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0年3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72例,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 标签: 垂体腺瘤 垂体卒中 经蝶窦手术
  • 简介:垂体腺瘤是指垂体腺瘤因出血或梗塞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我院神经外科自1989年10月至2000年11月共收治垂体腺瘤病人2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卒中 诊断 治疗
  • 简介:1病历摘要女,35岁;妊娠28周,以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20d入院。查体视力:左/右0.08/0.08,双眼视野近全盲。鞍区MRI平扫见类圆形等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2.0cm×1.8cm,视交叉受压上抬(图1)。血清泌乳素173.49ng/mL,其余垂体前叶激素水平正常。术前经麻醉科、产科会诊,在全麻下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见鞍内为红褐色陈旧血性液体,瘤壁四周为混杂有含铁血黄素样组织的质地较软的灰白色肿瘤。

  • 标签: 垂体腺瘤 泌乳素 妊娠 垂体卒中
  • 简介:摘要:妊娠期垂体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关于妊娠期垂体病例报导文章数量有限,本文报告一例妊娠晚期垂体腺瘤合并垂体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晚期妊娠 垂体大腺瘤 垂体卒中。
  • 简介:垂体是因垂体腺瘤突然出血或梗塞而导致头痛、视力损害、眼肌麻痹和意识状态改变的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各异,与其他颅内疾病相似,如果不是高度疑似,诊断极为困难.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急性和亚急性病例.对危重病例,必须立即实施手术以保护视力和挽救生命.在急性期,由于极易发生肾上腺功能低下,所以必须进行皮质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通过适宜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好.

  • 标签: 垂体卒中 病因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发生急性出血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19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垂体腺瘤急性出血性中分为组(60例)和非组(2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肿瘤直径、肿瘤类型及复发性肿瘤等因素是否为垂体腺瘤发生急性出血性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寻找预测垂体腺瘤的危险因素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肿瘤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血压病史、肿瘤直径以及复发性肿瘤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R=2.270,95%CI:1.090~4.728,P=0.029)、肿瘤直径(OR=1.087,95%CI:1.048~1.126,P<0.001)及复发性肿瘤(OR=3.266,95%CI:1.343~7.944,P=0.009)均为垂体腺瘤发生急性出血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预测垂体腺瘤发生急性出血性的ROC曲线显示,AUC=0.718 (95%CI:0.658~0.779,P<0.001),最佳临界值为24.5 mm,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45.6%。肿瘤直径≤25 mm者167例,其中垂体腺瘤者16例,非者151例;肿瘤直径>25 mm者152例,其中垂体腺瘤者44例,非者108例。肿瘤直径>25 mm是垂体腺瘤发生急性出血性的危险因素(OR=3.845,95%CI:2.062~7.170,P<0.001)。结论有高血压病史、肿瘤直径>25 mm以及复发性的垂体腺瘤患者易发生垂体腺瘤急性出血性

  • 标签: 垂体肿瘤 垂体卒中 脑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发生急性出血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19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垂体腺瘤急性出血性中分为组(60例)和非组(2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肿瘤直径、肿瘤类型及复发性肿瘤等因素是否为垂体腺瘤发生急性出血性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寻找预测垂体腺瘤的危险因素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肿瘤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血压病史、肿瘤直径以及复发性肿瘤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R=2.270,95%CI:1.090~4.728,P=0.029)、肿瘤直径(OR=1.087,95%CI:1.048~1.126,P<0.001)及复发性肿瘤(OR=3.266,95%CI:1.343~7.944,P=0.009)均为垂体腺瘤发生急性出血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预测垂体腺瘤发生急性出血性的ROC曲线显示,AUC=0.718 (95%CI:0.658~0.779,P<0.001),最佳临界值为24.5 mm,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45.6%。肿瘤直径≤25 mm者167例,其中垂体腺瘤者16例,非者151例;肿瘤直径>25 mm者152例,其中垂体腺瘤者44例,非者108例。肿瘤直径>25 mm是垂体腺瘤发生急性出血性的危险因素(OR=3.845,95%CI:2.062~7.170,P<0.001)。结论有高血压病史、肿瘤直径>25 mm以及复发性的垂体腺瘤患者易发生垂体腺瘤急性出血性

  • 标签: 垂体肿瘤 垂体卒中 脑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垂体腺瘤梗塞型患者术前的内分泌学特征。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梗塞型的26例患者,在术前进行垂体腺瘤评分,并对垂体3个靶腺轴即垂体-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轴、垂体-肾上腺轴进行内分泌检查,以评估垂体功能和靶腺轴功能。结果患者术前垂体腺瘤评分(1.92±1.78)分,范围为2~8分。腺垂体功能受损患者25例(96%),其中全垂体功能低下13例,部分垂体功能低下12例(2个靶腺轴受累9例,1个靶腺轴受累3例)。存在垂体-性腺轴功能低下22例(85%),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低下14例(54%),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低下13例(50%)。患者术前泌乳素(PRL)降低26例(100%)、睾酮(T)降低26例(100%)、促黄体生成素(LH)降低18例(75%)、孕激素(P)降低18例(75%)、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18例(69%)、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降低17例(65%)、游离甲状腺素(FT4)降低14例(54%)、雌二醇(E2)降低13例(54%)、皮质醇(CORT)降低13例(52%)、促卵泡生成素(FSH)降低9例(38%)、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低9例(35%)、生长激素(GH)降低3例(15%)。结论垂体腺瘤梗塞型中最常发生垂体-性腺轴功能低下,其内分泌学特点为患者术前PRL和T水平的急剧下降。

  • 标签: 垂体腺瘤 梗塞型卒中 内分泌学 泌乳素 睾酮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人,女,33岁,因泌乳4个月、闭经2个月伴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d入院。在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泌乳素也明显增高。但未予正规治疗。

  • 标签: 垂体腺瘤 垂体脓肿 手术
  • 简介:垂体区占位病变绝大多数是垂体腺瘤,临床上时有非垂体腺瘤垂体区占位病变误认为垂体腺瘤,并行不恰当的治疗。本文回顾分析2004年至2010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9例非垂体腺瘤垂体区占位病变的诊治,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 标签: 库欣综合征 库欣病 双侧岩下窦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垂体围手术期相关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15年1月间天津市第四心医院收治的共42例垂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及处理的相关资料,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关体征等,及早发现及处理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后遗症,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手术预后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42例垂体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死亡及失明等并发症,未发生严重的合并症。结论应重视垂体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通过相关护理经验,有利于促使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 标签: 垂体卒中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垂体瘤是良性的.但局部侵犯到邻近的组织如海绵窦和硬脑膜并不少见。一些具有这样侵袭性的肿瘤对常规的治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倾向于复发。尽管有几个基于组织分析的分子标记已有应用.但早期预测哪些垂体肿瘤会复发和/或表现出侵人性仍有困难。针对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但在一些病例效果欠理想。早期诊断并早期使用多模态的综合治疗对一些侵袭性/复发性的垂体腺瘤可能是有效的。要开发治疗这些亚型的垂体腺瘤的额外的治疗选择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虽然目前尚不可能在就诊时就明确侵袭性和,或复发性的垂体肿瘤的诊断.但更广泛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和标准化的使用“非典型垂体腺瘤”的组织病理学标准,对早期诊断有辅助意义。早期积极治疗是必要的.而最近探索的靶向治疗也可能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治疗表现 垂体癌 侵袭性垂体瘤 分子标记技术 组织病理学
  • 简介: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15%。虽然大多数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但是它常常引起一些内分泌症状,如巨人症、闭经泌乳及Cushing综合征等;另外由于其在颅内的特殊位置,肿瘤的增大和侵袭往往引起头痛、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等症状。虽然近年来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部分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对于神经外科医师而言,

  • 标签: MIRNA 垂体 垂体腺瘤 靶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显微外科切除36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经鼻-蝶入路、经颅入路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少,无手术死亡病例,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手段。

  • 标签: 垂体腺瘤 外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垂体腺瘤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护士密切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生处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观察尿量、尿色、电解质变化,纠正低血钠、高血钠症、高血糖,缓解病人的焦虑状态,保证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安全。

  • 标签: 垂体腺瘤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γ-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及患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方法对1995年9月-2004年12月经γ-刀治疗并获得完全随访的312例垂体腺瘤患者(包括手术后104例,放射治疗后35例,173例直接采用γ-刀治疗)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功能性垂体腺瘤78例,功能性垂体腺瘤234例(催乳素腺瘤124例、生长激素腺瘤37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2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卵泡刺激素腺瘤8例和混合性腺瘤52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变化及内分泌功能等综合评价疗效。平均随访30.50个月。结果γ-刀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25例(8.01%),缩小152例(48.72%),大小无变化129例(41-35%),增大6例(1.92%)。总的肿瘤控制率为98.08%(306/312)。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77例(32.91%)激素分泌水平恢复正常。102例(43.59%)较治疗前下降,55例(23.50%)无明显改变。γ-刀治疗的晚期并发症主要有视力下降(5例)和垂体功能低下(8例)。结论γ-刀治疗垂体腺瘤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垂体肿瘤 Γ射线 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在垂体腺瘤中发生的作用和相关性。方法筛选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经影像资料、术中和病理结果证实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患者病例样本67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的方法检测样本免疫细胞的分布,分析其浸润水平与临床特征(性别、年龄、激素类型、侵袭性、肿瘤大小)的相关性。在体外细胞实验,运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色的流式细胞技术,评估被垂体瘤细胞系(GH3、AtT20、TtT/GF)培养基活化的巨噬细胞对垂体瘤细胞系的影响。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20.9%的病例样本组织(组13/39,非组1/28)有广泛干酪样坏死伴纤维素样组织沉积。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染色强度与相关(P<0.01),与性别(P>0.05)、年龄(R2=0.011,P>0.05)、激素类型(P>0.05)、侵袭性(P>0.05)、肿瘤大小(R2=0.009,P>0.05)无相关。在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发现被垂体瘤细胞系(GH3、AtT20、TtT/GF)培养基刺激的巨噬细胞系(Raw246.7)会促进垂体瘤细胞系的凋亡[GH3:(24.39±0.860)%比(6.467±0.709)%,t=20.56,P<0.01;AtT20:(20.87±1.896)%比(7.403±0.261)%,t=10.94,P<0.01;TtT/GF:(27.970±1.399)%比(8.563±0.632)%,t=26.20,P<0.01]。结论垂体腺瘤肿瘤组织相较于非肿瘤组织存在更高水平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活化的巨噬细胞可能通过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凋亡的方式促进垂体腺瘤的出血转化。

  • 标签: 垂体腺瘤卒中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垂体激素水平的总体变化规律。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经蝶入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218例,根据筛选条件选出81例,其中男43例,女38例,根据免疫组化及临床内分泌学特点进行分组。将术前1周内、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4个月的激素水平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总体激素”水平在所有病例的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4个月呈上升趋势。在各组垂体腺瘤,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7天的各单项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后,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的单项激素值大致相仿,腺垂体的总体内分泌能力在术后4个月内逐步恢复。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手术 腺垂体 激素水平 总体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