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自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CSP患者596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分层抽样法、以既往剖宫产自然年分层纳入瘢痕子宫(剖宫产史)再妊娠为正常宫内妊娠(IUP)者1 19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孕产史、宫腔手术史及既往剖宫产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SP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596例CSP患者此次妊娠年龄为(34.6±4.4)岁,1 192例IUP患者此次妊娠年龄为(35.6±3.6)岁(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此次妊娠年龄<35岁、药物流产史、妊娠间隔<2年、妊娠间隔≥8年、剖宫产术前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术后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次≥2次及未临产剖宫产瘢痕子宫再妊娠发生CSP的相关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306(1.774~2.998)、1.629(1.102~2.407)、2.147(1.237~3.726)、1.474(1.110~1.957)、2.558(1.809~3.615)、8.020(5.966~10.781)、14.051(9.699~20.356)、2.683(1.930~3.731),均P<0.05。结论CSP发病与年龄、药物流产史、妊娠间隔、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次及剖宫产时机有关,其中剖宫产次≥2次及剖宫产术后宫腔手术史是CSP强相关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剖宫产术 妊娠 危险因素 宫腔手术 妊娠间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性干预,分析两组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瘢痕 妊娠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性干预,分析两组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瘢痕 妊娠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保守治疗时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保守治疗的剖宫产瘕痕部位妊娠患者60例。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出血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大于200ml,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小于或者等于200ml,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停经时间、妊娠包块大小、是否有胎心、瘢痕厚度、治疗前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甲氨蝶呤(MTX)用药方法等。结果: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超过200ml,为实验组,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低于200ml,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包块直径比对照组患者大。有胎心例数、治疗前β-HCG水平超过5000U/L例数、清宫术前β-HcG水平超过5000U/L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块直径大、存在胎心、治疗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过5000U/L、清宫术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过5000U/L,均为影响剖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多的因素。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保守治疗 出血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患者70例(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均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与病理检验结果对比,P>0.05;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类型对比,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诊断中,超声检查准确率较高且操作方便,优势明显,值得借鉴。

  • 标签: 超声 剖宫产 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37例、非瘢痕子宫妊娠产妇41例,纳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手术记录单、住院信息后,整理研究用数据,行临床对比研究。分析瘢痕子宫、非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治疗手术指标、恢复指标及孕产期、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孕产期、剖宫产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非瘢痕子宫妊娠者,且切口甲级愈合率低于非瘢痕子宫妊娠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再次剖宫产治疗中存在较高产后出血等孕产期、剖宫产并发症风险,且术后切口愈合质量欠佳,需加强上述问题的针对性临床干预措施,保障产妇剖宫产分娩安全。

  • 标签: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 剖宫产 非瘢痕子宫 临床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15例,AAA组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BBB组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BBB组患者手术情况明显优于A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而言,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具有良好效果,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情况有效、良好,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术后 子宫瘢痕妊娠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2020年2月-2022年2月间在我院诊治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所有患者行临床超声诊断,了解该手段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超声诊断显示,以上40例患者中38例确诊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准确率达95%(38/40),其中7例为妊娠囊部分向宫腔生长者,15例为妊娠囊完全嵌入瘢痕者,18例为瘢痕处混合型团块者;误诊率为5%(2/40)。结论:临床上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误诊率较低,因此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超声诊断 准确率 误诊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挑选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病房接收的4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的产妇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组。并把另外48例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参照组。两组产妇均接受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各项相关指标结果。结果:研究组产妇手术时间为(43.1±1.9)分,术中出血量(97.2±7.6)ml,恶露持续时间(26.5±2.4)天,且评分均长于参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6.25%),前置胎盘发生率(2.1%),子宫破裂发生率(4.16%),均高于参照组。结论: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得知,瘢痕子宫产妇进行二次妊娠剖宫产可加重产妇生产危险,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并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因此应引起产妇的重视,尽可能的避免剖宫产,提高产妇的生产安全系数及胎儿健康。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二次剖宫产 非瘢痕子宫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清宫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分组调查,分组方法采用的是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有患者人数为5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子宫动脉栓塞术,实验组应用的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指标较对照组更短,数据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 结论: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清宫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安全可靠,此方法具有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超声引导下清宫术 对比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超声早期诊断价值开展深入分析,判断超声早期诊断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电话随访我院诊断后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治疗后出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