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铜陵地区C2+3/D3w层间的块状硫化具有雏形堆积,断续分布,受基底断裂构造控制的特征,为多旋回的沉积-喷流(Sedex)成矿作用产物,发育有完整的喷出相、通道相、补给带等.它不仅是"矿胚层",更是独立的金、铅锌矿体,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

  • 标签: 金矿床 沉积-喷流 铜陵
  • 简介:描述岩浆中铜、镍、钴、铁迁移富集新机制。铜、镍、钴、铁呈氢化迁移至地壳浅部,氢被氧化成水,铜、镍、钴、铁被硫化硫化及硫砷化物富集成矿床

  • 标签: 氢化物 成矿机制 化学模式 铜镍硫化物
  • 简介:作者从矿化岩带、含矿岩体和矿床特点三个层次,概括地阐述了新疆铜镍硫化矿床成生的地质条件、基本特点,成因及矿模式;用归纳对比法,突出地探讨了新疆槽区铜镍硫化矿床的分布规律.

  • 标签: 新疆 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生地质条件 成矿模式 分布规律
  • 简介:腐败味、阴沟味、大蒜味、焦糊橡胶味、猫骚味,这些都是令人不愉快的风味,这是啤酒中含硫化表现的典型气味(表1).

  • 标签: 啤酒风味 风味硫化物
  • 简介:70~80年代初,通过对前寒武纪铁矿的大量研究,肯定了自中元古代(约1800Ma)以来地球大气圈和水圈逐渐变为富氧环境。基于沉积(热水沉积、水成沉积,下同)硫化矿床的形成与水圈演化的同步关系,认为水圈富氧是沉积硫化矿床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然而费解的是为什么会在氧化水圈中形成沉积硫化矿床?笔者曾提出氧化水圈局部还原环境成矿的认识,本文着重对其控矿的机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中元古代以来地球水圈的富氧特征地球水圈的氧化—还原性质主要是由游离氧含量决定的。地球历史中水圈游离氧含量很难定量描述,但其含量约从1800Ma开始增多,可以从下列事实得到证实:(1)太古代—早元古代铁矿的形成主要与火山作用、构造及元素的早期富集有关,进入中元古代以后,大量水成沉积成因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开始形成;(2)地球上代表氧化环境的红层最早出现于中元古代;(3)中元古代首次出现膏盐层,同时碳酸盐岩开始沉积;(4)中元古代是原核生物开始繁盛时期,生物的光合作用是

  • 标签: 富氧水圈 沉积硫化物矿床 还原环境
  • 简介:通过对金川矿床的深部勘探成果的地质对比分析:金川矿床的深部勘探成果更进一步证矿床的成岩、成矿时的构造环境为拉张性构造环境,岩体在三维空间上呈锯齿状追踪式分布,形态、产状多变,并非单斜岩墙;无论含矿岩浆、富矿岩浆还是矿浆,在上巡、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发生了铜的金属硫化与镍的金属硫化的二次分异,这次分异对金咱矿床中Cu、Au、Ag、PGE的富集产生了重要作用;一二矿区交界部位的富铜盲

  • 标签: 铜镍硫化物矿床 勘探成果 地质意义 找矿
  • 简介:摘要目前测定水中硫化方法主要有容量法、光度法、电极电位法、催化库仑法、示波极谱法、原子吸收法、化学发光法和阴极溶出伏安法等,但常用的只有述碘量法及N,N一二乙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本文通过实验验证,具体阐述碘量法及N,N一二乙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的优缺点。

  • 标签: 水质 硫化物测定 分光光度法 碘量法
  • 简介:坡一岩浆硫化矿床赋矿岩石主要为华力西中期第一侵入次第二阶段纯橄榄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镍矿体主要分布于超基性岩体中部、底部.矿石类型以星散浸染状为主,次为稀疏浸染状、少量稠密浸染状、海绵陨铁状,半块状-块状、脉状.金属硫化主要为镍黄铁矿、磁黄铁矿及黄铜矿,次为黄铁矿、白铁矿.通过对坡一岩浆硫化矿床岩相学、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特征、成矿作用总结分析,初步探讨矿床成因.

  • 标签: 坡一硫化物 矿床特征 矿石类型 赋矿岩石
  • 简介:在应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普查找矿时,从设计到野外工作,以及对所取得成果资料的解释推断都需要了解研究有关调查地区及探测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及其主要特性,以便确定有效的普查找矿方法和提出切合实际的解释推断意见.建立和应用探测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式,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总结建立了新疆铜镍硫化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模式,指出了普查寻找这类矿床的主要标志和基本方法.

  • 标签: 新疆 铜镍硫化物矿床 地质-地球物理模式 找矿标志
  • 简介:在东天山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俯冲-增生造山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镁铁-超镁铁岩石以及大量Cu-Ni-PGE矿床,包括土墩-黄山-镜儿泉—带大量铜镍硫化矿床,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富集区和后备矿产基地,这些矿床形成于岛弧环境,为古亚洲洋俯冲增生的产物,并非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

  • 标签: 东天山 晚古生代 俯冲-增生 成矿作用
  • 简介:摘要:在含硫钢中加入一定量的碲,能够使沿着晶界分布的棒状MnS夹杂物,转变为断续的椭球状或球状夹杂,从而起到改变硫化的形态,降低夹杂物评级的作用。

  • 标签: 碲 夹杂物 硫化物
  • 简介:摘要:在含硫钢中加入一定量的碲,能够使沿着晶界分布的棒状MnS夹杂物,转变为断续的椭球状或球状夹杂,从而起到改变硫化的形态,降低夹杂物评级的作用。

  • 标签: 碲 夹杂物 硫化物
  • 简介:硫化测定中的几个问题黄永生(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水中硫化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当其含量超过排放标准(GB897-88中规定硫低于2.0mg/L)数百倍时,能使动植物体中毒,甚至导致死亡。用碘量法测硫化含量的方法在许多书中都有记载,但是大多没有对细...

  • 标签: 硫化物测定 硫代硫酸钠 标准溶液 监测分析方法 淀粉指示剂 空白试验
  • 简介:硫化作为土壤中常见的污染在酸性环境中会生成H2S,造成环境污染,研究中根据环境质量要求分别针对土壤中易解析的硫化、酸可溶解性硫化、酸难溶性硫化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测定方法。硫化分别在磷酸(1+1)、浓硫酸、盐酸(9.8mol/L)作用下形成硫化氢,硫化氢随氮气进入装有乙酸锌吸收液的吸收瓶中,生成硫化锌沉淀,以碘量法定量。结果表明:酸难溶性硫化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98%;酸溶性硫化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91%,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2%~97%。精密度实验中,酸溶性硫化相对标准偏差为6.4%~8.3%。沙土、花园土、黄土、稻田土中酸难溶性硫化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4.0%、5.5%、5.8%。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分析要求,可以用来评估土壤中的硫化污染问题,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硫化的污染情况。

  • 标签: 易解析硫化物 酸溶性硫化物 酸难溶性硫化物 碘量法
  • 简介:摘要:如若硫化滤饼一旦出现破碎的情况,会导致含硫量达 58%,并且还包含多种有价元素,比如银、汞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冶炼厂使用沸腾焙烧炉处理硫化滤饼,综合回收锌、银、硫、汞等元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了运行底压低、下料管易堵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最终确保了工艺平稳有序地运行,实现了经济、环保效益。

  • 标签: 硫化物滤饼 工艺设计 实践
  • 简介:摘要:水质中的硫化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水的质量状况,它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是对水、污水等进行监测分析的主要内容。文中综述了现行国家标准中对水中硫化的检测方法,并对现有的光谱、电化学法、色谱分析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相应的分析原理进行简要的描述,列出了方法检出限、测定范围以及适用范围等参数,对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对比,目的是为了给有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 标签: 硫化物 检测手段 水质
  • 简介:岩浆Cu-Ni-PGE硫化矿床形成的重要过程是硫化熔体的熔离,而关键在于成矿岩浆中硫的过饱和。判断岩浆Cu-Ni-PGE硫化矿床中硫来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其硫同位素特征。当矿床的硫同位素值超出了地幔硫同位素的组成范围,揭示了壳源硫的混入。如果矿床硫同位素值δ^34S落入地幔值的范围内,则需要结合围岩硫同位素组成、并考虑岩浆房中是否发生了硫同位素交换反应来进一步判断是否有围岩硫的加入。异常的Δ^33S值主要出现在太古宙沉积硫化中,利用δ^34S与Δ^33S相结合可识别样品中是否存在太古宙岩石中来源的硫;然而,一些太古宙岩石中硫化Δ^33S值也可以在0‰附近;在一些后太古宙岩石的硫化中也发现了异常的Δ^33S值;因此在根据Δ33S值来判断S是否来源于太古宙岩石时应谨慎。仔细测定围岩和潜在的混染源的硫同位素组成对于准确评价岩浆Cu-Ni-PGE硫化矿床中S的来源是非常关键的。硫同位素和其他同位素如镍同位素、铜同位素、铁同位素相结合也许对于认识岩浆Cu-Ni-PGE硫化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岩浆演化过程能够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太古宙 成矿物质来源 硫同位素
  • 简介:  岩浆铜镍硫化矿床是目前Ni和铂族元素(PGE)的主要来源,然而,不同矿床Cu、Ni和PGE的品位和比例却往往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关键控制因素远未弄清.……

  • 标签: 熔离 硫化物 岩浆 火成岩 峨眉
  • 简介:含油污水中的S2-穿透力强,易使管壁穿孔,破坏管线系统,干扰正常生产.介绍了油田污水中硫化的处理方法,如加氯法、中和法、曝气法、氧化法、沉淀法.选用氧化法与沉淀法对双河站含硫污水进行了除硫实验,在实验中加入了自制的氧化型药剂Y-1、Y-2及沉淀型药剂F-1、F-2.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法时,用Y-1处理剂的效果更好,除硫率均达到93%以上;而采用沉淀法时,用F-1与F-2处理剂的效果相当.当加药量达到最大时,除硫率全部达到99%以上.

  • 标签: 含油污水 除硫 硫化物 氧化法 处理技术 含硫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