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肺吸虫误诊的方法,分析血小板(PLT)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肺吸虫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报告1例以"咳嗽4个月,右侧胸背部包块2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患儿的诊疗过程中PLT和EOS水平变化,分析PLT和EOS在肺吸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因本例患者仅以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结果为诊断依据,未仔细询问个人史,未辨证分析PLT和EOS变化,导致多次误诊,并因误诊实施全身麻醉下包块切除术,经规范治疗患者PLT和EOS水平逐步恢复正常。结论辨证分析PLT和EOS是临床发现肺吸虫感染的关键,抗原和抗体检查是其确诊的依据。PLT和EOS为反映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肺吸虫病 血小板 嗜酸性粒细胞 肺吸虫抗原皮试 肺吸虫抗体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晚期血吸虫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于武汉市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 接受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共 80 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行多学科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行单学科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就治疗总有效率、腹水消退时间以及腹水复发率等指标而言,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 P<0.05)。结论: 晚期血吸虫的治疗应根据其分型采取不同措施,腹水型接受病原学治疗,巨脾型以手术切除脾脏。

  • 标签: [ ]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血吸虫病 晚期 腹水型 巨脾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并殖吸虫是由并殖吸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地方性寄生虫,多由进食未经煮熟的带有囊蚴的淡水蟹和蝲蛄而得病,此类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容易误诊漏诊,诊断明确后吡喹酮治疗常有效。本文2例患者早期均未得到确诊,后经免疫学检查而明确诊断。提示加强健康教育、改变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是预防并殖吸虫的关键,提高医务人员对本的认识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 标签: 并殖吸虫病 淡水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对肺吸虫(LFD)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预防LFD误诊和误治。在万方数据、维普网和中国知网以"肺吸虫(LFD)"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对检出文献进行筛查、整理、综合,共检出文章155篇,其中以"误诊"为文章标题共94篇(58.06%)。LFD首次确诊率仅11.4%,误诊率高达68.75%~88.60%。误诊原因为对LFD流行学现状认识不足,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不仔细,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科学的分析,缺乏有效的确诊手段。通过分析文献,结合作者经验,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预防误诊:一是强化"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科学询问现病史、个人史,寻找肺吸虫入侵的蛛丝马迹;二是强化"三基"体检训练如注意胸肺型LFD"体征与体温分离现象";三是强化"三基"常规化验、影像结果的分析训练,识别白细胞(WBC)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异常变化;四是开展易于推广肺吸虫抗原和抗体检测如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PAI)等;五是关注传染病流行学变化。通过详细、科学病史询问,细致的体格检查,科学分析实验室指标和影像结果,进行必要的抗原抗体检测,LFD的误诊是可以避免的。

  • 标签: 肺吸虫病 误诊 预防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克罗恩的血吸虫病例。血吸虫肠病因血吸虫感染所致,在消化内镜、临床表现甚至在活检标本(未见典型血吸虫虫卵时),易与炎症性肠(IBD),尤其是克罗恩(CD)或恶性肿瘤混淆。手术切除标本在显微镜下查见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帮助鉴别诊断。

  • 标签: 血吸虫肠病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鉴别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血吸虫防制策略。 方法 坚持预防为主、抓标治本、指导分类、联防联控、综合治理为思想核心开展综合防制工作,重新定义血吸虫流行区域等级划分,精细制定不同地区工作目标,调整血吸虫和钉螺防治研究方向和范围,提升血吸虫和钉螺发现的设备或仪器,科学设置监测方法,加强监测,建全风险评估。提升实验室硬件条件及人员检测能力,科学设置监测网点,交流、汇总各地工作经验。结果 依据国家制定目标来推进,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江浙沪、两广等地消除复核工作以及传播阻断工作都得到有效控制,全国高达将近97%的血吸虫传播地区都达到血吸虫传播阻断标准。常州市老城区这类已达到消除多年地区依旧存在一定传播风险。讨论 新形势下血吸虫防制策略从制定完善技术规范、升级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加强疫情监测和等级评估、加强诊断能力、提高血吸虫监测能力这五大方面开展,为精准消灭血吸虫病危害打下基础。同时考虑城市化后无自然传播条件地区敏感监测与防控。

  • 标签: 血吸虫病 联防联控 传播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液气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LFD)预防误诊的方法。方法分析1例以"胸痛、胸闷、气促、咳嗽4个月,水肿、心悸1个月"为主诉,影像学表现为液气胸的LFD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例以液气胸为主要表现的LFD患者被误诊长达4个月。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PEOS)对LFD的诊断和疗效分析有重要意义。科学分析EOS并详细询问个人史,及时进行肺吸虫抗原皮试(IDTP)是LFD早发现、早诊断的关键。

  • 标签: 液气胸 肺吸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 肺吸虫抗原皮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胸肺型肺吸虫病患者采取大剂量吡喹酮治疗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9.02~2020.01纳入32例胸肺型肺吸虫病患者开展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16例予以常规剂量吡喹酮口服治疗(A组),另外16例则采取大剂量吡喹酮治疗方案(B组),评估两组疗效。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嗜酸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大剂量吡喹酮在胸肺型肺吸虫病患者治疗中合理应用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 标签: 大剂量 吡喹酮 胸肺型 肺吸虫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评估血吸虫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1.5T 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设置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600 s/mm2。以肝组织活检为金标准,判断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析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ADC及eADC诊断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5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中,MRI平扫发现39例患者出现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右叶萎缩、肝左外叶及尾状叶明显增大,门静脉周围纤维化增生导致门静脉壁增厚,有纤维袖口征出现,T1加权像(T1WI)和T2加权像(T2WI)均呈现低信号,但对晚期钙化显示不敏感;其余11例患者无明显的肝叶轮廓改变及比例失调。其中,7例合并肝癌,44例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ADC[(1.17 ± 0.08)× 10-3、(1.38 ± 0.13)× 10-3 mm2/s]、eADC值[(0.51 ± 0.07)× 10-3、(0.40 ± 0.06)× 10-3 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497、7.762,P均< 0.05);且观察组各肝纤维化分期患者ADC、e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1.526、23.814,P均<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血吸虫肝纤维化与ADC值呈负相关(r = - 0.236,P < 0.05),与eADC值呈正相关(r = 0.484,P < 0.05)。ADC值诊断血吸虫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95%置信区间(CI)为0.785~0.953,诊断特异性为89.25%,敏感度为79.58%;eADC值诊断血吸虫肝纤维化的AUC为0.681,95%CI为0.582~0.879,诊断特异性为81.14%,敏感度为73.81%。ADC、eADC值诊断血吸虫肝纤维化S2~S4期的AUC均显著高于S0、S1期(P均< 0.05),但S1期与S0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慢性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MRI检查中ADC值明显下降,eADC值明显升高;且慢性血吸虫肝纤维化与ADC、eADC值显著相关。ADC及eADC值对于血吸虫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1例63岁女性患者因左腹疼痛半年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体格检查示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阴性。腹部影像学和CT小肠造影检查均提示空肠炎性病变,给予IBD诊断性治疗后症状未缓解。行小肠镜检查后活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为空肠血吸虫。患者接受抗血吸虫、保护肠黏膜等对症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

  • 标签: 血吸虫病 空肠溃疡 虫卵 腹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科室2018.10至2020.06时段内收治的慢性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共40例,均匀划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肝功能参数。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试验组为95.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试验组肝功能参数较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促肝细胞生长素的应用,不仅可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还可改善机体肝功能,可推广。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慢性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总有效率 肝功能参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血吸虫是血吸虫虫卵侵犯消化道黏膜并在胃壁沉积引起的急慢性特异性炎性病变。该病少见,且临床及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有时较难诊断。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与诊断技术的提高,该病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但胃血吸虫与胃癌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报道1例蓝光成像放大内镜下误诊为早期胃癌的胃血吸虫,结合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血吸虫病,胃 早期胃癌 蓝光成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桂娜 王红梅 崔彩霞 张瑕 曾凡胜 秦志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益阳市环洞庭湖血吸虫与病原生物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益阳 413002 ,湖北省江陵县血吸虫病防治所 43410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 科技部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25
  • 简介:摘要目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日本血吸虫童虫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鉴定已知miRNA的表达水平,预测分析miRNA靶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体外制备日本血吸虫童虫,提取童虫的总RNA构建文库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采用DEGseq R语言包,结合perl脚本进行miRNA表达量的差异分析;分别利用miRanda、Blast软件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预测。结果构建文库中,日本血吸虫童虫表达的miRNAs与最新miRBase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共有38 483条匹配序列,鉴定到已知miRNA 60个;其中,sja-miR-125b表达量最高,其次为sja-miR-61、sja-miR-71a、sja-miR-36-3p和sja-miR-10-5p,上述5种miRNA表达量占总miRNA的91%(3 263/3 585)。共预测到靶基因7 176个,基因功能集中在核苷酸转移酶活性、细胞氮复合代谢、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生物合成、等离子体膜及蛋白质成熟;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高表达的miRNA主要参与致病过程、生物进展及多条代谢途径通路。结论日本血吸虫童虫显著表达的miRNA参与了血吸虫分化、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代谢途径调节,为研究血吸虫发育调控机制及新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血吸虫,日本 微小RNA 高通量测序 靶基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包含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间接血凝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在内的检验方法,在血吸虫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9年 5月到 12月,在我院诊疗的血吸虫病患者 4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抽取这些血吸虫病患者应用不同检验法,观察采用不一样的检验方法后的效果与特点。 结果 :采用 DIGFA法检验 血吸虫病患者有 96.75%的阳性率,应用 F-ELISA法检验有 98.75%的阳性率,而 LPS-PHA法有 89.75%的阳性率,说明了不同检验法阳性率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诊断血吸虫病患者的检验中,应用 DIGFA法与 F-ELISA法的效果差异很小,但是 DIGFA法操作起来比 F-ELISA法要便捷些,是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的。

  • 标签: 血吸虫诊断 不同检验方法 阳性率 效果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