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在反对骈体文的过程中强调散文社会功用的同时又注重散文的艺术表现,达到了内容与形式、实用和审美的高度统一。在散文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这场运动,从他们针对骈体文而做的种种努力,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就是一场追求实用和审美的运动,批判骈体文和倡导先秦两汉散文的过程就是追求实用和审美的过程。

  • 标签: 古文运动 实用 审美
  • 简介: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展示了古文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阐述了激活古文教学的策略。

  • 标签: 古文教学 教学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讯"与"谇"这两个在现代汉语里几乎毫无联系的字却在上古文献中常常互用。对于其原因,有学者认为是传抄过程中因形近而产生的误写;有学者认为两字是音近义同的通用;也有人认为是音近的假借。本文试从两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出探讨。

  • 标签: “讯”与“谇” 字形 字音 字义
  • 简介:《论语·尧曰》中的"历数"实指历法而言,顾颉刚据汉宋学者以"历数"为帝王历运之义的解说以证《尧曰》为邹衍之后的作品是不能成立的;将上博简《孔子诗论》中"诗无隐志"的说法与《左传》《国语》等文献的相关说法结合起来看,可知春秋时《尚书·尧典》中"诗言志"的说法已然流行,并非出于战国中后期;《尚书·皋陶谟》中的"五辰"应为"三辰"的误写,故不能做为《皋陶谟》有取于阴阳家思想而为伪古书之证。

  • 标签: 《论语》 《尚书》 上博简
  • 简介:摘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所选的古文有四五十条,以经史为主,散见于各个朝代,以先秦时期的居多。这些古文承载了编者爱国、诚信有志、勤学乐学的教育追求。广大教师应在此指导下通过理解、身教及控制三个手段使学生内化这些品性。

  • 标签: 苏教版小学语文古文国学
  • 简介:对于教授学生古文,需要我们老师找出教学古文的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古文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学生 学习 古文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敦煌写本先秦文献中有很多同正字形体不同的异文,学者们或称之为俗字,以为它们是正字的简化、繁化或讹化.事实上,这些所谓俗字有其独自的古文字来源,即它们是其对应先秦古文字字形的隶定形式.今择取敦煌写本《诗经》中15条异文材料,逐一探究其古文字源流.

  • 标签: 敦煌写本 《诗经》 隶定古文 探源
  • 简介:《仪礼》有今古文之分,郑玄注《仪礼》时兼采今古文,“从今文则《注》内叠出古文,从古文则《注》内叠出今文”。郑注中这些古文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古文经的一些重要线索,所以前修时贤对此均较为重视。本文主要是利用当今所见出土文献材料,着重对郑玄注《仪礼》九则形讹古文作一新证,重点对这类古文讹混的时代层次做了考察,文末还顺带对郑玄注《仪礼》时所据古文本的真实面貌作一补述。

  • 标签: 《仪礼》 郑玄注 古文 出土文献
  • 简介:桐城派古文家通过选本、考评、圈点、诗话的方式品鉴了阮籍的《咏怀诗》,从姚范《援鹑堂诗话》的考评,到刘大櫆《历朝诗约选》、梅曾亮《古文词略》、曾国藩《十八家诗钞》、吴汝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古诗钞》、吴闿生《古今体诗约选》、《古今诗范》等选本的遴选圈点,特别是方东树《昭昧詹言》的品评,展现出桐城派古文家对阮籍全部《咏怀诗》的接受轨迹,确立了阮籍在魏晋诗歌史上的地位。梳理诸家批注评论,清晰呈现出桐城派古文家对《咏怀诗》整体结构与微观结构的体认,同时透露出桐城派古文家以阮籍替代陆机、张华等的魏晋古诗史观、含蓄迷离的审美情趣及章法多变的诗歌结构观。

  • 标签: 桐城派 阮籍 《咏怀诗》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