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价值。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SDS评分为(36.50±3.50)分,护理后SAS评分为(37.30±3.65)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包括总体健康评分为(73.85±11.85)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3.85±14.25)分,生理职能评分为(69.32±12.40)分,躯体疼痛评分为(69.75±12.40)分,活力评分为(82.40±12.3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2.75±13.65)分,情感职能评分为(90.20±12.85)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7.45±12.80)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症 双心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干预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治疗的患者中,任意抽取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冠心病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50例患者一个治疗小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对照组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实施西药治疗,为观察组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干预,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8%,两组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汤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的负面情绪,降低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双心汤 冠心病 心理障碍
  • 简介:目的构建基于医学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康复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由多学科协作管理团队,以医学为基础构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康复模式。便利选取2017年1月—12月入院且首次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6月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7月—12的44例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以医学为基础构建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康复模式,内容包括:认知重建、放松训练、药物干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1次集体健康教育并给予院外电话随访指导,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心功能康复状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N端前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后试验组N端前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学构建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康复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心功能康复状况。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康复护理 焦虑 抑郁 每搏输出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梗并发心源性休克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CU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急性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治愈后出院者、抢救无效死亡者分别为31例、4例。结论急性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CCU护理干预,有助于顺利进行抢救,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存在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心梗 心源性休克 CCU护理
  • 简介:摘要无痛性心肌梗死指急性心肌梗死时病人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表现为轻微胸闷、呕吐、脑卒中等不典型临床症状。本文通过对1例非正常死亡案例中死者因无痛性急性梗致死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法医学鉴定中无症状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无痛性心肌梗死 心肌坏死 生化指标 司法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素理论管理模式在医学实习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进行实习的医学实习生162人,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2组,对照组81名予以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81名实施因素理论管理。实习期结束前1周进行绩效考核,并评估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绩效考核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医生及患者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素理论用于医学实习生管理中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绩效考核成绩,还能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双因素理论 医学实习生 管理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因素理论管理模式在医学实习生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 8 年 4 月 -201 9 年 4 月于我院进行实习的医学实习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产科门诊胎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孕周32周孕妇在产科门诊行胎监护1081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孕周32周孕妇在产科门诊行胎监护1264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进行护理干预的是观察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对比两组胎监护孕妇的阳性率、胎儿异常率、满意度、依从性、新生儿窒息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胎异常率2170例(20.07%),观察组为750例(5.93%),对比(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阳性率、新生儿窒息率、护患纠纷发生率较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00例(69.38%),观察组为12480例(98.73%),对比(P<0.05)。结论针对产科门诊胎监护孕妇,采用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护患纠纷,降低阳性率、胎异常率,取得显著护理效果,提高孕妇满意度,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产科门诊 胎心监护
  • 作者: 武秀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云南玉溪 653100)  【摘 要】目的:研究门诊胎心监护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胎心监护的160例孕妇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孕妇的监护效果。结果: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胎心监护孕妇实施有效的干预护理能够降低阳性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提升满意度,应该进行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64例行PCI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实施护理,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情况。结果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在PCI治疗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 双心护理 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平均分成常规护理组与护理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6.00%,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双心护理模式 心血管内科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6例临床观察的临床价值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1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焦虑及抑郁评分等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好,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降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治疗了患者的躯体疾病,还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情绪显著缓解,总的来说,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治疗中作为首选方案。

  • 标签: 双心疗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焦虑抑郁缓解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BNP下降水平,LVEF升高水平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护理中采取传统文化《弟子规》等的学习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解除焦虑抑郁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理护理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7 年 1月至 2018 年 12月收治的100 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平均分成常规护理组与护理组各50 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心护理模式 心血管内科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重症医学科内的急重症患者常常会应用到广谱抗菌药物,药物在杀死细菌的同时,患者的免疫屏障也通常会遭到破坏,致使患者产生耐药性,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死亡率。本研究对我院重症医学科内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应用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如下。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临床药师 干预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呈快速增长,2007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为9240万人,这一庞大的数据让中国成为了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我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数量为0.98亿人,预计2035年将增至1.43亿人;有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约1.139亿人,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为14.3%,农村居民为10.3%。此调查结果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农村有着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这一现状。相对于城市糖尿病患者而言,绝大多数农村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防治常识,导致患者的诊断时间晚、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严重损害了其健康,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针对基层医生进行糖尿病的规范化培训,使其正确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进而能对广大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宣传教育(宣教)及诊治,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分级诊疗的全面铺开,基层医生面临更艰巨的糖尿病防治任务,提高其糖尿病诊疗能力迫在眉睫。因此,本研究针对成都市新都区的基层医生及糖尿病患者开展了糖尿病知识现状调查,并探索提高基层医生糖尿病防治能力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全科医学 乡镇基层糖尿病 干预控制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