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医院用药的影响,为处方评价标准的制订提供建议。方法将2006年9月与2007年同期处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前后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分别为1.98种和2.15种,平均每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数量为0.48种和0.52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05.71元和121.70元,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41.51%和42.35%,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69.60%和61.23%,诊断标示百分率为22.17%和91.51%,抗菌药物的品种总数占用药品种总数的比率为24.16%和24.23%。结论门诊处方质量在《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后有了较大提高,但医务人员仍需加强学习,并严格按要求处方用药。此外,处方评价表在分析门诊处方时的一些标准尚待统一。

  • 标签: 医院药学 合理用药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处方点评对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门诊及住院处处方,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年期间随机抽取2000份处方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处方不经任何处理;而观察组处方则进行处方点评,检查和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修改计划等;进而评价并比较两组处方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处方处方点评后的处方合格率、书写规范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时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并处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处方的合格率及书写规范率,进而提高处方质量。

  • 标签: 处方 处方点评 处方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从门诊处方入手,分析我院儿科用药使用情况,促进儿童的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12月门诊儿科处方,分析用药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地监护儿童的合理用药。结论通过改进医生不合理处方,临床药师做好用药咨询和药学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合理用药。

  • 标签: 儿科用药分析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处方评价结果的分析,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每月随机抽取一日门诊处方进行处方评价,将一年的处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处方的格式、书写规范、合理用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共评价处方5557张,不合格处方463张,平均处方不合格率8.33%,抗菌药物的使用率30.33%。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质量逐步提高,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严重,医师和药师应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确实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门诊 处方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和评价我院门诊用药的现状,为我院持续改进、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所用的处方来源于我院2012年7-9月份,每个月随机抽查一日的处方(正常工作日),统计基本药物的处方数、药品通用名、处方金额、抗菌药物、注射剂的百分率等,从中抽查不合格处方进行点评。结果本院门诊处方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3.02种。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100%,处方的平均金额为元124.2。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7%%;儿科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4%;急诊科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5%;儿科使用一联抗菌药物为98.6%;急诊科使用一联抗菌药物为92.6%;儿科使用二联抗菌药物为1.4%;急诊科使用二联抗菌药物为7.4%;总门诊处方(包括急诊、儿科)使用注射剂为使用率17.9%;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6.6%,不合理处方为3.4%。结论通过处方点评,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特别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了基础。

  • 标签: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处方点评与动态预警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基于处方完全电子化,在医院局域网络上,以MicrosoftSQLServer2005建立数据库,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开发处方评价系统。结果该系统提高了处方点评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保证了点评结果的时效性,促进了处方评价工作的展开。结论电子化处方评价系统值得进一步开发与推广。

  • 标签: 处方评价 电子处方 计算机辅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刻剖析门诊处方常见问题及药师在处方审核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开具的100例门诊处方作为基础数据,同时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开展药师处方审核后的100例门诊处方数据,对比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差异。结果 本实验结果发现,开展药师处方审核干预后,门诊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显著少于干预前(P

  • 标签: 门诊处方 常见问题 药师 处方审核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刻剖析门诊处方常见问题及药师在处方审核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开具的100例门诊处方作为基础数据,同时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开展药师处方审核后的100例门诊处方数据,对比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差异。结果 本实验结果发现,开展药师处方审核干预后,门诊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显著少于干预前(P

  • 标签: 门诊处方 常见问题 药师 处方审核
  •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并提出对策,为今后实施处方评价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7月12~16日的门诊处方507张,按照《医院处方评价管理规范规范》要求进行处方评价。结果门诊患者以各类慢性患者居多,占71.4%;门诊患者平均年龄偏大,为(57.03±17.52)岁。合理用药方面表现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使用率方面控制较好,分别为27.4%和25.4%;绝大多数处方药物为国家基本药物(98.2%),门诊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高(99.3%)。处方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处方书写不规范、字迹难以辨认(17.0%);处方超7日用量未注明理由并再次签名(41.3%);药品适应证不适宜(13.3%);用法用量不适宜(17.7%)。结论我院处方评价工作处于初级阶段,还需深入分析研究合理用药现象。药师应不断学习,掌握丰富专业技术知识,以促进药品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处方评价 门诊患者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大金额处方药品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统计大金额处方数量及开大金额处方的科室变化趋势。结果 大处方呈现月份下降趋势,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 坚持大金额处方分析有利于医院规范处方管理。

  • 标签: 大金额处方 分析 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大金额处方药品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统计大金额处方数量及开大金额处方的科室变化趋势。结果 大处方呈现月份下降趋势,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 坚持大金额处方分析有利于医院规范处方管理。

  • 标签: 大金额处方 分析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2020年某月的处方点评结果,分析其中的用药特点。方法:选择我院质控小组调取医院2019年以及2020年二月份10-14日处方610张,发现不合理处方9张,合格率为98.50%。抽取病历五份,甲级病历3份,乙级病历2份,无丙级病历。由医务人员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处方在应用期间存在的问题。结果:在进行处方点评时,发现其中的用药特点存在明显的处方超量、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中成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扩大药物适应症和重复用药的情况。结论:在进行现代化的临床用药时,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对处方进行有效的点评,了解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管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药物的使用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处方点评 处方质量 医患纠纷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处方实时审核联合回顾性点评对于提高门诊处方合理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3月 -2019年 4月 期间采取处方实时审核联合回顾性点评的230张处方为研究组,以未行处方实时审核联合回顾性点评 2019年 3月 -2019年 4月 期间的230张处方作为参照组,比较实施前后门诊处方合理性。结果:研究组处方合格率为 96.69%高于参照组的 88.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复给药、用药途径不合理、超剂量给药、相互作用、适应症以及用法不适宜为不合理处方分布情况。结论:处方实时审核联合回顾性点评可有效地提高门诊处方合理性,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门诊处方 合理性 处方实时审核 回顾性点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处方实时审核及回顾性点评促进门诊处方合理性应用评价。方法:对于药师来说,应实时审核所有门诊处方,并对问题处方予以拦截,向处方医师及时反馈问题处方,并进行相应的修改;临床药师在每月门诊西药处方中,应随机抽取2000张处方,然后予以回顾性点评。结果: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时间段的门诊处方合理性数据进行X 检验,2023年7月~9月的处方合格率明显比2023年5月~6月的时间段更高,P<0.05。经回顾性点评干预,显著提升了处方合格率及合理用药水平。结论:门诊药房实施处方实时审核,可以使处方的合理性得到保证,处方的回顾性点评,可以实现查漏补缺,同时将处方的合理性提升上来。

  • 标签: 处方 实时审核 回顾性点评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8月期间开展中药内服治疗的患者 2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103例)及对照组( 103例),两组患者内服的中药处方均予以常规中药调剂,研究组患者联合开展中药处方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中药处方合理性、中药治疗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中药治疗期间药源性过敏反应、毒副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频次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中药调剂中开展处方分析,能够有效提升中药处方的合理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中药调剂 处方分析 合理性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尼美舒利的处方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00份含有尼美舒利药品的处方进行其合理性分析,并加以评价。结果500份处方中14岁以下患儿200例,占比40%,其中尼美舒利最常用适应证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所占比例为90.6%,其次为发热病因待查,所占比例为9.4%;14岁以上患者共300例,占比60%,其中尼美舒利最常用的适应证为各种软组织风湿病,慢性关节炎和神经性疼痛,所占比例约为51.2%,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发热,所占比例为20.0%,以及急性创伤、手术后疼痛,所占比例为11.9%。500份处方中,部分处方在尼美舒利的适应证、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结论在开具处方之前,应当合理评估尼美舒利的危险/效益比,并规范处方行为,做到合理用药,以期减少尼美舒利在临床应用中的用药风险。

  • 标签: 尼美舒利 合理用药 处方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出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接受中医用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选出80例病患,并使用双色球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未开展处方分析,后者展开中药师处方分析,比较2组用药治疗患者处方错误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用药患者处方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比较: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后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用药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处方分析能够减少用药错误情况发生,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对患者预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处方分析 中药调剂 不良反应 用药满意度 处方错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提出参考建议。方法从2016年3月~2016年9月这段时间内我院急诊部中未进行点评干预的抗菌药物处方中任意选取2000张为对照组,从2016年10月~2017年4月这段时间内我院急诊部中进行点评干预的抗菌药物处方中选取2000张为实验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7%,其中不合理的有528例,比率为51%;实验组的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35%,其中不合理的有109例,比率为10%。其中导致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因素是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中存在该问题的处方有23.1%,经过点评干预后实验组中存在该问题的处方有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对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抗菌药物处方的正确性,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资源浪费。

  • 标签: 急诊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药房处方点评在改进处方质量方面的作用,以期提升临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通过药房处方点评组和医院处方点评专家组的配合,对各类不合理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并进行相应的纠正,从而提高处方质量。结果:《药房处方点评细则》施行之前,不合理的处方比例为12.08%,施行之后为2.25%,与施行之后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别。结论:对药房处方进行点评,可以有效地改善处方的使用状况,降低处方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

  • 标签: 药房处方点评 处方质量 改进策略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对我院全肠外营养液(TPN)处方用药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三个科室249张处方,对TPN品种、处方配比以及稳定性等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我院TPN处方设计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热量供应不足或过量,热氮比、糖脂比比例欠妥,电解质浓度超标及品种选择不当等问题。结论: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自身疾病特点、代谢情况、合并用药等,制定个体化肠外营养方案,提高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全肠外营养液 处方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