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300例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分别于压迫1h、2h开始给气囊减压放气。比较两组术后出血、血肿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创口疼痛、桡动脉闭塞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术后减压时间改为1h是可行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TR-Band止血气囊 止血技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采用桡动脉的减压时间。方法择取在我院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92例患者,术后应用TR-Band止血气囊进行压迫止血,观察组46例患者和对照组46例患者分别在压迫1小时、2小时开始进行气囊减压放气。结果观察组46例患者术后血管迷走反射、桡动脉闭塞、窗口疼痛、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R-Band止血气囊在桡动脉介入术后于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在术后减压时间变为1小时是非常可行的。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压迫 减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及股动脉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比较分析。将冠脉介入术后使用动脉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更好的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7例患者使用动脉的情况,对两种压迫器使用的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及股动脉的止血有效率无差异;股动脉皮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桡动脉的舒适度优于股动脉。结论对使用股动脉的患者应针对性采取预防及应对措施较少皮损发生率,减轻皮损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动脉压迫器 皮肤损坏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首次解压时间及总时长压迫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91例,按照术后桡动脉首次减压时间及压迫总时长不同分为四组。首次减压时间分别设为1h和2h,压迫总时长定为4h和6h,每次减压时间定为1h进行对比。结果四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比较,一组出血,血肿,水泡与二三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一二组肿胀发生率、疼痛程度均小于三、四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h开始减压,压迫时长4小时,患者肿胀疼痛程度较轻,是合适的首次减压时间和压迫时长。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桡动脉压迫器(Radid Arlery compressor) 血管并发症(Complication)
  • 简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手术治疗越来越普及[1],桡动脉在临床使用日渐增多,然而压迫导致腕部皮肤损伤情况不断出现,严重者术后一周皮肤破损尚未愈合,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因此,我科在2014年开始对加用透明贴预防桡动脉所致皮肤损伤进行了相关的对照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透明贴 桡动脉压迫器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动脉止血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患者4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3例和对照组209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止血止血;对照组采用弹性粘贴固定绷带止血。通过2组比较对照,寻找术后舒适、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经动脉止血进行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可减少术后穿刺部位的并发症,避免术后较长时间卧床及限制活动,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易止血,恢复快等优点,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 标签: 压迫止血器 冠脉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1例因"喘鸣3个月,加重伴气促1个月余"的3月龄患儿及1例因"反复咳嗽、喘息半年,加重20 d"的12月龄患儿住院治疗,经过肺部CT血管成像、心脏彩超及气管镜检查,诊断为无名动脉综合征(IACS)。IACS是引起婴幼儿反复喘鸣或喘息的重要原因,其常被漏诊。

  • 标签:
  • 简介:随着介入治疗的推广,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已成为一种诊断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DSA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1229型动脉止血压迫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动脉压迫止血器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应有动脉的护理方法800例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后应有动脉止血,取得满意的效果结果动脉止血止血效果达到99%(8/800),患者制动时间6-8小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穿刺点皮下血肿、感染等等。结论动脉止血是有效安全的,并且缩短患肢制动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动脉压迫器 止血 股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摸索脑血管介入穿刺处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2月~2012年10月所有进行脑血管介入的163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03例,支架60例。结果163例患者总体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552%,其中以穿刺处血肿为主,共5例,占306%,穿刺处皮下瘀斑2例,占122%,假性动脉瘤2例,占122%。结论做好介入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造影术 穿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肢抬高30度用于桡动脉止血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4例桡动脉止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采用术肢抬高30度进行治疗,以及对照组47例,采用术肢水平放置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对照组为19.1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74%,对照组为76.60%,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肢抬高30度有助于改善桡动脉止血的应用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术肢抬高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经桡动脉穿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路径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TR-Band止血和XEMEX止血进行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TR-Band组(n=55)和XEMEX组(n=55),观察两组患者止血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感。结果PCI术后使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带和XEMEX止血均能成功止血,止血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血肿、麻木、紫绀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疼痛感觉和皮肤压力性溃疡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桡动脉止血均能有效止血,使用TR-Band止血对穿刺口周围皮肤损伤小,疼痛的程度低,舒适程度较高。

  • 标签: PCI TR-Band止血器 XEMEX止血器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规范的护理行为对临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1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患者50例为A组,2012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患者50例为B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B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路径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的观察比较B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患者的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护理路径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压迫器
  • 简介:摘要目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yarterysyndrome,SMAS)在临床较为罕见,加上该病症状的非特异性,许多临床医生未能引起重视,误诊、误判率较高。为提高临床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认识以及准确诊断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X线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方法级特征。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或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活动后加重。上消化道双重造影显示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受阻,表现为纵行“笔杆征”压迹。右侧位或俯卧位症状可缓解。结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应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减少对本病的误诊。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十二指肠 笔杆征
  • 简介:摘要目的动脉止血与绷带包扎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期间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经股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使用绷带包扎进行止血30例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脑梗死患者经股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使用动脉止血组32例为实验组,比较两者止血完成6、12、24、48h采用Kolcaba舒适量表测评的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6、12h、24h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48h两组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动脉止血与绷带包扎比较,患者舒适度更高。

  • 标签: 动脉压迫止血器 脑血管造影术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动脉止血与绷带包扎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12月期间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经股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使用绷带包扎进行止血 30例为对照组, 2018年 1-12月脑梗死患者经股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使用动脉止血组 32例为实验组 ,比较两者止血完成 6、 12、 24 、 48h采用 Kolcaba舒适量表测评的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 6、 12 h、 24h 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术后 48h两组 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 ,动脉止血与绷带包扎比较 , 患者舒适度更高。

  • 标签: 动脉压迫止血器 脑血管造影术 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