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尺桡骨骨折。结果简单有效、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尺桡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锁定钢板治疗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锁定钢板治疗中存在的种主要误区为例,对误区的产生原因及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有关锁定钢板的误区大多是因为医护人员缺乏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所导致,只要通过学习与实践,完全可以避免。结论医护人员应注意加强学习和积累,以便更好的更好的发挥锁定钢板在骨折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骨折治疗 误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石膏绷带固定患者的影响。方法石膏绷带固定是用粉末状的熟石膏撒于特制的稀孔纱布绷带上,做成石膏绷带,用温水浸泡后,包于患肢上,对患肢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的外固定的传统方法。但是石膏绷带因固定石膏无弹性,其塑性不好,可压迫皮肤血管,神经而造成肢体损伤,或因长时间固定造成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因此我们确保石膏固定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石膏折断率,需要医护人员认真细致的治疗观察和护理。满足病人的愿望,使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四肢骨折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38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的患者经过临床积极治疗和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全部患者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7个月,平均5个月,随访6~12个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骨折畸形愈合、患肢内翻、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针对患者术后的特点,给予专科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系统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四肢骨折 专科护理 常规护理 观察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从我院近期收治的骨折患者中抽取24例,对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性探讨。密切观察骨折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做好心理疏导、功能训练、中药熏洗、饮食等护理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人体是一个较大的创伤,不管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给患者都会带来一定的痛苦,术后护理中在原有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增加心理指导、功能训练、中药熏洗等辅助治疗,可明显提高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四肢骨折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患者中的应用,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通过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接收诊治的180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且观察疼痛护理效果。结果90例明显疼痛消失;49例疼痛症状好转;41例未好转或者疼痛现象好转不明显,有效率88%。结论针对患者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疼痛护理 四肢骨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特点及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5月~2011年12月临床医生对42例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5~2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肱骨4.6个月,桡骨4个月,股骨5.5个月,胫骨6.5个月,治疗效果按照Helfer标准评价,4,患者治疗结果为优2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48%。结论外固定架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而且有很好的固定及矫正作用,可以早期带架下床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较快,骨折愈合早及后遗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固定架 四肢骨折 治疗 关节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前30分钟静脉推注帕瑞昔布对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情况、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我科102例患者,分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47例,实验组行手术前30分钟帕瑞昔布40毫克静脉推注超前镇痛,对照组未给术前术镇痛,两组患者手术后均采用腰一硬联合麻醉静脉自控镇痛(PCA)及按患者公斤体重肌肉注射盐酸布桂嗪针。手术后2、4、8、16、24、48h护士观察疼痛评分及夜间睡眠质量及有无药品不良反应。结果研究显示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01)。两组患者术后1-3天夜间睡眠时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手术前给予帕瑞昔布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四肢骨折病人 超前镇痛 疼痛观察
  • 简介:摘要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是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调节,有助于促进手术治疗效果,对于接台手术的病人,比其他手术病人多一种等待的心理,做好心理护理尤显重要。

  • 标签: 骨折内固定 手术 接台病人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经皮微创手术内固定钢板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到2012年8月因肢体骨折在我院住院的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钢板内固定术,并且通过经皮微创的方法来完成。并对患者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入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且均在术后7-14天出院。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得数据,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在3-12个月之间,平均需要6.1个月才能愈合。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并用优良中差来表示,其中46例为优,9例为良,中占4例,有1例较差,把功能恢复的满意程度用优良来表示,60例手术患者有91.7%的满意率。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手术内固定钢板,用来治疗不同类型的骨折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的优点有创伤小、易愈合、功能恢复满意率高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四肢骨折 钢板内固定 经皮微创术
  • 简介:摘要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在患者的诊治过程中,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伤肢功能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若锻炼及护理不当,容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挛缩及粘连,影响关节的功能,影响术后的康复1,因此,患肢功能的恢复,除了医务人员的正确指导外还必须通过患者积极主动的锻炼才能取得。

  • 标签: 四肢骨折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骨外固定架作为治疗骨折的又一手段,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广泛性软组织损伤及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有感染创面的骨折、伴有多种合并症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的高龄骨折及其它骨折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和价值,但它在临床应用中也常发生一些并发症。本文就110例单臂式骨外固定架(即Bastiani改进型)治疗作了随访调查,出现穿钉部位感染、关节屈曲障碍、骨不连与迟缓愈合、骨折再移位、血管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共6例,现就其各种并发症作以下报告和分析。

  • 标签: 骨外固定架 四肢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1年4月收治入院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X线片显示,100例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本组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86例,良14例,优良率达100%。本组患者无骨不连、感染、螺丝松动等情况。结论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疗效满意,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外固定支架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多发伤伴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早期手术疗法。方法选取我院多发伤伴患者104例,先行生命抢救措施后,尽可能行早期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04例中,治愈出院者76例;救治无效死亡27例;1例患者需长期住院维持生命,总存活率为74.04%。随访其中72例出院患者1-3年,骨折愈合良好者50例,伴有运动功能障碍者15例,延迟愈合者5例,感染2例。结论对多发伤伴有患者在行生命抢救之后,立即行骨折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多发伤 四肢骨折 急救 早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名患者(入选标准详见实验设计)进行分组,入院日期单数为治疗组组,双数为对照组组。其中治疗组在骨折手术后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消肿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用甘露醇消肿治疗,记录二组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并进行对比。结果在入选的90名患者中,在术后早期两组差别不明显,但是在后期治疗组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消肿速度更快,效果更明显。结论甘油果糖可与甘露醇互补使用,两者的合用在创伤引起的患者手术后的消肿治疗中,其后期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用甘露醇的患者,同时能减少甘露醇的用量和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甘油果糖 甘露醇 脱水 肿胀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将选取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64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对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3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践,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急性盆腔炎,其不仅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还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

  • 标签: 急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筋膜室综合征(OFCS)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OF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对实验组患者额外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OFCS发生的百分率。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较少OFCS的发生。

  • 标签: 四肢骨折 骨筋膜室综合征 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院前急救中两种外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7月期间院前接诊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支具组和夹板组,观察两组在转运过程中外固定的滑脱情况。结果夹板组滑脱率13.89%,支具组滑脱率3.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具组滑脱率低于夹板组。结论在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外固定支具较使用外固定夹板滑脱率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外固定支具为患者提供了一种舒适、不易滑脱的固定方法,减轻了疼痛,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骨折 院前急救 支具 夹板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复杂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对37例复杂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37例病人术后随访3~20个月,骨折均获得良好的愈合,有效率达100%。结论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复杂,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标签: 复杂四肢骨折 组合式外固定器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关节结核的临床资料、X线表现及CT表现。结果在26例中,肩关节8例,肘关节2例,膝关节8例,踝关节5例,足部3例,X线及CT影像主要表现为关节边缘毛糙、骨质破坏、脓肿形成、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改变。结果通过对比分析,CT较X线能更清晰显示骨内及周围软组织病变情况,是诊断关节结核的重要方法。

  • 标签: 结核 四肢 骨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