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绒毛膜性妊娠的结局。方法抽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资料完整的产妇618例,依据绒毛膜性分为羊(DCDA)、单绒羊(MCDA)、单绒单羊(MCMA)和绒毛膜性不详者。分析DCDA、MCDA者围生期情况。结果618例中,DCDA 449例,MCDA 137例,MCMA 1例,绒毛膜性不详31例。618例孕妇中,早产473例(76.5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3例(29.61%)。MCDA孕妇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过少的发生率较高(χ2=4.392、5.946、4.433、4.534,P=0.036、0.015、0.035、0.033);DCDA孕妇胎膜早破、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较高(χ2=5.013、5.741,P=0.025、0.018)。存活儿中入住NICU 588例,死亡23例,新生儿畸形13例。MCDA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高于DCDA新生儿(χ2=11.517、8.894、18.013,P=0.001、0.003、0.001)。结论与DCDA比较,MCDA孕妇早产和妊娠期高血压、胎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更高。

  • 标签: 绒毛膜性 双胎妊娠 妊娠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绒毛膜三羊膜囊(dichorionic triamniotic, DCTA)三妊娠孕中期行不同减术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孕中期行减术的51例DCTA三妊娠孕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减术的指征,分为预防组(39例)和治疗组(12例),每组再根据不同的减方法分为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减术组(保留绒毛膜)、氯化钾-单组(氯化钾心脏注射减保留单绒毛膜单)、氯化钾-组(氯化钾心脏注射减保留单绒毛膜)。比较预防组和治疗组组内及组间流产率、分娩孕周、出生体重、胎儿宫内死亡、新生儿死亡等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结果(1)治疗组减手术孕周大于预防组[(18.5±3.1)与(15.0±2.3)周,t=-4.209,P<0.001];预防组中RFA减手术孕周大于氯化钾-单及氯化钾-组[(17.2±1.6)与(13.8±1.5)、(12.7±1.0)周,t值分别6.630和3.875,P值均<0.05]。(2)预防组减术后流产率低于治疗组[10.3%(4/39)与5/12,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活产儿比例高于治疗组[85.7%(48/56)与10/18,χ2=5.640,P=0.018]。预防组中氯化钾-单组无出生体重<1 500 g,组内不同减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同减方法活产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RFA组高于氯化钾-组(6/6与1/6,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5)。2组中3种不同减方法的流产率、分娩孕周、出生体重、<32周分娩、足月分娩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母并发症中,预防组和治疗组的RFA组与氯化钾-单组均未发生单绒毛膜并发症和围产期死亡。2组中共5例(10个胎儿)行氯化钾心脏注射减保留单绒毛膜,其中4个胎儿流产,3个胎儿宫内死亡、无新生儿死亡,3个胎儿活产;预防组发生选择性生长发育受限1例(两活产),治疗组发生输血综合征1例(一胎儿宫内死亡,另一活产)。结论无论是预防性减还是治疗性减,RFA减术保留绒毛膜羊膜囊及氯化钾减术保留独立胎盘单妊娠结局相当。

  • 标签: 妊娠,三胎 妊娠减少,多胎 射频消融术 氯化钾 注射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且均活产的妊娠孕妇2 035例及其4 070例活产新生儿,其中211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窒息组,余未发生窒息的3 859例新生儿作为非窒息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比较组间产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及围产期并发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结果2 035例孕妇年龄为(31.8±4.4)岁(17~52岁)。分娩孕周为(35.2±2.2)周(25~40周),早产1 330例(65.4%),其中≥34周的早产997例(49.0%)。单绒毛膜羊膜囊妊娠占22.6%(460/2 035)。4 070例新生儿总体窒息发生率为5.2%(211/4 070),其中之大为5.0%(102/2 035),之小为5.4%(109/2 035)。随着龄增加,之大、之小和总体的窒息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值分别为549.693、1 089.709和1 601.965,P值均<0.001);随着出生体重增大,之大、之小和总体的窒息发生率也呈下降趋势(χ2趋势值分别为437.906、848.007和1 273.386,P值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窒息组较非窒息组龄及出生体重低[(34.1±2.8)与(35.3±2.1)周,t=6.279;(2 113.3±565.7)与(2 339.6±478.7) g,t=5.700],而男婴[58.3%(123/211)与48.5%(1 878/3 859),χ2=7.704]、阴道分娩[10.4%(22/211)与4.5%(173/3 859),χ2=15.493]、单绒毛膜羊膜囊[27.5%(58/211)与22.3%(862/3 859),χ2=7.714]、单绒毛膜羊膜囊特殊并发症[8.1%(17/211)与2.5%(95/3 859),χ2=23.403]和胎儿窘迫[13.7%(29/211)与3.8%(148/3 859),χ2=47.222]的比例高(P值均<0.05)。校正龄、出生体重、性别后的多因素分析发现,阴道分娩(OR=1.748,95%CI:1.069~2.861)、单绒毛膜羊膜囊特殊并发症(OR=3.200,95%CI:2.056~4.982)和胎儿窘迫(OR=2.017,95%CI:1.073~3.791)是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龄小、出生体重低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阴道分娩、胎儿窘迫及合并单绒毛膜羊膜囊特殊并发症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临床需做好充分复苏准备。

  • 标签: 妊娠,双胎 新生儿窒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2017年至2018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就诊的4例妊娠联合宫颈环扎术实施延迟分娩病例的诊治经过和母儿预后。4例患者均为绒毛膜羊膜囊妊娠,在第1个胎儿自然娩出后,均表现为宫缩逐渐减弱或消退,未诱发第2个胎儿启动分娩。充分知情同意后在母情况稳定2~3 d后行宫颈环扎术实施延迟分娩。第1个胎儿分娩孕周分别为25+4、23+1、27+1和23周。第2个胎儿分娩孕周分别为30+1、32+6、31+4和24周。延迟分娩间隔时间分别为32、69、31和7 d。延迟分娩胎儿4例,存活3例。存活的这3例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均≥8分,出生体重分别为1 390、2 290和1 620 g,随访至生后2年,均未见发育异常。母体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出血和宫颈撕裂等并发症。

  • 标签: 妊娠,双胎 环扎术,宫颈 接生,产科 时间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例DIDT的围产期结局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DIDT的孕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第一附属医院中妊娠出现延迟分娩的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因护理要点不同将其分为专科护理以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中以抑制宫缩、控制感染、胎儿监测、VTE预防为重要护理内容,基础护理中以心理护理为主,配合运动、休息、饮食、自我管理。结果:经过专业、细致的护理,5例孕妇平均延迟分娩33天,产妇及新生儿均康复出院。结论:延迟分娩充分评估,护理得当,可以延长分娩间隔,减少新生儿并发症,改善围产结局。

  • 标签: 妊娠 双胎 环扎术 延迟分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绒毛膜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趋势和适宜体重增长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且无严重母儿合并症的755例绒毛膜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将所有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BMI<18.5 kg/m2,40例)、正常体重组(BMI为18.5~24 kg/m2,509例)和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206例)。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对3组孕妇的孕期BMI、辅助生殖及孕期增重速度等资料进行比较。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联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建立孕期体重随孕周增长的回归模型,估计孕4~39周孕妇增重的百分位数。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孕期总增重的中位数分别为17.0 kg(15.0~20.5 kg)、17.0 kg(14.0~21.0 kg)、15.0 kg(12.0~20.0 kg),随着孕前BMI的增加,总孕期增重减少(χ2=11.974,P=0.002)。回归模型对各孕周的体重增长观测值拟合较好,结果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孕妇在孕13周前增重缓慢,孕13周后体重接近匀速增长;孕37周时体重增长[M(P25~P75)]分别为17.6 kg(15.2~20.3 kg)、17.3 kg(14.7~20.2 kg)、15.7 kg(12.9~18.8 kg)。结论不同孕前BMI的妊娠孕妇早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均缓慢,中孕期开始呈匀速增长,超重肥胖孕妇孕期增重低于正常孕妇。

  • 标签: 妊娠,双胎 孕期体重增长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于妊娠胎儿非整倍体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NIPT检测的2473例孕妇,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算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率,为高风险孕妇提供羊膜腔或绒毛穿刺,并对结果进行随访。结果在2473例孕妇中,共检出31例(1.25%)胎儿染色体高风险,其中5例为21-三体,1例为21号染色体缺失,4例为18-三体,7例为性染色体异常,14例为微缺失/微重复。经产前诊断或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共确诊5例21-三体、3例18-三体,1例性染色体异常,2例微缺失/微重复,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75%、25%和25%。结论NIPT筛查妊娠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准确性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筛查手段,对21-三体的筛查效率高于其他染色体。

  • 标签: 双胎妊娠 无创产前检测 高通量测序 阳性预测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对绒毛膜三羊膜囊(dichorionic triamniotic,DCTA)三选择性减的安全性以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在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因DCTA三要求RFA选择性减病例的患者资料,对手术经过、临床结局和并发症,以及其分娩胎盘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2例DCTA病例纳入本回顾性分析,RFA手术时孕周为(15.6±1.3)周,分娩孕周为(36.9±1.1)周(34+4~38+2周)。12例中8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与未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病例相比,两组从RFA手术到分娩的间隔差异以及分娩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娩新生儿23例,6例(26%)小于龄儿。无论是独立绒毛膜单还是单绒毛膜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MCDA)保留,出生体质量的平均百分位数明显低于单妊娠胎儿体质量的第50百分位数(P<0.001)。1例DCTA中的MCDA保留RFA术后4 h死亡(8.3%),死前保留一度出现胎儿心动过速伴胎动消失,分娩后胎盘检查显示MCDA保留侧胎盘苍白而减灭侧胎盘瘀血。收集10例DCTA中MCDA保留存活的胎盘,9例可见保留胎盘循环通过之间血管吻合支不同程度灌注了减灭部分胎盘小叶,1例无明显灌注减灭胎盘的病例MCDA保留体质量百分位数最低。结论RFA减对于DCTA三安全有效,减后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手术不影响RFA术后继续妊娠时间,术中监测MCDA保留心率和胎动异常与不良结局有关,胎盘检查有助于了解不良结局原因,保留胎生长潜能或许与之间的血管吻合类型有关。

  • 标签: 三胎 射频消融术 胎盘 妊娠结局 双绒毛膜三羊膜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既往剖宫产瘢痕处异位妊娠(TEPC)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9月24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要求终止妊娠的1例TEP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其临床病例资料,进行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分析。同时,以"剖宫产瘢痕妊娠""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twin pregnancy"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中,TEPC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总结TEP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例要求终止妊娠患者年龄为35岁,2019年9月24日因"外院超声提示异位妊娠",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收治入院,G6P2,为剖宫产术分娩后月经尚未来潮,哺乳期意外妊娠患者,入院时为剖宫产术后8个月。入院检查: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18 587 mIU/mL;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呈葫芦状,子宫下段2.9 cm×1.7 cm×1.5 cm、1.7 cm×1.6 cm×1.3 cm混合回声暗区,局部向膀胱凸起,孕囊种植瘢痕处肌层厚度仅为0.10 cm,确定孕龄为6+孕周。2019年9月26日,对患者进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EA),24 h后再进行经腹部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术中出血量为300 mL,术后采取宫腔放置16F气囊压迫止血。术后每周检测1次血清β-hCG水平,第63天时降至<5 mIU/mL。②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进行检索的结果显示,共计4篇TEPC相关病例报道,纳入TEPC患者为5例。其中3例患者被确诊为TEPC时孕龄较小,采取甲氨蝶呤治疗,2例治疗成功,1例治疗失败后,采取宫腔镜下清宫术;1例因孕囊种植瘢痕处肌层较薄,周围血供丰富,采取经腹部超声引导下清宫术;1例采取宫腔镜下清宫术联合腹腔镜下子宫瘢痕修复术。这5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临床早期诊断TEPC患者,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超声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根据TEPC患者孕龄、孕囊种植瘢痕处肌层厚度、接诊医师临床经验等,对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最终达到安全、有效治疗该病患者的目的。

  • 标签: 妊娠,多胎 妊娠,异位 妊娠,高危 剖宫产瘢痕妊娠 双胎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用在妊娠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改善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节点: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抽取本院接收治妊娠产妇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病例,以不同的护理形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20例对照组获得常规护理,20例观察组获得循证护理,对于不良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AS、SDS评分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护理中,为了改善护理效果、减轻产妇不良心理,特采用循证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双胎妊娠 不良心理状况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妊娠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的预防效果。方法:参与此次实验的92例观察对象均为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孕妇,截止收治时间介于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使用随机抽号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各46例,对产妇妊娠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的身体指标予以比较。结果: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妊娠围产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

  • 标签: 护理干预 双胎妊娠围产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HDP)对出生体重差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的胎儿进行回顾性分析,HDP孕母分娩的新生儿为HDP组,健康孕母分娩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母及新生儿情况,分析孕母患HDP对出生体重差异的影响。结果HDP组孕母(418例)年龄、高龄产妇比例、经产次≥1次比例高于对照组(499例)[(31.4±5.3)岁比(30.4±3.8)岁、26.6%(111/418)比12.6%(63/499)、20.6%(86/418)比15.0%(75/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P组新生儿(836例)龄小于对照组(998例)[(35.1±2.2)周比(36.7±1.2)周],且龄<34周比例大于对照组[24.2%(101/418)比3.8%(19/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母分娩方式均以剖宫产为主。HDP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百分比大于对照组[22.4%(9.1%,31.9%)比13.1%(5.8%,19.6%)],且HDP组出生体重差百分比≥30%比例高于对照组[28.7%(120/418)比3.8%(19/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出生体重差百分比≥15%、≥20%分别作为出生体重不一致(birth weight discordant in twins,BWDT)的标准,HDP组BWDT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1.5%(257/418)比38.3%(191/499)、51.4%(215/418)比25.3%(126/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龄34~37周的HDP组中,出生体重大婴儿和出生体重小婴儿的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且出生体重差百分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DP可影响胎儿宫内体格生长,加重出生体重差异程度,导致BWDT发生率增高,需加强孕母HDP的产前管理,并关注胎儿宫内生长。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双胎 出生体重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在妊娠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诊断为妊娠发育异常胎儿的超声图像,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异常病例。结果:①21例异常妊娠中,包括输血综合征11例,死宫内3例,胸腹部发育异常4例,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3例,随访表明产前诊断符合率100%;②21例孕妇中,DCDA孕妇有8例,占38.1%,MCDA孕妇有8例,占38.1%,MCMA孕妇有5例,占2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CDA并发症以输血综合征为主,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并探讨妊娠产时手术治疗脐膨出双手术台的准备及换台手术的配合要点、护理体会。 方法  对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胎儿脐膨出产时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人员安排、体温保护、术中护士配合要点及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之间的密切沟通和配合、术后护理。

  • 标签: 产时手术 双胎妊娠胎儿 脐膨出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围产结局,并分析G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孕妇757例,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GDM组196例,正常组(未合并GDM)561例。收集各组母儿的临床资料、围产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并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价G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GDM组的75 g OGTT FPG、1 h血糖和2 h血糖均大于正常组;GDM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正常组,<37周的早产率大于正常组;GDM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感染及贫血发生率大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相比,年龄、孕前体重指数(Pre-BMI)、孕次、产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占比、绒毛膜性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值为2.335)、Pre-BMI≥24.0 kg/m2(OR值为2.356)、PCOS病史(OR值为1.932)、糖尿病家族史(OR值为3.127)是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GDM增加了<37周的早产、新生儿RDS、感染及贫血发生率;年龄≥35岁、Pre-BMI≥24.0 kg/m2、PCOS病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双胎妊娠 围产结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AFLP) 是涉及多个医学领域的危重症疾病, 其发病率较低, 但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 母婴病死率较高,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7 000~1/16 00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护理中循证护理干预及产后延伸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68例妊娠孕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循证护理干预及产后延伸护理者纳入实验组,分析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孕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及HAMA评分、HAMD评分、护理满意度对比P<0.05。结论:妊娠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及产后延伸护理可减少孕产期并发症,改善孕妇负性情绪。

  • 标签: 双胎妊娠 护理 循证护理 延伸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妊娠合并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诊治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2日,因孕龄为33+5孕周时皮肤瘙痒5 d,血液生化指标异常,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入院治疗的1例妊娠合并HCM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临床特点和诊疗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设定文献检索策略为,以"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病""twin pregnancy""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cardiomyopathy"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及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月1日。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例患者在本院诊治结果如下。病史采集:30岁,孕龄为33+5孕周,G2P0+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术后(移植冻胚2枚),HCM史4+年,反复告知孕妇夫妇妊娠风险,并由多学科团队(MDT)充分评估后,孕妇在产科及心内科共同监管下定期产前检查。因胎膜早破(PROM)后临产,于龄34+1周在全身麻醉下急诊剖宫产术分娩,手术顺利。术后立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术后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经呼吸支持、镇静、抗感染、减轻容量负荷、改善心功能等治疗后病情平稳,经心血管科医师评估,给予口服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降低心肌氧耗治疗,术后2 d病情好转。目前随访显示母婴情况均良好。②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未检索到相关孕妇妊娠合并HCM的相关报道,遂扩大检索范围,将检索词由""改为"妊娠",共计检索到12篇国内外相关文献,涉及260例妊娠合并HCM患者,共计284次妊娠,所有患者均为单妊娠。这284次妊娠中,孕产妇发生心力衰竭为28次,2例死亡,其余患者均治疗有效。其中52次妊娠数据中新生儿未报道,余232次妊娠中,胎儿早产为46例,胎儿宫内死亡为5例。结论多数无明显症状或轻症妊娠合并HCM孕妇可耐受妊娠及分娩,并且母儿结局多良好。但是,对于多胎妊娠合并HCM患者,即使孕妇孕期未发生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分娩后由于血容量变化,对于本身罹患心肌病者是巨大挑战。

  • 标签: 双胎妊娠 妊娠结局 心肌病,肥厚性 心力衰竭 产前保健 早产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