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457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及双J置入的护理。通过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术后严密观察,做好留置尿、双J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遵医嘱行为,利于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了住院的时间。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碎石 双J管置入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用J置入输尿管皮肤造口的方法的优劣。方法采用套管法J置入32例次、直接法J置入10例次(其中失败4例次,后行输尿管镜置入)及输尿管镜法J置入7例次,分析手术操作时间、费用、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三种方法49例次均完成手术操作,出现并发症10例次,穿孔1例,出现的并发症病例经适当处理后均治愈。套管法平均时间4.0±0.5min,手术时间明显低于直接法和输尿管镜法(P<0.01);费用明显低于输尿管镜法(P<0.01);无并发症。结论采用套管法J置入输尿管口手术时间短,成本低,并发症少,直接法和输尿管镜法并发症多。

  • 标签: 输尿管皮肤造口 输尿管支架管单J管 单J管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绞痛患者行经膀胱镜双J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膀胱镜将双J置入15例肾绞痛患者的患侧内引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13例患者成功置入J后肾绞痛消失。结论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并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并完善出院指导在患者的康服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肾绞痛 双J管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阴道瘘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10例发生于妇产科手术后的输尿管阴道瘘患者中,尿漏发生时间为术后2~26d,平均11d。先后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必要时行核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均早期行输尿管镜检。结果9例镜检成功并置D-J,1例镜检诊断输尿管横断者中转行输尿管膀胱吻合。结论早期行输尿管镜检加D-J置入治疗医源性输尿管阴道漏是适宜的。

  • 标签: 输尿管阴道瘘 输尿管镜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膀胱镜双J置入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0例输尿管结石并经膀胱镜双J置入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组)及综合护理(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SAS、SDS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输尿管结石并经膀胱镜双J置入治疗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相应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经膀胱镜双J管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双J置入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行输尿管双J置入的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患者制定、实施周密的术前、术后护理计划。结果输尿管双J置入52例次,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控制,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输尿管双J置入治疗症状难控制的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手术前、后制定和实施周密的护理计划是保证母婴安全、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双J管 输尿管结石 妊娠
  • 简介:尿瘘和输尿管梗阻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分别为2%~10%和1%~9.7%,直接威胁到肾移植的存活。我院1997年2月-2002年5月在158例同种肾移植手术中,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时置入J,预防尿瘘和输尿管梗阻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护理报告 单J管 输尿管膀胱吻合 输尿管梗阻 留置
  • 简介:本组32例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者26例(81.3%),先天性狭窄23例(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狭窄20例,中置时导致输尿管穿孔而中转为开放手术2例(6.3%)

  • 标签: 中的应用 前期治疗 损害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镜双J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经输尿管镜双J置入治疗的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后的心绪状态和疼痛程度评分更低,差异(P<0.05),试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0.33%,差异(P<0.05)。结论 对进行经输尿管镜双J置入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舒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降低恢复过程中的风险,使患者更快恢复。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经输尿管镜双J管双J置入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连接方式的改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改良前和改良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发生脱落情况进行观察。结论通过对J连接方式的改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改良 单J管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内双J置入治疗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妊娠合并顽固性肾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输尿管内双J置入治疗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措施。结果31例患者成功置入J后肾绞痛症状均消失,顺利度过围产期,足月分娩,婴儿健康。结论双J置入是治疗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的可靠方法,精心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指导是患者顺利手术和安全度过妊娠期的有效保证。

  • 标签: 妊娠 肾绞痛 双J管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和探讨后腹腔镜下放置双J经验技巧。方法同顾性分析采用后腹腔腔镜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开取石的89例患者。中模拟膀胱镜下逆行捅技术,采用吸引器杆放置双J。结果89例中置顺利,放置双J时间40S~5min,平均1.5min。双J放置准确到位的82例,远端未进入膀胱2例,插进尿道2例,近端未进入肾盂3例。术后漏尿1例,术后3天漏尿情况自动消失。结论腹腔镜下用吸引器杆放置双J,方法简单方便快捷,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丁管 腹腔镜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中心应用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治疗复杂瓣膜疾病的经验。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共40例瓣膜病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了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手术治疗。其中,主动脉瓣置换为31例(16例主动脉瓣狭窄为主病变,15例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病变),主动脉瓣瓣中瓣3例,二尖瓣瓣中瓣5例,三尖瓣瓣中瓣1例。全组患者平均年龄(76.4±7.0)岁,65%为男性。术前平均STS评分和EuroSCOREⅡ评分分别为(6.8±4.6)%和(8.2±6.7)%。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中中转开放1例,中即刻瓣中瓣2例。术后发生卒中1例,心功能不全2例,心尖部假性室壁瘤1例。出院时,合并轻中度瓣周漏1例。随访期内,死亡1例。与术前峰值的流速和跨瓣压差相比,术后及随访期均显著降低。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系统对高危、高龄、二次换瓣患者可以降低手术风险,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实用、高效的后腹腔镜下D-J放置方法。方法采用小儿导尿管管芯替换输尿管导管作为D-J管内支架改良“双支架技术”放置D-J;即将小儿导尿(8F或10F)管芯作为导丝,自D-J侧孔分别插入D-J的膀胱端和肾盂端,自输尿管切口将D-J置入输尿管内,远端进入膀胱腔内,近端达肾盂,再拔除管芯。结果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30例,中均采用“双支架技术”改良法放置D-J,均一次性成功.术后复查腹平片示D-J位置无异常,拔除D-J1个月后复查患肾积液情况及肾功能等均较术前好转。结论改良后的“双支架技术”所用导丝取材方便、经济,操作实用、置耗时短、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导尿管管芯,D-J管 放置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手助法与常规法的双J放置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8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需要进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患者90例,按照双J的不同放置方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常规法放置,研究组手助法放置,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中失血量更少,与常规组形成显著差异;并发症方面,研究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中,与常规放置双J相比,手助放置双J更简单方便,可减少患者出血量,并发症少,建议推广。

  • 标签: 结石 腹腔镜手术 双J管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直径双J在输尿管镜手术中的操作及术后排石效果及患者感觉方面的比较。方法102例输尿管镜采取直径分别为4.7F或7F双J,比较中使用情况、所需时间及术后排石情况患者自身感觉及血尿情况。结果两种双J均能达到引流支撑作用,术后均未发生肾绞痛,89例采取4.7F双J和13例7F双J比较中双J留置位置准确,操作方便,所需时间及操作步骤简便,术后早期就可有排石,且术后患者膀胱刺激症状小,腰痛等不适情况少。结论在无输尿管狭窄的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手术中使用双J时,直径不同双J均可达到引流支撑目的,但使用细双J时在手术操作及术后排石效果及患者术后感觉方面有优势。

  • 标签: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术 双J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泌尿外科术后置入J导管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9-5月~2021-5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8例泌尿外科患者,依据交替分组法分成2组,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4),所有患者术后均留置双J导管,前组给予优质护理;后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观察组护理1d、2d、3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4.09%,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术后置入J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提升满意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双J导管 泌尿外科术 优质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风险预测模式降低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J的堵率的实际效果。方法: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研究对象为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共100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的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护理+风险预测模式指导下的预防措施和建议。实验后,统计两组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J的堵率。结果:观察组患者J的堵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而言,运用风险预测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J的堵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风险预测模式 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 单J管的堵管率 降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恶性肿瘤致输尿管狭窄经常规手术与微创双J逆行置入治疗的效果差异,探讨该病的有效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方法选择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致输尿管狭窄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式将其分为常规组(41例)与微创组(41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手术治疗,微创组应用微创双J逆行置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恶性肿瘤致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热、尿路感染、出血、尿道狭窄)。结果微创组的总有效率[92.68%(38/41)]高于常规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19)。微创组的手术时间[(101.83±17.91)min]、出血量[(92.72±29.04)mL]、住院时间[(8.68±2.67)d]均短于、少于常规组[126.45±20.73)min、(123.90±34.26)mL、(14.25±3.5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54、4.445、8.102,均P<0.001)。微创组术后的血肌酐[(111.16±22.01)μmol/L]、尿素氮水平[(8.03±1.99)mmol/L]均低于常规组[(155.33±26.82)μmol/L、(10.15±3.3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52、3.515,均P<0.001)。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88%(2/41)]低于常规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结论恶性肿瘤致输尿管狭窄经微创双J逆行置入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恶性肿瘤 输尿管狭窄 外科手术 微创双J管逆行置入术 治疗结果 失血,手术 住院时间 肾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