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分析与护理

/ 2

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分析与护理

陈晓娥 周隽如 康逾英 高建娥 李洪芬 赵素婷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人民医院 陕西汉中 723300

医源性皮肤损伤指医疗上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障碍所造成的与原发病无关的皮肤损伤(不包括外科手术造成的手术部位的皮肤损伤、皮瓣坏死等并发症),临床上儿科常见的医源性皮肤损伤有留置针导致的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机械力、热损伤、药物性外渗、监护设施护理不当等导致的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1、留置针导致的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小儿血管细穿刺困难、易动固定差。留置针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也由于小儿的皮肤薄嫩、局部防御能力弱,配合度差、留置针的使用也带来了患儿皮肤完整性损害易破损感染的危险。

1-1、留置针导致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

1-1-1皮肤消毒的影响:穿刺消毒液未彻底干燥就贴敷贴,其皮肤受损的原因与皮肤消毒剂的影响不无关系。

1-1-2留置针针头全部进入皮肤,针眼处挤压皮肤导致皮肤易溃烂

1-1-3粘贴敷料方法不正确:粘贴敷料时,若将整张敷料绷紧,先贴于皮肤的一部分,再贴剩余部分,就会引起敷贴下皮肤张力的改变,在外力作用下,更易引起张力性损伤。

1-1-4一般的粘胶中均会有乳胶颗粒,由于小儿皮肤特点,更易引起过敏。

1-1-5留置针肝素帽对皮肤造成的压伤。

1-1-6撕裂伤:由于敷料粘贴的时间长,特别是暖箱内的患儿胶布加热后,粘性增加,胶布撕下时,动作粗暴,引起患儿皮肤损伤。

1-1-7进行头静脉穿刺,一般需将穿刺处毛发剔除,而在剃发过程中,极易造成头皮上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组织损伤。

1-1-8患儿因素:新生儿皮肤稚嫩角质层薄,皮下毛细血管丰富,局部抑菌能力差;患儿静脉穿刺部位面积小,难以固定,加之不受约束易引起静脉输液外渗。

1-1-9护士因素:选择静脉穿刺的部位不当;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固定方法不正确;观察过程不到位等。

1-2、留置针导致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1-2-1正确使用皮肤消毒剂,应待消毒剂完全自然干燥后,再粘贴敷料。

1-2-2针眼穿刺点处留2-4毫米,防止针尾压局部皮肤造成溃疡。

1-2-3留置针的透明敷料选择:选用低敏性、透气性好的透明敷料,降低过敏的可能性。

1-2-4正确粘贴敷料,将敷料自然下垂,将穿刺点置于敷料中点,以穿刺点向周围向下垂直轻压透明贴(高举平台法)。

1-2-5穿刺备皮要轻柔,防止皮肤损伤。

1-2-6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留置针使用规范,加强巡回次数,注意观察患儿静脉注射部位,对比左右肢体粗细程度,皮肤色泽,发现异常立即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2、机械力导致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2-1、机械力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

2-1-1割伤、划伤: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时,一般需将穿刺处毛发剃除,而在剃发过程中,极易造成头皮上肉眼所忽视的组织微损伤;患儿指甲长,有躁动,易抓伤自身皮肤;衣被破损或是线头缠绕指(趾)端,引起指(趾)端发紫甚至坏死。

2-1-2摩擦力:较小患儿哭闹,活动过程多碰撞摩擦床栏,引起骨突处皮肤损伤;使用一次性尿裤摩擦大腿根部引起皮肤发红甚至破溃;给患儿擦澡用力过猛,引起摩擦损伤;腹泻患儿大便反复刺激皮肤导致破溃。

2-1-3压伤:呼吸机持续气道通气,鼻塞对鼻中隔的压伤;血氧探头,肤温探头固定时间长,局部皮肤受压过久引起皮肤损伤。

2-2机械力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2-2-1穿刺前备皮动作要轻柔,做好患儿的制动准备,防止皮肤损伤。

2-2-2勤剪指甲,防止抓伤,频繁躁动的患儿戴手套要将内外翻转或者将手套内部的线头剪短,无线头外露,腕部松紧适度,勤检查患儿手指、脚趾,防止线头缠绕。

2-2-3床栏用棉被等包裹,防止患儿碰撞、摩擦。

2-2-4减少使用一次性纸尿裤,用松软的棉质尿布。

2-2-5压伤:使用血氧探头、肤温探头,要定时更换部位,观察局部受压情况;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时,保证NCPAP很好的密封性的前提下不引起鼻部皮肤组织的压迫性坏死和疼痛。在鼻塞部位皮肤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缓解局部皮肤压力,减少鼻部皮肤摩擦,该方法应用简单,效果确切。

3、热损伤导致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3-1烫伤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

3-1-1沐浴用水或热水袋,使用不当引起烫伤。

3-1-2水杯、热水瓶放置不当引起小儿烫伤。

3-1-3抢救台感温探头脱落或粘贴皮肤未及时发现导致烫伤。

3-1-4暖箱、蓝光箱烤灯使用不当引起烫伤。

3-2、烫伤导致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护理:

3-2-1沐浴时做好水温测试,先放冷水再放热水,以手臂内侧皮肤测试水温热度为宜,加强对家属的宣教。

3-2-2小儿不主张用热水袋取暖,使用时应放置在患儿不要触碰到的地方。

3-2-3安全使用暖箱、光疗箱、辐射台。加强巡视,2--4小时测体温一次,并记录箱温。做好交班。不主张使用烤灯,如需使用要注意安全距离33厘米,同时必须有人看护以防灼伤。

4、药物性外渗导致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4-1药物性外渗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

4-1-1过酸过碱药物导致平衡失调,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缺血缺氧,破坏血管内液正常代谢和功能,引起静脉损伤。

4-1-2高渗性液体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和坏死,产生无菌性炎症。

4-1-3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导致皮肤损伤。

4-2药物性外渗导致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4-2-1加强操作技术、规范输液操作管理。

4-2-2范围小且药物无刺激性:更换注射部位,渗出部位给予湿热敷(50%硫酸镁)

4-2-3范围大且药物刺激性强:更换注射部位,患肢抬高制动至少48小时;渗出部位给予湿热敷(50%硫酸镁);配合药物局部封闭:常用酚妥拉明、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同时用山莨菪碱外敷效果良好。

4-2-4外渗局部皮肤预防感染:未破溃的小水泡减少摩擦,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体,不必剪去表皮,再用碘伏外敷。

为减少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医护人员需从思想上重视,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学习。加强防范意识,采取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加强患者配合,提高患儿医疗护理的安全性,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提高其认知水平,加强巡视,在进行各种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规范,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及环节质量,预防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参考书目:

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护理学》2017年1月第1版

张金 戊文菊.《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护理中的应用》

高小丽《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分析》,医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