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着丰富多样的地貌,经过亿万年的地质作用,形成了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自然形态,同时产生了绚丽多彩的地表颜色,每一种形态就像是地球的表情,每一片区域的色彩都奇美如画.

  • 标签: 色彩 自然形态 地质作用 地球
  • 简介:作为一项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户外运动,探洞与攀岩、攀冰、速降及溪降一样,从登山运动逐渐发展而来,是深海潜水、漂流运动、登山运动和洞穴潜水之外的第5种风险性技术运动。在山城重庆,就活跃着一支较有知名度的洞穴探险队,23名探洞队员中有男有女,均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兴趣爱好者。正因为不是职业,所以才更专业,他们个个身手不凡,装备精良。队长杨志就是这支洞穴探险队的创始人,有着14年的户外探险经验和10年的探洞实战经历,

  • 标签: 洞穴探险 世界 地表 户外运动 登山运动 漂流运动
  • 简介:一、知识导引什么是题材?题材就是经过作者选择、提炼后写到作品中去的素材,是文章用以体现主题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我们平时遇到的、听到的、见到的人或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宋代学者陈善在《扪虱新话》里说:“不使事,难于立意。”确实,不选用材料又如何来表现主题呢?假如没有充实的材料,文章的内容就显得空洞,就无法有力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 标签: 表现主题 题材 才能 写作素材 作者选择 文章
  • 简介:摘要地裂缝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西安市是我国受地裂缝影响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目前对地裂缝灾害的主要处理方式是避让。根据《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规定,按照拟建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类别的不同,对地裂缝的上盘避让距离一般为6~40m,下盘避让距离为4~24m。不管是正在活动的、还是曾经活动但目前稳定的,或者隐伏的地裂缝均需按要求避让。

  • 标签: 地裂缝 分析 扩展方向
  • 简介: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根据FY-3气象卫星的MERSI数据特征,选用具有普适性的单通道法反演地表温度。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较实际观测数据明显偏低,其中夏季偏低幅度较春秋季大。虽然反演结果未能达到理想的误差范围,但其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可以清晰地反映地表温度场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实测温度与反演温度分季节拟合的一元线性方程进行误差订正,可将误差控制在2℃左右,订正后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地表温度,可满足一般监测业务定量化应用的需要。

  • 标签: MERSI 地表温度 单通道法
  • 简介:在工程与环境勘查中进行折射波法勘探时,其勘探对象通常为浅地表的层界面.由于当层界面起伏时无法得到折射波走时曲线的确切表达式,同时为了了解多个层界面的折射波走时曲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费马原理和斯奈尔定律实现了浅地表多层起伏界面折射波的走时模拟.利用水平层折射波时距曲线公式验证了编制程序的正确性,并模拟了野外常见地质模型的折射波走时.

  • 标签: 折射波 射线追踪 层界面 费马原理 逐段迭代
  • 简介:地下采煤引起的地表沉陷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过程,据此提出了观测站动态数据处理模型Kalman滤波和自适应Kalman滤波,通过实例验证了自适应Kalman滤波比普通Kalman滤波在观测站数据滤波和预测中具有优越性。

  • 标签: 动态数据处理 KALMAN滤波 自适应Kalman滤波
  • 简介:摘要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首先分析缓和上游气候和水文概况,然后分析黄河上流地表水变化特征,最后探讨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对地表水影响。

  • 标签: 黄河上游 气候变化 地表水 年际变化
  • 简介:建立了单柱阴离子色谱测定地表水中溴酸根的方法,并对实际水样进行了测定。溴酸盐浓度在0.01—4.0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回归相关系数O.9993,检出限为O.02mg/L,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3%和0.92%,回收率为96.2—103.5%。

  • 标签: 离子色谱 溴酸根 地表水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日渐增加,因此煤炭开采强度也随之加强,就导致对地表移动和破坏越来越严重,形成了许多采煤沉陷区,给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本文以煤矿开采工作面为实验基地,结合地质采矿条件建立该工作面的地表移动观测站,由外业测量得到沉陷数据,并通过Matlab编码绘制出下沉、水平移动、横向水平移动、倾斜、曲率和水平变形曲线。根据上述曲线,研究开采沉陷的防治工作。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宽叶雀稗与不同繁殖方法、地表类型、坡向的生长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繁殖方法、地表类型、坡向因素对宽叶雀稗叶长、叶宽、盖度和鲜草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1B2C2组合(即穴播、水平梯面、半阳坡)对宽叶雀稗的生长最为有利,其盖度为90.2%(比平均值58.1%多30.1个百分点)、鲜草重达8.61t/hm^2(比平均值5.22t/hm^2大64.9%)。宽叶雀稗不宜采用撒播草籽繁殖,其盖度和鲜草重均极低。

  • 标签: 宽叶雀稗 繁殖方法 地表类型 坡向 鲜草重
  • 简介:文章应用非线弹性及线弹性本构模型,对长春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北京大街站区间双线隧道盾构施工中,在不同施工工序条件下地表沉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分析,得到了使得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最小的最佳工序,以期为长春地铁工程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地铁隧道 盾构施工 沉降分析
  • 简介:选取QIN和SOB两种代表性劈窗算法对辽宁地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分析二者的精度和误差分布。结果表明:QIN和SOB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Ts)与地面气象台站准同步观测的气温和地温的线性拟合显著,SOB算法线性拟合更好;从误差分布直方图可知,两种算法的反演结果与地温更接近,SOB算法与同步气温和地温在±2.0℃之间的误差比例略高于QIN算法;在野外开展与卫星遥感空间尺度一致的地表温度观测试验,QIN和SOB算法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均为1.5℃;与NASA官网发布的地表温度产品对比发现,QIN和SOB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5℃和1.70℃;因此,QIN和SOB算法在辽宁地区均适用,而SOB算法误差较小。

  • 标签: 劈窗算法 相关性 误差分析
  • 简介:耿村煤矿现开采地区属于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为了解地表沉降和冲击地压的相关性,需建立简易的地表移动观测站。传统的建站及观测方法要求严格,观测周期长,费用大,本文提出用手持GPS配合全站仪建站,用全站仪三角高程代替水准测量进行日常测量,能直接获得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实现建站的目的,并且节约了费用。通过建站实例总结了该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标签: 简易观测站 全站仪 地表移动变形 三维坐标 冲击地压
  • 简介:建立以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7种Aroclors(Aroclor1016、Aroclor1221、Aroclor1232、Aroclor1242、Aroclor1248、Aroclor1254、Aroclor1260)的方法。通过对7种Aroclors色谱图分析,确定7种Aroclors定量峰,共计22种多氯联苯单体。采用Aroclor标准溶液进行校准曲线、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及精密度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检出限范围为0.001~0.003g/L,对0.20g/L的水样进行回收率及精密度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1.2%~1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1%~13.8%。

  • 标签: 多氯联苯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地表水
  • 简介:阿什里地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工区地表条件复杂,以山地为主,主体处于伊连哈比尔尕山山前带,相对高差变化大,地形变化剧烈,地层推覆作用导致出露地层多样,产状多变,近地表结构复杂,单炮上的初至和有效同相轴表现出较强扭曲现象,静校正问题非常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采用了近地表约束的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层析反演中引入小折射和微测井信息,约束层析反演的初始模型,使最终反演出的近地表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的野外静校正问题,提高了成像质量。

  • 标签: 复杂地表 初始模型 近地表约束 静校正 新疆阿什里地区
  • 简介:滑坡是三峡库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暴雨及地表外荷载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暴雨、公路荷载和建筑荷载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给出了各影响因素在稳定性计算时的计算方法或取值。

  • 标签: 滑坡 暴雨 荷载 稳定性
  • 简介:基于国际上最著名的4套全球地表月气温数据集,即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数据集(CRUTEM3)、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数据集(GHCN-V3)、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数据集(GISSTMP)和Berkeley地球表面气温数据集,从分析现有资源的状况入手,通过广泛的国际调研与合作,整合了这4套全球地表逐月气温数据集和一些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区域数据集,研发了中国第一套全球陆地表面逐月气温站点数据集.该数据集共包含全球9519站、7073站及6587站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及最低气温(序列长度不低于20年)数据,同CRUTEM3和GHCN-V3数据集相比,该数据集站点密度在各个区域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南美洲、非洲及亚洲地区;另外,1990年代以来的站点数量显著增加,有利于降低自1990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估计的不确定性.

  • 标签: 全球地表 逐月气温数据集 数据整合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理塘大气综合观测站2008年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寒草甸下垫面地表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确定了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在不稳定情况下随稳定度变化的通量方差关系,采用通量方差法对感热、潜热和CO2通量进行计算,并与涡旋相关系统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地表通量月平均日变化呈较规则的日循环特征,季节变化特征也较明显,雨季(5—9月)潜热大于感热,干季则以感热为主,CO2通量以6—9月最大。在不稳定条件下,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均满足-1/3规律,其通量方差相似性常数分别为1.2、1.4和0.9。通量方差法估算的通量值与涡旋相关观测的通量值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估算感热通量的效果优于潜热通量和CO2通量。该方法高估了感热通量尤其是潜热通量,而低估了CO2通量。利用直接观测的感热通量计算潜热通量和CO2通量可改善计算结果。

  • 标签: 高寒草甸下垫面 通量方差法 涡旋相关法 地表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