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医源性压力性损伤容易发生的原因,针对源性压力性损伤易发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方法,采取正确、合适的护理措施。 对医源性压力性损伤易发原因及防治、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将其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进行应用,根据应用的效果、不断改进。 正确评估医源性压力性损伤易发的危险因素,综合正确运用防治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医源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医源性压力性损伤 易发因素 防治
  • 简介:摘要随着开放性手术和腔内技术等的发展,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持续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通过文献复习,本文对外科手术、腔内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注射引起的医源性血管损伤的病因、机制和应对措施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医源性血管损伤 损伤机制 应对措施 血管内治疗 放射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新生儿89例,护理模式分组,A组(集束化护理干预)44例,B组(常规护理)45例,比较医源性皮损情况和家属满意度评价。结果:医源性皮损发生率比较,A组[6.82%(3/44)]低于B组[17.78(8/45)](P<0.05);家属满意度比较,A组[97.73%(43/44)]优于B组[82.22%(37/45)](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新生儿护理,可显著减少医源性皮损,促进家属满意,改善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医源性皮肤损伤 集束化护理干预 满意度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由医疗行为造成的皮肤及深部组织感染、坏死、缺损,被称为医源性创面。目前,导致医源性创面的主要因素为外科手术、放射治疗、介入治疗与药物等。医源性创面属于医源性损伤,这种损伤不违背伦理、法律与相关规定的要求,其损伤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医护人员可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责任心等措施降低医源性创面的发生率和损伤程度,并可借助有针对性的治疗,使该类创面达到良好修复,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预防医源性创面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的损害需要不断探索。故此组织本期重点号,以引起广大同行对医源性创面防治的重视。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医源性创面 特殊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医源性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病科收治的14例初次TKA中医源性MCL损伤患者资料(损伤组)。男3例,女11例;年龄为(72.6±3.9)岁。MCL损伤类型:体部断裂9例,股骨止点撕脱5例。术中对体部断裂予以编织缝合,股骨止点撕脱采用带线锚钉或螺钉进行修复重建。4例患者修复后仍无法恢复内侧稳定,改用髁限制性假体。并以同期收治的21例初次TKA中MCL未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男5例,女16例;年龄为(73.2±3.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等。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损伤组14例患者术后获18~36个月(平均33个月)随访。损伤组3例应用非限制性假体患者术后18个月出现关节松动,行二次翻修术;其余11例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膝关节伸直和屈曲均正常,外翻应力试验无内侧松弛,KSS评分由术前(50.0±22.7)分提高至(93.3±4.7)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由术前90.4°±10.3°改善至110.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36个月KSS评分和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次TKA中的MCL损伤,应采用一期手术修复重建,且患者术后可获得与TKA中MCL未损伤患者相似的良好疗效。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内侧副韧带 医源性损伤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所致的阴茎皮肤不同程度坏死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治疗20例阴茎皮肤坏死的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32.3岁),根据阴茎皮肤坏死的轻重程度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其中2例行清创换药后自行愈合,9例行减张缝合术,7例行阴囊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术,2例行Ⅰ期阴茎创面阴囊包埋术加Ⅱ期阴囊皮瓣断蒂修复。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行阴囊前动脉皮瓣转移及阴囊蒂包埋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坏死或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邻近皮肤接近,勃起时无牵拉不适;行阴茎创面阴囊包埋者进行二期修复后患者对外观及功能感到满意。结论对不同程度的医源性阴茎皮肤坏死,根据阴茎皮肤坏死创面的大小采用个体化的修复方法,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阴茎 医源性 阴茎皮肤坏死 阴茎背神经隔离 短波
  • 简介:摘要:早产儿贫血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往往与早产儿自身生理特点及病理因素等多因素相关。医源性造成的早产儿贫血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医源性贫血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或者解决办法,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早产儿 医源性贫血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面部注射美容指应用经皮注射的方法,将填充物或药物注射到面部的目标位置,以达到美容或整形目的的一种医学美容手段。常见的面部注射美容有面部注射美容填充和肉毒素注射两类。面部注射美容所导致的医源性眼部并发症包括上睑下垂、眼肌麻痹、视力下降等。本文选择了面部注射美容填充、肉毒素注射两种常用的面部注射美容技术,对其医源性眼部并发症进行了综述。(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91-395)

  • 标签: 眼疾病 医原性疾病 面部 美容技术 注射,皮下 肉毒毒素类
  • 简介:摘要:调查分析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调节临床控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调查将2013~2019年作为调查的主要时间阶段,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针对在此过程当中的42例检验科医源性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途径,以及疾病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分析患者1742例,其中有42例患者发生了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2.41%;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发生共计9例,占比20.53%,其余科室发生感染约为7例,占比为15.62%,患者感染22例,占比约为52.38%,另有4名保洁人员发生感染,占比约为9.52%。42例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患者当中,有18例为体液或粪便感染,占比42.86%,有11例为血源性感染,占比26.19%,5例为化学试剂感染,占比11.9%,其他渠道感染8例。结论:检验科的医护人员应当提升对医源性感染的疾病认知和理解,院方应当优化检验科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对医疗废弃物采取合规的处理方式,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国家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2020年3月11日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几经具有全球性的发生趋势。为了阻止新型冠状病毒在相关医疗机构内,控制感染源、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必要环节和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预防型冠状病毒

  • 标签: 院感控制工作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医源性感染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体育课中,学生可能会因对体育课兴趣不浓、疲劳等原因造成的运动损伤,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等,从而影响学生正常的锻炼。本文针对XX县XX中学体育教学中极易出现的运动损伤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清楚运动损伤的原因,重点了解怎样预防运动损伤及如何处理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

  • 标签: []运动损伤 学生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较为少见,医源性转移更为罕见。2020年6月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1例医源性颅内种植转移的MM患者。患者4年前确诊MM,行多重化疗。1年前患者因腰椎增强MRI结果显示骶、尾髓及马尾弥漫多发结节状异常强化灶,考虑"MM CNS转移",行Ommaya置管,后Ommaya管堵塞,头颅MRI结果显示右侧额叶占位,沿引流管走行,包绕引流管生长。探查术中见右侧额叶深部"胶冻样"占位,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右侧额叶浆细胞骨髓瘤。随访3个月时患者因原发病复发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睑外侧睑板条悬吊法在矫治中、重度医源性外眦畸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的因外眦成形术所致中、重度医源性外眦畸形患者,均行下睑外侧睑板条悬吊进行矫治。术后随访观察外眦形态、外眦角位置、睑裂大小、睑球分离等的改善情况。结果共纳入7例(14眼)因外眦成形术后所致中、重度医源性外眦畸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8岁。本组7例外眦畸形完全矫正,恢复良好。患者术后获6~12个月随访,均手术效果良好,外眦形态及外眦角位置恢复正常、双侧睑裂大小对称、睑球分离改善,未发生眼睑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下睑外侧睑板条悬吊法矫治中、重度医源性外眦畸形,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外眦畸形 睑板条 悬吊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较为少见,医源性转移更为罕见。2020年6月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1例医源性颅内种植转移的MM患者。患者4年前确诊MM,行多重化疗。1年前患者因腰椎增强MRI结果显示骶、尾髓及马尾弥漫多发结节状异常强化灶,考虑"MM CNS转移",行Ommaya置管,后Ommaya管堵塞,头颅MRI结果显示右侧额叶占位,沿引流管走行,包绕引流管生长。探查术中见右侧额叶深部"胶冻样"占位,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右侧额叶浆细胞骨髓瘤。随访3个月时患者因原发病复发死亡。

  • 标签:
  • 作者: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中枢视觉损伤(CVI)是中枢视觉通路受损,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最常见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发达国家儿童视觉损伤最常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也日见增多。CVI患儿除视功能严重受损外,还常缺少独立生存能力,家庭、社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抚养和教育成本。本文从了解CVI常见病因和临床特征,掌握CVI基本检查方法和意义,重视CVI早评估、早发现和早干预,加强CVI宣传普及预防工作和多学科交叉合作4个方面,强调关注CVI和给予CVI患儿更多、更为有效的关爱。(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21-325)

  • 标签: 视觉障碍 视通路 膝状体 神经通路
  • 简介:摘要急性脊髓损伤(ASCI)通常是脊柱受到机械性损伤所致,是脊柱外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可导致肺部继发性损伤,甚至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是一类机体损伤后释放的内源性物质,包括细胞内蛋白、细胞外基质、分泌性因子及核酸相关产物。ASCI后释放的DAMP激活下游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肺损伤。DAMP相关研究揭示ASCI后肺损伤的分子机制,探索了肺损伤可能的治疗靶点。笔者就DAMP在ASCI后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和不同DAMP在肺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ASCI后肺损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脊髓损伤 肺损伤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损伤血瘀证是外伤导致的骨骼肌血瘀证,本研究试图从病理角度研究观察损伤及康复过程中骨骼肌变化的整体规律。方法:观察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的病理切片,对比损伤后不同时间光镜下组织变化特征,从而推演损伤变化规律。结果:损伤后立即发生病理性改变,3天达到炎性峰值出现破坏加重,7天后组织逐步修复。结论:大鼠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损伤后炎性再损伤现象,炎性反应是组织变性的关键。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病理 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