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工电子耳蜗是一种模拟人耳蜗功能的声一电能转换电子装置,它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植入内耳的电极,绕过耳蜗内丧失功能的感觉细胞直接兴奋听神经,刺激完全性耳聋和极重度耳聋患者残余的耳蜗螺旋神经元,产生人工电诱发听觉,并使患者获得或部分恢复听觉。人工电子耳蜗是近年来随仿生学发展起来的“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是目前唯一能使全聋患者恢复听力的医学装置。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是目前治疗先天或后天全聋与90dB以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保证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又恰恰需要认真把握手术后护理质量。

  • 标签: 耳蜗植入物 围手术期医护
  • 简介:人工晶体植入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开展的一项治疗技术,是指白内障患者手术摘除混浊的晶体后,植入人工晶体,恢复眼部的正常结构,改变了过去单纯摘除晶津,造成眼术后无晶体状态。这项技术不仅使病人获得了双眼视功能,有些甚至超过病前的视功能,同单纯晶体摘除相比,简化了术后需配+10.0DS凸透镜,以调节眼部屈光不正的问题,避免了术后双眼屈光参差而造成的双眼视物不协调。目前,这种手术主要用于老年性、外伤性等各种原因的白内障晶体摘除的患者。

  • 标签: 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 眼部 护理 摘除 老年性
  • 简介:下颌骨缺损后的整复治疗,旨在重建骨的完整性,恢复其功能,矫正颌面矫形。利用自体骨移植整复下颌骨缺损,是目前最常用而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切取自体骨有增加患者痛苦的缺点,用以整复下颌骨大型缺损,每因塑形困难,效果往往不够满意,尚有不少病例,如切除下颌骨的恶性肿瘤(尤以儿童病例),则不宜立即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而异体骨移植

  • 标签: 下颌骨切除 下颌骨立即 切除下颌骨
  • 简介: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前、后耳鸣的变化情况,为耳鸣诊治寻找新的途径.方法对10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后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前9例患者有双侧耳鸣,1例患者无耳鸣.植入后4例患者双侧耳鸣均消失,2例患者植入后同侧耳鸣消失对侧耳鸣如植入前,1例患者植入后同侧耳鸣消失对侧耳鸣明显减弱,1例术后7天开始同侧耳鸣开机后耳鸣停止,2例双侧耳鸣仍如植入前.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缓解、抑制大部分患者的耳鸣,亦有例外,提示耳鸣可能存在多种发生机制,单纯因耳鸣实施人工耳蜗植入仍缺乏充分依据.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双侧耳鸣 植入前 植入后 变化情况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方法55例(64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合并严重的虹膜后粘连,瞳孔闭锁或膜闭的病人,中对瞳孔钝性分离粘连,切除瞳孔区机化前膜或瞳孔缘放射状剪开,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或娩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随访3—6个月,术后视力0.1~0.2.5眼(7.81%),0.3-0.5者为39眼(60.94%),>0.5者为20例(31.25%)。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葡萄膜炎 并发 虹膜后粘连 瞳孔闭锁 钝性分离
  • 简介: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12l眼)眼轴界于26mm~31.5mm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经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吸出,并植入软性或硬性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l天视力≥0.5者74眼,占61.2%。<0.5者47眼,占38.8%;术后3个月≥0.5者78眼,占64.4%。<0.5者43眼。占35.6%。术后远视力较佳。视力无提高者5眼。后囊膜破裂3眼。术后早期角膜水肿17眼。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能够有效治疗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疗效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术后视力和术后反应。方法糖尿病患者46例(62眼),其中PHACO30例(38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16例(24眼)对两组的术后视力和术后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PHACO组在术后视力和术后反应均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有显著优势。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PHACO组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术后视力恢复好,术后反应轻。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PHACO)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方法:本组39眼均采用颞上或鼻上象限6~7mm挑眉式巩膜切口、囊袋内完成ECCE及IOL植入。结果: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25眼(64.1%),术后一个月裸眼视力≥0.5者34眼(87.1%),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角膜散光明显减少(P<0.01)。结论:本组手术切口小,且切口位鼻上或颞上而不受上直肌和水平肌牵引的影响,角膜散光明显减少,手术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对具有娴熟ECCE技术者极易掌握,便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白内障摘除 小切口 角膜散光
  • 简介: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眼内植入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来达到矫正屈光的技术.已广泛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屈光矫正,也用于近视、远视的屈光矫正。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来矫正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不仅手术操作简便,而且术后屈光状态具有可预测性、可逆性及可控制性,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2001年5月~2003年5月我

  • 标签: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护理配合 眼科 临床资料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白内障体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ECCE+IOL)的疗效。方法对70例86眼采用四平面阶梯状6.0mm切口,注水晶体圈匙套出晶体核,植入硬性人工晶体。对术后视力、散光、眼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视力第一天86.04%在0.5以上(包括0.5),第3~5d上升至90.69%,术后1月、3月两个观察时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平均角膜散光0.4D,术后平均1.85D,1月后散光值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压随访四个观察时点,离散程度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CCE+IOL具有反应轻,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加之手术成本低,费用少,是基层防盲治盲较为理想的式。

  • 标签: 术后视力 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 ECCE IOL 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