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下肢肿胀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及肺栓塞发生的影响。方法择选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7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干预于对照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于观察组实施,对两种护理方式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下肢肿胀、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将综合性护理干预于其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脑出血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从变电站的构成部分来看,变电站直流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而且有着显著价值的电源系统,其主要任务是为变电站的有关活动提供直流电源,包括控制、自动装置、信号等部分的用电需求。除此之外,变电站直流系统也会给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提供直流电源。由此可以看出,直流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将直接决定着整个变电站能否正常运行。

  • 标签: 变电站 直流接地故障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幼儿期肥胖发生,为更好的指导不同出生体重儿早期合理调配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对比3组不同出生体重儿1周岁和3周岁时体重、身高、体重(kg)/身高(m2)(体质指数)、肥胖等资料。结果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在幼儿期发生肥胖的机率越高。结论宫内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利于婴儿早期营养积累,出生后营养指导和喂养方式对体重影响较大,应该个体化,重视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供给并积极干预。

  • 标签: 早产儿 肥胖期 调查研究
  • 简介:随着闪速炉的投料量和精矿中杂质含量的逐步升高,进入余热锅炉和后续排烟系统的烟尘量也随之大幅增加,部分在余热锅炉未能硫酸盐化的烟尘,由于其粘附性较强、不易清除,在余热锅炉、鹅颈烟道、沉降室以及电收尘内大量粘结,为了确保余热锅炉和后续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排烟畅通,通过大量研究论证,对炉况、控制参数、物料性质、系统漏风、EF烟气等方面的控制,成功有效降低了SO,发生

  • 标签: 余热锅炉 排烟系统 SO3发生率 电收尘 烟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对普外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两年期间普外科收治治疗的患者共66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有33例。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情况进行具体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在对患者实施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1±1.3)分,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0,对比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4.9±1.0)分,其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4例,两组患者在具体护理之后效果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比对比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普外科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能够对普外科手术的护理质量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对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断提升。

  • 标签: 细节护理 普外科患者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社区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贫血的发生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 310例,统计贫血发生,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患者贫血发生,比较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死亡。结果: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贫血的总发生 29.48%,不同性别病人(男性 29.97 %,女性 28.98 %)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不同年龄( 65~ 74岁, 75~ 84岁, >85 岁)贫血发生( 20.40%, 30.08%, 39.24%)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老年病人的死亡明显高于非贫血组( 31.86%和 14.15 %)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社区医院老年住院患者中贫血发生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发生增高,贫血患者比非贫血患者有更高的死亡,应引起全科医师的高度重视,积极查找贫血病因,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住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社区医院 老年住院患者 贫血 发生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及相关危险。方法调查2014年10月—2016年4月在我院骨科诊室接受治疗的患者160例,统计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并分析了影响感染的各方面因素。结果160例研究对象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8例(占5.00%)。结论骨科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几率不仅与治疗水平有关,与患者的自身年龄、体质、住院时间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 标签: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发生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低钠血症所致惊厥的发生及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惊厥新生儿将其中20例由于低血钠症所导致的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20例患儿平均住院7天;对其进行2个月的随访,其中有1例患儿失访,其他患儿均恢复正常,并且不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发生。结论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中,低血钠所导致的惊厥大约占发病的40%左右,临床医师应该要引起重视,在早期发现该病并及时的给予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惊厥 低钠血症 新生儿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8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产妇常规行围产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产后抑郁专项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23.81%)显著低于对照组(47.62%),组间差异P<0.05。结论围产期积极采用产后抑郁专项护理,可有效产后抑郁风险,有效维护了产妇心理健康。

  • 标签: 产后抑郁护理干预 心理干预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中断事件干预对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分别分析我院外科在2014年5月(对照组)、2016年5月(观察组)在职工作100例疗区护士的一般情况,其中在2015年5月开始实施护理中断事件干预。结果经调查,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中断事件干预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中断事件 干预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300例跌倒高风险住院病患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对300例入选病患进行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有150例。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法。观察两组跌倒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结果实验组的跌倒发生为0.67%,明显比对照组的8.0%低,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为99.33%,明显比对照组的87.33%高,P<0.05。结论对住院病患进行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改善预后。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跌倒发生率 降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对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n=40)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40),对8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及疾病复发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7.5%及疾病复发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和17.5%,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综合护理 临床症状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手术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科室2016年3月引进品管圈方法,建立一支15人的品管圈小组,分析妇科手术室运作当中存在的器械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方法前后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后,器械管理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室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能明显降低妇科手术室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器械 不良事件 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 2015年 2月 ~2016年 11月期间收治的 12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4.83%< 12.90%)和不良事件发生( 1.61%< 8.06%)相对更低,其对于护理的满意( 93.55%> 82.26%)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妇产科患者的治疗恢复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用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产科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符合条件的ICU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针对性气道护理,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的VAP发生及死亡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ICU患者实施气道护理,可改善排痰效果,减少VAP发生,对患者也可减小一部分痛苦,应在临床积极推广,减小重症患者的死亡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