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在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治疗及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的疗效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在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 糖尿病 下肢周围神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4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进行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两组都进行4周的治疗,30天后对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麻木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肢肌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麻木症状改善情况与患肢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麻木症状,促使患者患肢肌力较快恢复。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2例,采取低频脉冲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电刺激,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68.8%,5例患者治疗后感觉功能明显改善,2例患者治疗后运动、感觉功能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8例、减慢19例、未引出5例,治疗后正常23例,减慢5例,未引出5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正常5例、减慢12例、未引出15例,治疗后正常22例,减慢7例,未引出3例;治疗前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显著,改善受损的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

  • 标签: 经皮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行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46.5%(20/43例),对照组为16.27%(7/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例),对照组为79.07%(34/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增快、潜伏期(latency,LAT)缩短、波幅(amplitude,AM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MCV增快、LAT缩短、AMP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及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90%。目前DPN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认为与糖代谢异常有关,同时氧化应激、脂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C肽缺乏及雪旺细胞损伤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本文综述了DPN的相关发病机制。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制作人体精囊腺的标本,观察其毗邻的神经血管,临床医生临床手术操作以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解剖成年男性骨盆标本,观察骨盆周围神经血管的走行和分支,并结合临床应用提出合理的定位方法,并突出显露定位关系和结构。结果制作出10个完整的精囊腺及其周围神经血管的标本,较清晰的表现出精囊腺的形态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走行,并为临床手术提供较系统解剖学定位技巧及比邻关系,从而对临床手术操作中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一定基础指导意义。

  • 标签: 精囊腺 血管神经 临床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2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长短将其分为A组(50例,病程为10年以上)、B组(60例,病程为5年以上)、C组(60例,病程为1年以上)、D组(50例,病程为1年以内),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比分析四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肌电图结果显示,本组220例患者中有165例异常,肌电图异常率为75.0%,异常表现主要为MCV、尺神经F波、SCV、胫神经H反射未引出或减慢。随着患者病程的增加,肌电图异常率也越来越高,A组患者的MCV、尺神经F波、SCV、胫神经H反射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患者组(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能够较准确的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病人约2.85亿,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而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增加了5至6倍,居世界第一位。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达90%。早期的症状是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上可见有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感觉异常具体表现有肢体麻木、蚁走感、虫爬感、烧灼样、触电样感觉,有的患者会有套袜感,有的患者走路时有踩棉花、踩沙子样的感觉。还有疼痛会表现为刺痛、灼痛、钻凿样痛等,有时会出现剧疼,呈昼轻夜重。有时表现有触觉过敏,甚至不能直接用棉被遮盖接触人体,而是必须把被子支撑起来。当后期运动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肌肉萎缩,运动时肌无力等;更严重者可有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由于糖尿病的不可治愈性,更加重了糖尿病患者的痛苦。我们内分泌科采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并加强对应护理,根据接受该项治疗的患者们反馈这还是取得一定的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药熏洗 护理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病机目前并不十分明确,以代谢学说和血管学说为主。西药的治疗仅对特定环节起作用,具有局限性,疗效甚微,不能有效地阻止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且具有见效慢、疗程长、不良反应多、个体差异大等缺点。中医认为,该病是因消渴日久,患者体内痰瘀凝滞,阻塞脉络所致。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多以整体调节为主,强调辨证施治,在症状的控制和客观指标的改善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且具有疗效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该文以痰瘀立论,运用化痰逐瘀之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痰瘀 辨证论治 化痰逐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与肌电图表现,从而为该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在2013年9月到2015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所有人员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与对照组人员相比,有4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MCV减慢以及CSV减慢,总异常发生率为92.0%。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采用肌电图检查分析,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从而为临床及时治疗以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临床分析 肌电图分析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周围神经损伤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四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2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患者选择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28天的模式,对照组患者选择用甲钴胺联合B族维生素治疗28天的模式,评估患者治疗14天及28天的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天及治疗28天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6、0.020。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当p值为0.520。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模式的临床效果好于B族维生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模式,联合用药不增加不良反应,且耐受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鼠神经生长因子 甲钴胺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