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在推动地区合作联盟、边界争端解决、反恐反分裂等方面在南亚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对南亚地区的稳定有安全关切。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超越了单方面的安全范畴,强调了合作互利来寻求在南亚地区的共同安全

  • 标签: 中国与南亚 中印关系
  • 简介:南亚国家自6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城市化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热带雨林减少,并且有跨国界污染的趋势。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东南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增加环境意识和加强环境保护,处理好保护一半与发经济之间的关系,加强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已成为东南亚国家面临的刻不容缓的大事。

  • 标签: 东南亚 生态环境 环境安全 立法 环保投入
  • 简介:南亚安全形势总体呈现缓和趋势的同时,由于传统固有的矛盾难以消除、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反弹、核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地区安全局势将充满新的变数,对抗与冲突有可能再现。然而,南亚各国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以合作求发展正逐步达成共识,加之国际社会和区外大国的制约和影响,对抗和冲突不会危及整个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并将朝着可控的方向发展。

  • 标签: 恐怖主义 民族分裂 核战争危险 地区安全
  • 简介:南亚海岛旅游资源丰富,是全球海岛旅游热点地区,但在海岛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受环境与管理因素的影响,旅游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2000年以来的网络文献数据,整理出65起较严重的海岛旅游安全事件,从中可以发现当地海岛旅游安全事件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安全事件的发生与人为、环境、物质状态和安全管理有关.当务之急是与周边国家共同构建海岛旅游安全管理协作平台,提升景区环境容量,共同应对旅游安全威胁.

  • 标签: 安全管理 海岛旅游 东南亚
  • 简介:本文从七个方面对2005年南亚地区军事安全形势进行了考察:地区安全形势持续缓和;各国内部安全形势不客乐观;地区核安全形势喜忧参半;印巴深化军事战略调整,制定新的作战理论;印巴增加军费投入,加快武器装备更新;印度军队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和军事转型;各国不断加强区域内外的安全合作。

  • 标签: 南亚 地区 军事安全形势
  • 简介:2006年南亚地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持续动荡。印巴关系继续保持缓和势头;局部地区的塔利班势力卷土重来;印巴继续加紧军备建设;南亚各国继续深化和加强安全与军事合作;大国南亚争夺愈演愈烈。

  • 标签: 南亚 军事安全 形势 综述
  • 简介:2007年,南亚地区依然动荡不安。印巴和平进程继续缓慢发展,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国内安全问题突出,恐怖活动进一步加剧。而且,印巴军备竞赛有增无减,大国对南亚的争夺愈演愈烈,地区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前景不容乐观。

  • 标签: 南亚 军事安全形势
  • 简介:微区域是全球化、新区域主义与跨境联系综合作用的产物,建构了以次国家层次为基本单元、以跨境联系为基础的区域互动新层次.本文通过剖解区域层次构成,厘清了微区域与区域、次区域等的关系,并将微区域主义区分为跨境经济合作与跨境安全合作两大维度.指出,当前重跨境经济合作、轻跨境安全合作的现状会致使经济合作面临的安全风险及其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进而会导致跨境经济合作与跨境安全负相关.东盟“增长三角”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区域自主与国家安全是“增长三角”产生的安全诱因;综合安全与伙伴关系是“增长三角”发展的主要安全推力;而开放治理与“搭便车”可能成为“增长三角”深化的潜在安全阻力.

  • 标签: 微区域主义 次区域主义 增长三角 跨境安全 印度尼西亚
  • 简介:边境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东南亚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是我们观察和理解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视角。东南亚国家的边境安全漏洞与恐怖主义活跃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因果逻辑:国际与地区恐怖势力利用各国边境安全短板进行频繁的跨国活动,恶化了地区反恐生态。基于此,提高东南亚各国的边境安全水平成为抑制地区恐怖主义活力的关键举措。当前东南亚各国倾力打造综合性边境管控系统,强化入境审查程序并严打护照造假,构建完善的地区边境治理机制,重创了恐怖分子的跨国活动能力。但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反恐资源匮乏、有效法律机制缺位等因素影响了打击跨国恐怖主义的成效。

  • 标签: 东南亚 边境安全 恐怖主义 反恐合作
  • 简介:2006年,东南亚的军事安全形势整体来说比较平稳。恐怖主义依然是地区安全的首要威胁;军队权力过大引发政局动荡;以马六甲海峡为重点的海上安全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区域防务合作迈上新台阶;区外大国争相强化与东盟的军事关系;区内国家稳步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 标签: 东南亚 军事安全 形势 综述
  • 简介:南亚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着力研究南亚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现状,南亚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模式和特点,以及该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南亚合作模式的研究基础上,笔者亦对中国与南亚间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跨地区合作的可行性作了相应的探讨。

  • 标签: 南亚 灾害应急管理 地区合作
  • 简介:受境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毒品问题在一段时期内仍处于上升活跃和蔓延加重期。目前我国消费海洛因的绝大部分和冰毒片剂的相当部分来自"金三角"地区,"金三角"毒品问题对我国家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导致我国吸毒人数上升,制贩毒活动猖狂,毒品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执政能力,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严重威胁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以及与有关国家的关系,同时也阻碍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 标签: 东南亚 金三角 毒品 国家安全
  • 简介:本文评估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发展方向,认为东盟不会发展为军事联盟,东南亚形势总体将保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以合作求安全将继续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的主线.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合作,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 标签: 中国与东南亚 安全合作 挑战 机遇
  • 简介:'9.11'袭击事件及其后续发展对南亚的地区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与巴基斯坦间的争端成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怖主义战略必须考虑的重点.随着印度遭到两次严重恐怖袭击,印度进行了大规模军事调动准备报复,印巴对抗的升级和核冲突的危险使克什米尔问题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由于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立场不同,南亚的反恐怖主义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近期在印度的压力和国际社会促使下,巴采取了积极措施打击国内教派极端主义和越界恐怖主义势力,骤然变化的局势也为印巴之间采用政治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 标签: “9.11”事件 印巴关系 南亚地区 安全问题 印度 巴基斯坦
  • 简介:东盟方式被看作是一个身份建构的过程,这一建构不仅有赖于东南亚社会化的深入、决策体制的传统和文化特殊模式,而且也有赖于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原则和惯例。东盟外交和安全文化的缘起,是基于持久的为寻求独立的国家性和国际社会的主权平等基础上的。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蕴涵着对东盟方式的挑战和机遇。

  • 标签: 东盟 东盟方式 安全文化
  • 简介:冷战的结束和印支与东盟对立关系的解体,使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几年来,东南亚各国根据地区安全形势的此种变化,相继对其安全防务政策作了新的调整,由此使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并将对未来该地区安全形势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东南亚地区 安全形势 东盟地区论坛 东南亚国家 经济安全 安全防务
  • 简介:近年来,东南亚海上私人安保公司悄然兴起.其参与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是海上安全环境的变化、海上安全供给与需求的鸿沟、东南亚民主化进程及安全部门改革所共同驱动的结果.海峡和港口是私人安保公司重点参与的治理区域,在马六甲海峡,尽管私人安保公司挑战了国家主权,但其能有效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在短期内已得到国家“默许”;而印尼勿拉湾港口是一种多主体参与治理的安全系统,私人安保公司与其他行为体竞争,反而导致港口不安全.相比较而言,私人安保公司在海峡和港口安全治理中具有隐秘性强、与国家关系复杂、规制难及趋利性等共性;而不同的参与模式与作用则反映了二者的差异性.当前,中国要进一步挖掘海上私人安保的潜力,并做好相应的规制;要重视利用私人安保公司在海峡和港口安全治理中的共性与差异,鼓励中国与东南亚私人安保公司发展战略合作,保护中国海外利益.

  • 标签: 安全私人化 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 私人安保公司 马六甲海峡 勿拉湾港口
  • 简介:认识东南亚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由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11个国家构成。这里是世界上人口较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外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 标签: 东南亚 概览 印度尼西亚 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 马来西亚
  • 简介:发展的道路万千条,唯有适合最重要。2016年。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25年间,中国-东盟双方贸易额从80亿美元增长到4722亿美元,增长近60倍。中国连续7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 标签: 东南亚 中国-东盟 贸易伙伴 对话关系 贸易额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