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型跨中线脑膜不同手术方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大型跨中线脑膜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方案为双侧额下入路,研究组给予单侧。对比两组相关手术指标;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脑膜Simpson切除程度I级者及II级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脑膜手术花费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手术前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大型跨中线脑膜不同手术方案存在疗效差异,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更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大型 手术 嗅沟脑膜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 3月~ 2015年 3月收治的蝶骨嵴脑膜患者 36例,随机分为显微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患者各 18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后,常规手术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显微手术组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手术肿瘤切除程度等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后,病情均明显改善,但显微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1.1%,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的 38.9%,另外显微手术组肿瘤切除程度情况也显著优于常规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常规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患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帮助患者恢复,但显微手术下进行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视野清晰,肿瘤切除更彻底,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蝶骨嵴脑膜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及MRI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病症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颅底沟通性脑膜患者60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当作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①CT检查准确率(86.67%)与MRI(91.67%)相似,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对于周边骨质造成侵犯情况准确率(90.00%)明显比CT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对于周边骨质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75.00%)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RI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对于周边软组织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91.67%)明显比CT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对于周边软组织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66.67%)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病症上,均具有较高准确率,满足临床需求。但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对于周边骨质以及软组织造成侵犯方面,MRI表现更佳。

  • 标签: CT MRI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 诊断价值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分析 CT及 MRI在 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病症的 结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8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前窝底脑膜行显微手术治疗费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颅前窝底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3D-CTA为导航,了解脑膜、颅骨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立体关系,科学设计手术入路与显微手术方案。结果Simpson分级Ⅰ级与Ⅱ级者行全切除者25例,行次全切除者5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10~56个月,29例患者经颅脑MRI复查均未见脑膜复发,2例患者出现短暂尿崩,癫痫者4例;术前单眼失明无恢复者4例,视力好转者19例,术前单侧眼有关感术后此眼失明者1例。术后恢复工作者22例,3例患者生活可自理。结论依据颅前窝底脑膜发生位置与扩展范围,选择3D-CTA导航,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开展显微手术,手术效果与预后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前窝底 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膜患者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脑膜术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n=36),研究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n=36)。结果研究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相较于常规方法对脑膜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更佳,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膜瘤 针刺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膜患者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脑膜术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n=36),研究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n=36)。结果研究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相较于常规方法对脑膜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更佳,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膜瘤 针刺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脑膜是起源于脑膜上皮的一种肿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常发部位有矢状窦旁、蝶骨嵴、等。目的探讨对接受脑膜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良性脑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两组患者均施行脑膜手术。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评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首次排便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SDS的评分及SA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生活质量的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脑膜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加快其康复的速度,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脑膜瘤手术 系统化护理 满意度 护理服务 发生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脑膜是起源于脑膜上皮的一种肿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常发部位有矢状窦旁、蝶骨嵴、等。目的:探讨对接受脑膜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104例良性脑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52)和观察组( n=52)。对两组患者均施行脑膜手术。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抑郁自评量表( SDS)的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的评分、生活质量量表( SF-36)的评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首次排便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 SDS的评分及 SA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生活质量的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对接受脑膜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加快其康复的速度,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脑膜瘤手术 系统化护理 满意度 护理服务 发生率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脑膜手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对SDS评分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间本院接收的58例脑膜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日期单双号分成干预组(n=29)和常规组(n=29),常规组行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常规组在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对比差异上,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手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脑膜瘤手术 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膜围术期护理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脑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设立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护理,设立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发生口渴感、饥饿感及低体温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时间(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费用(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于脑膜围术期护理实施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适用于临床。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脑膜瘤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脑膜的分型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检查及术中判断分为内听孔前型31例,内听孔后型17例,大型联合型28例。73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使用颞下入路,1例使用翼点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71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随访1~10年,术后新增神经症状15例,其余病人术后症状均改善;复查头颅MRI,复发3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可获得满意效果及良好预后;扩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满足绝大多数桥小脑角区脑膜切除的需要;颅神经、岩静脉及重要动脉的保护和处理在桥小脑角区脑膜显微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膜瘤 桥小脑角区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颅内脑膜、胶质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膜、胶质患者分为对照组49人和观察组5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采用FTS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禁水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肢体功能锻炼,尿管、引流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可有效促进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舒适度的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颅内肿瘤 快速康复 住院时间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总结并归纳心理干预在脑膜切除术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挑选我院40例脑膜切除术患者,挑选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将其纳入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各为20里。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康复治疗依从率和中断治疗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无分析意义,可比;护理后,结合心理干预的分析组在焦虑、抑郁评分,康复治疗依从率和中断治疗率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脑膜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依从率,降低患者中断治疗率,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膜瘤 切除 康复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