晕性疾病,女性较男性更易患眩晕,精神障碍性头晕占比率较低而病因不明的头晕,医师对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眩晕患者进行血管病因筛查尤为重要。

  • 标签: 神经内科 头晕患者 病因
  • 简介:【 摘要 】 目的:通过对临床头昏、头晕与 CT 脑梗塞概率计算分析进一步了解脑梗塞发生规律。方法:采用 128 层螺旋 CT 常规轴扫 + 三维重建,回顾性分析 140 例脑梗塞病人的 CT 与临床表现,进行分类计算。结果: 59 例阴性占标本总量 42% ,平均 51.5 岁。左单侧 35 例,平均 67.1 岁。右单侧 5 例,平均 77 岁。双侧 40 例,平均 76.6 岁。结论: 50 岁以下的脑梗塞发生率仍很低; 2. 脑梗塞的发生通常遵循:先单后双,先左后右的原则; 3. 单纯左侧脑梗塞发展到双侧脑梗塞平均需 9 年左右。

  • 标签: 头昏 头晕 脑梗塞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慢性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68例,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模式、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PSQ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PSQI评分明显更低,比较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胃癌早期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影响胃功能时才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食欲下降,营养不良,消瘦,浑身乏力,常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贫血现象。

  • 标签: 头晕 首发症状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应用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脑病科诊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110例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头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情绪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头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良好,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护理 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以头晕为主诉患者的常见病因,以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5年12月-2016年1月42例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的资料。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Dix-Hallpike试验及MRI、TCD等辅助检查,分析头晕病因构成及性别差异。结果周围性眩晕、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中枢性头晕、原因不明的头晕及内科疾病所致的头晕所占比例分别为48%、30%、3%、17%、2%。头晕前有情绪、睡眠障碍者占21.16%,头晕伴视物旋转症状者占37.07%,伴恶心和(或)呕吐者占41.77%。结论周围性眩晕是门诊头晕的最常见类型,而周围性眩晕的主要病因是BPPV,并且主要是女性;大部分出现头晕的患者,其疾病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性症状,这能为患者提示及时的疾病诊断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门诊 头晕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头晕发生频率、头晕持续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头晕发生频率、头晕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供血不足 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患者发生慢性主观性头晕后治疗存在很大困难,目前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为经验性治疗。在此,我们希望有迅速缓解患者症状的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住院并经治疗的87名慢性主观性头晕病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加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及前庭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西酞普兰组(n=43)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头晕各个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头晕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较全面改善慢性主观性头晕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头晕 主观性 慢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数字随机分为2组,各组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头晕发生频率、头晕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优于后者(P<0.05);患者满意度相比对照组(94.12%vs73.53%),高于后者(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其症状发作时间与频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用于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100名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单双数床号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加强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全面护理干预模式下,观察两组患者的头晕发生次数及头晕持续时间。结果全面护理观察组的头晕发生次数及头晕持续时间均少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结论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头晕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 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全面护理用于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及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8例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两个组别,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4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头晕发作次数,缩短头晕发作时间,还可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全面护理 脑供血不足型头晕 效果探讨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心肌梗塞又叫心肌梗死,心肌梗塞(myocardial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 标签: 头晕 肢体障碍 首发症状 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中全面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2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缓解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头晕频率(1.44±0.46)次/月、头晕持续时间(4.56±1.03)min/次分均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17.53±4.30)、SDS(15.05±2.50)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中应用全面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头晕症状,改善心理情绪,效果良好。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头晕 全面护理 心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