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检验的基本方法。方法对50例有临床症状疑患前列炎患者开展了前列常规检验以及支原体培养,对一部分患者开展了衣原体检测以及细菌培养,将支原体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与正常组进行综合性对比,同时应结合CT检查结果对前列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论MP呈阴性还是阳性,前列中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变化无相关性。CT与MP阳性兼有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差异具有相关性,细菌培养阳性与正常前列当中的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PH值具有相关性。结论疑患前列炎患者需采用前列检测的方式开展有关项目的检验,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 标签: 前列腺液 检验 脓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前列炎的细菌感染状况和药物敏感程度。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经常尿频和排尿滴沥不尽,医生怀疑我患了慢性前列炎,一定要我检查前列。据说采集前列要通过肛门途径,很难受。必须要查前列吗?有这个必要吗?上海江先生前列前列所分泌,常规检查前列可以诊断是否患了前列炎。具体方法是:患者取站立弯腰位置,医生直肠指检进入患者肛门,在距离肛门缘4~5厘米处,利用食指的掌面,隔着直肠前壁按摩肠壁外的前列前列便会顺着尿道向外滴出,弃去第一滴,收集之后滴出者于玻璃片上,送化验室作常规化验。

  • 标签: 前列腺液检查 慢性前列腺炎 常规检查 直肠指检 直肠前壁 化验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良性前列增生(BPH)并发前列炎患者的前列白细胞介素水平和前列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本院2014年7月到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15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前列炎的情况、前列白细胞介素水平、总PSA(TPSA)和游离PSA(FPSA)及FPSA/TPSA。结果115例BPH患者中有76例并发前列炎,其中I级炎症37例、II级炎症25例、III级炎症13例。III级炎症组的炎症范围、炎症程度均显著高于I级、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级炎症组的IL-2、IL-6、IL-8、IL-10均显著高于I级炎症组、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II级炎症组的TPSA、FPSA显著高于I级炎症组、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FPSA/T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BPH并发前列炎患者的前列IL-2与PSA、FPSA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前列IL-6、IL-8、IL-10与TPSA、FPS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BPH并发前列炎是患者PSA升高的危险因素,且患者前列的IL-6、IL-8、IL-10水平与PS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临床可据此进行BPH并发前列炎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白细胞介素类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良性前列增生并发慢性前列炎的前列病原菌,并分析各类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检出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 良性前列增生并发慢性前列炎的老年患者标本 450 份, 对所有患者实施病原菌、致病菌耐药性检测。 结果: 450 份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 345 份,其中检测出 495 次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 278 次,革兰阳性菌 217 次。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均超过 85% ;革兰阳性菌对头孢类药物、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均超过 85% 。高血压、高血脂症、体重指数不是前列标本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因素( P > 0.05 );糖尿病、慢性肾病、泌尿系结石、年龄是前列标本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因素( P < 0.05 )。年龄大、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有泌尿系结石,是影响前列病原菌 感染 的独立因素( P < 0.05 )。结论: 老年良性前列增生并发慢性前列炎的前列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屎肠杆菌,且菌株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偏高,需针对 前列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独立因素,对老年患者展开合理检测。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病原菌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按摩中免疫球蛋白测定对于慢性前列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终点测定法测定103例慢性前列炎患者的前列中IgG、IgA含量以及IgA/IgG比值。并对白细胞水平与免疫球蛋白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IgG、IgA、IgA/IgG比值与白细胞的升高具有相关性,主要表现为IgG、IgA、IgA/IgG比值均有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由此可判定前列中免疫球蛋白测定可以作为慢性前列炎的诊断依据之一,可作为传统的前列白细胞计数和微生物分析的重要补充。

  • 标签: 前列腺炎 免疫球蛋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列免疫球蛋白测定诊断慢性前列炎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疑似前列炎的126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上述研究对象的IgA、IgG以及两者比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结果显示,IgA、IgG以及两者比值与白细胞的升高具有直接联系,其具体表现为IgA、IgG以及两者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结论结合本次实验数据结果可知,前列免疫球蛋白测定可视作为慢性前列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 标签: 前列腺液 慢性前列腺炎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列热敷贴治疗前列增生、前列炎及前列疾病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前列增生、前列炎及前列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75)实施前列热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I-PSS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白细胞计数;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I-PSS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增生、前列炎及前列术后患者通过前列热敷贴治疗,可降低疼痛,改善前列功能,提升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腺热敷贴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前列炎患者前列夜细菌菌谱分布情况,并对支原体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期能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发对收集的182例前列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支原体进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182例前列共分离出114株细菌,阳性率62.64%,其中革兰阳性球菌98株,革兰阴性杆菌16株。182例支原体阳性率为41.76%,其中药敏结果显示美满霉素(84.27%)、克拉霉素(82.13%)、强力霉素(80.16%)的敏感性最高。结论前列炎大部分由细菌和支原体感染所导致,且由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高治疗宜采用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和强力霉素。

  • 标签: 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 细菌菌谱分布 支原体药敏
  • 简介:前列连续ig30天,可显著抑制睾丸素引起大鼠的前列增生。连续ig5-7天,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对伤寒-副伤寒三联菌苗引起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

  • 标签: 前列宁液 前列腺增生 抗炎 解热 慢性前列腺炎 药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度前列增生患者先施行前列动脉介入栓塞再进行手术切除,评估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选取 13 例内腺体积> 70ml 的重度前列增生患者行高选择性前列动脉栓塞术,术后一周内行经尿道前列剜除术。术前行尿动力学评估,术中行出血量、手术时间评估,术后行自由尿流率,尿失禁恢复情况等评估。结果  13 例患者介入手术均获成功, 12 例在介入术后接受前列剜除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自由尿流率、排尿困难症状均获改善,均未出现无法恢复的尿失禁。结论  对重度前列增生患者,先期行高选择性前列动脉栓塞术,再择期行前列剜除术可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重度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介入栓塞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前列取出率及按摩情况与取出率的关系。方法:对需行前列常规化验检查的108例门诊首诊男科病人,采用已报道的腰部下弯站立位前列按摩的方法,增添按摩后阴茎海绵体部尿道挤压、前列部尿道挤压、不同按摩次数、不同按摩压力的取出量观察。结果:108例中,前列总取出率占97.2%,四圈内取出的占95.4%,触摩及轻中度压力取出占76.8%,≥100μl取出量的占75%,有前列炎的占51.9%。结论:按摩方法得当,前列取出率可达97.2%;前列按摩一般四圈已足够;多数可以通过触摩及轻中度压力取出前列

  • 标签: 前列腺按摩 前列腺液 收集方法 结果分析
  • 简介:前列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1992年元月以来,我们用济南军区91医院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川参通注射”行前列局部注射进行治疗,经260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年龄最小者46岁,最大者85岁,病程最长者30年,病程最短者2年。经1~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120例随访6个月至1年,并经B超检

  • 标签: 川参通注射液 治疗前 夜尿 肛门指诊 前列腺体 军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