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膜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0%~20%,此肿瘤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对比之下,儿童脑膜较少见,文献报道仅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4%,具有与成人脑膜不同的特征。现将本院一例儿童脑膜的影像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儿童 脑膜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脑膜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体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总结。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脑膜患者68例,并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4.12%vs.70.59%,组间差异经t和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恶性脑膜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在提高患者舒适度、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恶性脑膜瘤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31例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非典型脑膜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对其性别、年龄、肿瘤部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后放疗等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15例,女16例,平均存活时间为123个月,3年生存率为89%,5年生存率84%,8年生存率为72%。29例大体全切的患者中平均复发时间为个71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52个月,3年复发率30%,5年复发率为51%,8年复发率为62%。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切除程度(P=0.03)对非典型脑膜的生存时间有影响,手术次数(P:0.01)和手术切除程度(P=0.001)对复发时间有影响。Cox多因素预后分析发手术切除程度(P=0.006)对生存时间有影响,肿瘤位置、手术次数、手术切除程度、术前KPS分级影响复发时间。结论手术全切是延长非典型脑膜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非典型脑膜瘤 生存分析 手术切除 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切除术前血管内栓塞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12例脑膜,切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ONYX胶、明胶海绵颗粒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在颈外动脉系统进行栓塞,未出现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切除术中发现肿瘤血运减少,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结论按Manalfe分型Ⅰ、Ⅱ型脑膜病人适合栓塞,尤其是肿瘤直径〉4.5cm,或者是有颈外动脉参与供血的颅中窝底及鞍旁脑膜;对于Ⅲ、Ⅳ型,要特别慎重。另外,术中也要注意避免栓塞并发症。

  • 标签: 脑膜瘤 血管内栓塞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例囊性脑膜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了60例囊性脑膜患者,根据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观察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收治的所有患者都施行手术治疗后,肿瘤、囊壁全切除的患者有56例,次全切除的患者有4例,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死亡病例。在60例囊性脑膜患者手术中的观察结果显示无色透明的有4例,暗红色有6例,棕褐色有10例,囊液淡黄色有40例;周型有15例,多囊性有7例,内型有38例。在对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的病理观察的结果显示囊性脑膜手术后有5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6.6%;有6例患者手术后症状改善,显效率为10%。在对收治的患者实施出院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患者复发的迹象。结论此次研究采用手术治疗囊性脑膜的方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大脑功能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结果值得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借鉴。

  • 标签: 囊性脑膜瘤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脑膜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原发性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该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多数肿瘤细胞排列成特有的漩涡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nmentin、EMA、S-100蛋白表达阳性,Ki-67阳性率<1%,SMA、TTF-1、CD34、CD31、PR、ALK、Syn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支持良性脑膜的诊断。结论肺原发性脑膜十分少见,肺原发性脑膜生长缓慢,境界清楚,其形态学特点与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相似,大多数为单发,良性,手术易切除。

  • 标签: 脑膜瘤 肺原发 形态及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脑膜周水肿与患者肿瘤大小的关系,以更好地对脑膜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7月一2013年8月间该院收治的脑膜患者共8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有周水肿的患者41例,无周水肿患者41例,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引流静脉受压、肿瘤部位等进行比较,分析周水肿与肿瘤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周水肿组患者与患者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恶性肿瘤、引流静脉受压有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周水肿不但与肿瘤部位、良恶性及引流静脉受压均有关系,还与肿瘤的大小有关。

  • 标签: 脑膜瘤 瘤周水肿 肿瘤大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脑膜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相关评分均无明显差别(t=-0.408,-0.399,P>0.05),护理后发现研究组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t=-10.988,-15.405,-4.526,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11.257,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维持良好医患关系。

  • 标签: 应用价值 脑膜瘤 手术 舒适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对脑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舒适护理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给予相应措施的舒适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和抑郁和焦虑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舒适护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在试验前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较高,焦虑、抑郁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舒适护理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实验前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舒适护理 脑膜瘤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CT及MRI(核磁共振成像)对非典型脑膜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3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患者,按照不同的诊断扫描方法分为CT组(10例)、MRI组(10例)以及联合组(CT、MRI联合扫描,13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非典型脑膜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等参数指标。结果(1)CT组、MRI组平扫均呈现密度不均匀和信号不均匀,CT、MRI联合扫描增强后呈现不均匀强化;(2)肿瘤边缘表现为不规则,MRI组检查可见肿瘤内流空血管影特征。结论非典型脑膜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不够典型,但是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点。

  • 标签: MRI CT 非典型脑膜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膜围手术周期患者予以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膜患者84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饥饿感受、口渴感受以及低温的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膜围手术周期患者予以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加快身体的康复速度。

  • 标签: 脑膜瘤 围手术周期 快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0例脑膜手术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住院总耗时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手术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脑膜瘤手术 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的显微手术治疗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当中达到辛普森Ⅰ级切除13例,Ⅱ级4例,Ⅲ级1例,经过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有1例患者复发,1例患者发生轻微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当中达到辛普森Ⅰ级切除7例,Ⅱ级7例,Ⅲ级4例,经过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有3例患者复发,3例患者发生轻微的不良反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患者使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显著,通过镜下不同的肿瘤切除手段,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的策略与方法。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大脑镰旁脑膜患者,对本组1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采用Simpson分级标准,其中i级切除13例,ii级切除5例,iii级切除1例,ii级、iii级手术患者术后进行放射辅助治疗。经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症改善良好,对比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大脑镰旁脑膜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显微手术可提高患者脑膜的全切除率,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大脑镰旁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烟雾病的幕上巨大脑膜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烟雾病的幕上巨大脑膜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DSA检查明确颅内外血管代偿和肿瘤血供来源,行左侧大脑半球巨大脑膜切除术。结果术中全切肿瘤,病理结果为WHOⅠ级脑膜。病人术后出现意识障碍,提示下丘脑功能紊乱导致激素水平低下,给予激素补充治疗,情况改善后出院。结论脑膜合并烟雾病病人的手术耐受性差,易出现缺血性、出血性并发症。术前脑血管DSA明确诊断、合适的手术策略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创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膜瘤 巨大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幕上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不同特点的脑膜手术治疗方法的异同,为脑膜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按 Simpson分级,颈静脉孔区脑膜分级Ⅰ级全切 8 例,Ⅱ级全切 8例,次全切 3例,术后证实为脑膜;术后症状改善 9例,无明显变化 2例;中、后段矢状窦旁脑膜Ⅰ级切除 5例,Ⅱ级切除 12例,Ⅲ级切除 2例,部分Ⅱ级切除和Ⅲ级切除患者术后建议行放射治疗。结论: 对于颈静脉孔区脑膜全脑血管造影有助于了解周围血供情况,或者可进行术前栓塞,减少术中出血;矢状窦中、后段矢状窦旁脑膜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助于完整切除中、后段矢状窦旁脑膜,在保证静脉窦和回流静脉通畅的情况下切除肿瘤,有助于保护脑功能。

  • 标签: 颈静脉孔 后段矢状窦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脑膜的CT、MRI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对其诊断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脑膜各45例,按照疾病类型将其分成颅内细胞组与脑膜细胞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MRI结合CT检验,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颅内细胞组与脑膜细胞脑膜尾征、内钙化等临床指标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肿瘤外形、内血管流空信号、肿瘤明显强化及内坏死囊坏死信号等临床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脑膜的CT、MRI的诊断的临床表现不同,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脑膜瘤 CT MRI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