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肺栓塞发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综合性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肺栓塞发生率的影响

赵曼高玉红

(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肺栓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选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7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干预于对照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于观察组实施,对两种护理方式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下肢肿胀、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将综合性护理干预于其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脑出血;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出血昏迷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之势,该病发病初期并无明显征兆,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加重,将会导致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并发症的出现[1],严重者甚至无法直立行走,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部分学者在科研中指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价值显著,立足于此,本文特就脑此展开探究,现做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7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区间45-65岁,平均(56.79±1.38)岁,病程区间5-12h,平均病程(8.57±0.17)h;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区间44-66岁,平均(56.83±1.41)岁,病程区间6-11h,平均病程(8.55±0.15)h。在基本资料的比对上,两组均借助SPSS软件完成,差异无明显性(P>0.05),实验可行。

1.2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于对照组实施:(1)常规生命体征监测。(2)维持调节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3)对于脱水患者,及时补液。(4)保持排便通畅性,防止用力排便现象的出现[2]。综合性护理干预于观察组实施:(1)对患者双侧下肢膝盖下侧加压弹力袜,并严密观察下肢皮肤供血情况,以降低皮肤缺血及其因缺血所致的皮肤溃烂和溃疡等损伤发生率。(2)活动患者患侧踝关节,左手将踝关节近端固定,右手握住患者脚掌,对踝关节进行内翻、屈伸等,同时,对其髋关节以及患侧侧膝进行活动,活动的范围由小及大,使患者可以对活动的强度慢慢适应。(3)挤压患者腓肠肌,防止血栓的形成,挤压的频率为3次/d,15min/次。(4)保护血管,尽可能避免在患者下肢和患肢穿刺,以减少因穿刺对患者静脉壁造成的损伤,并及时活动患者下肢。(4)管理体位,间隔固定时间为患者翻身,调整体位,将双侧下肢抬高20-30°,促进静脉回流,胭窝处不悬空,保持肢体功能力。(5))使用压力抗栓泵,2次/d,2h/次,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脱水剂和凝血药物[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下肢肿胀、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和比对。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的辅助下完成组间数据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的表述方式为“构成比”,检验方法为卡方,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观察组在下肢肿胀、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如表1数据所示。

3讨论

造成脑出血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时期的卧床休养以及大型手术后所造成的创伤。凝血功能异常、血流瘀滞、静脉壁损伤都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必要性因素。在临床症状上所表现出来的则为下肢皮肤色素沉着,肢体肿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其预后。对于脑出血昏迷患者而言,在术后需要长时期的卧床休养,并且手术制动、麻醉等都可以导致患者静脉舒张、血流速变缓、甚至出现凝血现象[4]。在术后,患者需要长时期的使用脱水剂,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症状的发生,脱水剂可以使得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加,止血药或导致患者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的状态,因此,大量药物的使用容易导致患者血管壁发生损伤,释放出的大量活性物质,会导致患者的血小板集聚,上述的种种因素都是造成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的关键因素。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了解后,可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而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综合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全面性、细致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加压弹力袜,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抬高下肢以及按摩等手段,实现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期锻炼,可以促进下肢血液的循环,以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在笔者的此次试验探究中,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实验研究所得数据结果后可知,观察组在下肢肿胀、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不难看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将综合性护理干预于其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杰,王英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昏迷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6,18(b06):1856-1856.

[2]施伟华.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19):2649-2651.

[3]傅瑛,黄焕玲.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2(5):120-121.

[4]李阳.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1(9):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