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华支睾吸虫被认为是胆管细胞癌的一级致癌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肝细胞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华支睾吸虫的发现和流行情况、历史研究、重点区域研究、动物模型及并发症,总结了华支睾吸虫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可能的分子机制,以期深入了解华支睾吸虫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为华支睾吸虫感染对肝细胞癌的影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癌,肝细胞 华支睾吸虫 相关性 进展
  • 简介:[摘要]在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中,肝吸虫的流行趋势非常的严峻,感染的人数也非常的多,并且在对肝吸虫的科学研究上,我国也比较滞后。本文从肝吸虫的虫体特征出发,对肝吸虫的症状、对人体的危害性以及传播途径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肝吸虫的相关防治对策,以期对我国预防和治疗肝吸虫起到些许的参鉴作用。

  • 标签: []肝吸虫病 防治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羊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应加强羊的饲养管理。羊肝片吸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其具有较强的危害性,严重威胁着人畜安全。一旦发生羊肝片吸虫病疫情,不但会对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产生损害,而且还会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羊肝片吸虫的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深入了解,本文从羊肝片吸虫的病理特点、诊断和病理变化以及防治措施对羊肝片吸虫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了提高羊的饲养质量。

  • 标签: 肝片吸虫病 诊断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近些年,西藏地区牛羊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由于养殖户不合理的养殖行为,再加上管理不到位,使牛羊肝片吸虫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给当地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牛羊肝片吸虫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 不断加强发病调查,针对性提出一些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保障牛羊养殖产业安全。

  • 标签: 西藏 肝片吸虫 措施
  • 简介:摘要:羊肝片吸虫,又称羊肝蛭,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引起的寄生虫,其主要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以及胆道内引发的。发病率在20%—90%,甚至100%,感染率比较高。能引起急性、慢性的肝炎或胆管炎,并可继发全身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见于一些低洼,沼泽或者河流和湖泊的放牧地区,尤其是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2019 年5月,本地区某养殖场出现羔羊死亡现象,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肝片吸虫,现将该病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以期对类似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片吸虫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诊断方法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牛血吸虫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希望对更好地降低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率,确保养殖安全有一定帮助。

  • 标签: 牛血吸虫病 诊断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羊肝片吸虫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羊体内引起的疾病。这种虫卵常常通过污染的草地或水源进入到羊体内。病症包括黄疸、腹泻、消瘦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预防该病的方法包括控制草地和水源的污染,避免羊在污染的环境中饮用水和食用草料。应当采取定期驱虫的程序管理等综合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羊肝片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畜牧业大规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牛羊养殖户开始逐步意识到治疗以及防控各类动物疾病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牛羊肝片吸虫作为牛羊养殖业常见的病症之一,其能够直接危害到牛羊群体的生命安全以及养殖户的收入。本文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与工作实践经验,从多个方面分别探讨牛羊肝片吸虫的重点内容、发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防控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探讨,能够使广大牛羊养殖户有所启发。

  • 标签: 牛羊肝片吸虫病 治疗 防控
  • 简介:摘要:新疆褐牛肝片吸虫是一种由褐牛肝片吸虫引起的寄生虫,主要发生在新疆地区的牲畜中。本文通过对该疾病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策略。通过宣传教育、环境管理和兽医干预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疆褐牛肝片吸虫的发病率,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新疆 褐牛肝片吸虫病 发生原因 防治策略
  • 简介:摘 要:肝片吸虫是一种由肝虫引起的寄生虫,主要危害的对象为牛和羊,多发生我国西藏地区。尤其是在高原地区放牧的牛羊等动物而言,其患肝片吸虫的几率更高,该病首先会对染病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牛羊死亡,进而对动物养殖行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肝片吸虫的防控与治疗工作,对于确保牛羊正常生长以及保障农牧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牛羊 治疗 防止措施
  • 简介:摘要:2023年6月,常宁市三角塘镇一养牛场发生肉牛严重营养不良及死亡现象,经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肉牛肝片吸虫。通过药物防治、改善饲养管理、消毒以及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得以平息。

  • 标签: 肝片吸虫病 诊断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血吸虫消除工作的进展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方法: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平台对血吸虫消除工作的相关研究进行查找与整理,探究我国血吸虫的流行趋势、消除工作的主要挑战以及血吸虫消除工作进程;结果:我国血吸虫消除工作主要面临家畜传染源防控难、残存钉螺滋生环境复杂、人畜流动大、缺乏健全的监测预警制度等问题,并且防治工作进程整体可分为三大阶段,其综合性防治策略从以灭螺为主到以化疗为主,再到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结论: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的防控工作已获得显著成果,需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持续性改进防控措施,充分把握重点传染源演变,开展针对性优化与调整一系列防控手段,以达到科学防控的目标。

  • 标签: 血吸虫病 流行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超声诊断血吸虫肝病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并作简要阐述。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入我院治疗的20例血吸虫肝病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超声诊断方式完成诊断,观察患者肝、胆、脾、脏情况,最终完成超声诊断血吸虫肝病的应用价值探讨。结果:本次参与实验的所有血吸虫患者中典型病例12例,其中6例患者伴有门静脉扩张、腹水及肝胆脾脏肿大,不典型患者8例,均伴有门静脉扩张,以上所有血吸虫患者肝脏特征均出现改变,且呈地图样,病情严重情况与肝脏内回声粗细、强弱、病变情况有直接联系。结论:综上所述,在实际诊断过程中,我们发现超声诊断是诊断血吸虫肝病最有效的方式,超声诊断具有直观性、无创伤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简单实用等多种优点,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机制,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诊断 血吸虫肝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吸虫鉴别诊断中,B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22年6月接诊的124例疑似肝吸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提供B超检查,并行手术和病理结果跟踪。结果:最终通过手术、病理检测确诊肝吸虫65例(52.42%),病毒性肝炎17例(13.71%),肝硬化42例(33.87%)。B超检查确定肝吸虫患者68例,阳性检出率为54.84%,其中3例误诊,误诊率为5.08%;肝吸虫病变部位集中在肝脏部位,B超图像以光点、回声增强改变为主,普遍表现出分布均匀或者不均匀特征,少部分表现出弱网络状改变。结论:B超在肝吸虫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检出率,但存在误诊情况,需要重视鉴别筛查。

  • 标签: B超 肝吸虫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合并血吸虫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宣城市人民医院2014—2021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134例,其中合并血吸虫74例为病例组,非合并血吸虫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和P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组间表达差异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癌细胞PD-L1、癌间质淋巴细胞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4%、60.8%,对照组癌细胞PD-L1、癌间质淋巴细胞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40.0%,病例组PD-L1、PD-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5、5.74,均P < 0.05);病例组PD-L1、PD-1表达与癌淋巴结转移及高TNM分期相关(P < 0.05)。结论PD-L1和PD-1在合并血吸虫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其侵袭性行为有相关性,PD-1/PD-L1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合并血吸虫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分子学机制,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合并血吸虫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曼森血吸虫病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程序性死亡分子1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