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三二〇一医院 陕西汉中市 723000 【摘要】目的:对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接收的颅脑肿瘤患者 120例,对全部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即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 60例。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采取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完成,干预组患者护理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护理效果甚是理想,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相关内容。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 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需要接受优质的护理,通过科学严谨的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率,改善患者身体健康,更好的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需要接受优质的护理,通过科学严谨的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率,改善患者身体健康,更好的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弥散张量成像在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肿瘤患者,手术前对患者进行MRI平扫、加强扫描、DTI、FA图(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以及ADC图(表现弥散系数图),计算FA以及ADC水平。结果(1)胶质瘤患者和正常脑实质相比较而言,肿瘤实性表现为等信号,肿瘤周围水肿表现为弱信号;脑膜瘤患者脑瘤实性表现为等信号,FA信号同样表现为等信号;淋巴瘤ADC表现为弱信号,FA表现为弱信号;神经鞘瘤ADC表现为强信号;(2)神经鞘瘤患者ADC值较高,脑膜瘤患者中FA值较高,淋巴瘤患者的ADC以及FA值和其他患者相比较低。结论肿瘤类型不同的FA值以及ADC值均具有显著差异,DTI和常规MRI相比较而言可对脑白质纤维束受压移位、破坏变化等情况进行更好的观察,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MR弥散张量成像 颅内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恶性生殖细胞瘤(malignantgermcelltumor,MGCT)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初发外MGCT患儿138例。对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做综合分析。结果:按病理分期,Ⅰ期患儿5年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为100.00%,Ⅱ期患儿5年OS为94.44%,Ⅲ期5年OS为96.43%,Ⅳ期5年OS为88.73%。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1),年龄、性别及部位对于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共有13例Ⅰ/Ⅱ期患儿接受手术后临床观察,有5例(38.5%)在2年内出现疾病复发进展的情况并接受化疗,目前均达到临床缓解。结论:通过以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并根据临床危险度的不同分层治疗MGCT瘤患儿,可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儿童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89.65%,护理SAS评分为50.7±9.3、SDS评分为49.4±9.7。而此基础上应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96.56%,护理SAS评分为38.4±9.5、SDS评分为41.8±8.4。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并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因此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颅内肿瘤患者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从制版角度,分析了水墨印刷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 标签: 水墨印刷 制版 应用 凹印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老年肿瘤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等相关内容,为具体的临床实践提供相对应的参考。方法:着重选取我们医院内科在 2017年 12月到 2018年 12月这个阶段内所收治的 100例老年肿瘤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探究,针对所有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相关病症相关危险因素的是观察组,没有相关危险因素的为对照组,每个组各有 50例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通过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老年肿瘤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涉及很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高血压,其次是糖尿病和冠心病。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患者的肺功能不全或者性别因素对于该病不构成危险性影响。结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实践中,相关方面要着重关注老年肿瘤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相关病症,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要进行着重关注,并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更有效的应对措施,使患者及早康复,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老年颅内肿瘤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肿瘤的价值。方法以本院接收的肿瘤30例,作为此次研究主体,均接收于2018年07月--2019年07月。入院均进行CT与MRI诊断,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CT与MRI诊断价值。结果MRI与CT确诊率(100.00%VS90.00%)对比,结果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相比于CT而言,MRI诊断肿瘤的价值更高,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CT MRI 颅内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与MRI诊断内鞍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内鞍区肿瘤患者68例纳入研究,入选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均采用CT与MRI进行诊断,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对比观察CT与MRI的诊断效果。结果垂体瘤诊断中CT与MRI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咽管瘤、鞍区动脉瘤、脑膜瘤、胶质瘤中CT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在内鞍区肿瘤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总体而言,MRI的诊断学评价指标与CT相比更优。

  • 标签: CT MRI 颅内鞍区肿瘤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脑肿瘤开颅术后内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脑肿瘤开颅术患者4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25例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结果

  • 标签: 老年脑肿瘤开颅术 后颅内血肿 早期观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脑肿瘤开颅术后内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脑肿瘤开颅术患者 4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 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25例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结果:

  • 标签: 老年脑肿瘤开颅术 后颅内血肿 早期观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内鞍区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内鞍区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记录其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情况及准确率。结果CT和MRI在肿瘤类型的检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有3例胶质瘤误诊为垂体腺瘤,2例咽管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7例漏诊;MRI扫描有1例咽管瘤误诊为生殖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漏诊。CT与MRI的漏诊率与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检出率为89.71%(61/68),与MRI的98.53%(67/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CT(97.06%vs.88.24%)(P<0.05)。结论CT可显示靶区肿瘤的高密度与钙化程度,MRI可提供多方位清晰图像、定位准确、且敏感度高;两者各有优劣,但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内鞍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颅内鞍区肿瘤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9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90例肿瘤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 45例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和生理等应激反应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心率( 76.25±6.21)次 /min、平均动脉压( 11.52±1.34) kPa比对照组低( P< 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有效减小应激反应的影响。

  • 标签: 颅内肿瘤 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