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伤叙事创伤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创伤叙事中的叙述者往往既是叙述者,也是创伤事件的直接或者间接经历者,由于受到创伤影响所产生的各种精神问题,一般受创的叙述者们会采用一种混杂的叙事手法来对创伤事件进行表征再现,如倒叙、重复等。本文便从大体按照创伤叙事的发展顺序,讲述了前期从精神分析领域所总结的创伤研究的特点以及后期兴起的殖民创伤和对后殖民文学的创伤研究,最后,本文指出了创伤叙事目前存在的叙事真实度的问题。

  • 标签: 创伤叙事 创伤 叙事学 创伤理论
  • 简介:杜拉斯充满创伤的童年经验是激发她创作的内驱力,她的写作既是对个人创伤、家庭创伤的书写,又是对集体创伤、历史创伤的承载与见证。她对创伤的反复书写既呈现了创伤侵入和重复的典型症候,又表现了创伤和再现之间的矛盾。这种治疗性写作,凭借书写和回忆将创伤文字化,既宣泄情感、治疗创伤,又见证创伤、反思创伤。杜拉斯在对创伤的反复言说中愈合了伤口,实现了自我救赎,她的文字表现出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道德关怀。

  • 标签: 童年经验 创伤叙事 自我救赎 见证创伤
  • 简介:摘要《发条橙》通过描写主人公,一个恶少,被改造成一个“被迫向善”丧失自由意志和道德选择权的“非人”的过程来表现作品的创伤主题。作品对于表现主人公的创伤症状——癔症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高压僵化统治的悲惨后果。本文试图从创伤叙事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解读。

  • 标签: 发条橙 创伤 癔症 语言游戏
  • 简介:创伤者对过去创伤性情景的强迫性召回常常以记忆的变形、扭曲和伪装的形式出现,这就给如何评价创伤叙事带来了难度,也把创伤研究和历史叙事及文学叙事联系在了一起。本文讨论一种被认为适合于创伤叙事的写作方法,即“不及物写作”,对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贝雷尔.兰(BerelLang)、海登.怀特(HaydenWhite)、多米尼克.拉卡普拉(DominickLaCapra)、卡西.卡鲁思(CathyCaruth)、安妮.怀特黑德(AnneWhitehead)等学者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探讨了创伤研究的文学意义。

  • 标签: 创伤 不及物写作 证词 中间语态
  • 简介:摘要:在美国图像小说中,创伤叙事是这些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创伤叙事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和历史关照。它涉及到人性,社会和民族问题,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美国图像小说中大量作品探讨虐待、家庭暴力等个人创伤,性别和种族歧视的社会创伤,以及战争和屠杀等民族和国家的创伤创伤叙事不仅表征创伤,并通过图文并叙的形式再现创伤,同时本文也旨在探讨通过创伤记忆的再现实现疗愈创伤的可能性。

  • 标签: 创伤叙事  创伤表征 创伤再现  创伤疗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叙事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该院在2021年9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中自由抽取患者70例,患者可自由加入对照组(35例)或观察组(35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叙事护理,以两组患者干预后创伤后成长评分、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之后统计比较观察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创伤后成长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97.14%vs80.00%),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叙事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将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提升上来,并赢取患者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叙事护理 创伤性骨折患者 创伤后 成长
  • 简介:摘要:《上海孤儿》是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隐含着强烈的空间意识。本文运用叙事理论家加布里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将小说《上海孤儿》的空间呈现划分为三个层次 : 地形空间、时空空间和文本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对小说中对个体创伤及民族创伤的描写进行分析。

  • 标签: 《上海孤儿》 创伤 佐伦 叙事空间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叙事护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3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n=26,叙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躯体化(2.35±0.33)、强迫性(1.71±0.41)、人际关系敏感(1.44±0.50)、抑郁(1.22±0.12)、焦虑(1.54±0.31)、恐惧感(2.26±0.09)等各项心理健康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叙事护理模式 创伤骨科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目前,创伤研究作为跨学科的焦点,已经成为多学科关注的对象,把创伤作为主题和结构,已成为作家在叙事中的偏爱。电影的叙事方式基于文学作品创作的构建之上,它集图音声貌景等综合感官因素于一体,带给观众直接的感官冲击与震撼,呈现出更优于文本创作的多维时空立体叙事体现。

  • 标签: 女导演 音声 文本创作 作品创作 唐山大地震 影视评论
  • 简介:9·11后产生新的社会形态与个人及文化想象的互动,为9·11小说的创伤叙事文本注入了新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9·11小说创伤叙事对9·11事件作为跨国的“疾病的隐喻”给予了充分再现,是对美国集体创伤及集体记忆的构建,同时9·11小说自身就是具有治愈功能的叙事,通过文本叙事伦理自身所具有的治愈功能实现.此外,9·11小说还再现了政治事件对个人空间的介入及其影响,在构建文化创伤的过程中,9·11小说家既无意识地迎合了美国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也对美国政治进行了反思.

  • 标签: 11小说 创伤叙事 治愈 政治指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康复期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叙事护理的作用。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4例创伤后应激障碍康复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叙事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研究组护理后的应激障碍评分更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康复期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叙事护理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服务水平,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叙事护理 不良情绪 应急障碍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康复期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叙事护理的作用。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4例创伤后应激障碍康复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叙事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研究组护理后的应激障碍评分更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康复期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叙事护理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服务水平,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叙事护理 不良情绪 应急障碍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文章分析了多部热播韩国偶像剧中创伤型男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创伤来源及表现特征,从增强戏剧性、彰显女性意识和提高收视率三个方面探讨了创伤型男主人公设置的意义与作用,从男权文化对女性文本的渗透和对受众的影响两个方面对这类人物设置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反思,以《太阳的后裔》为例探索打破局限性的新思路。

  • 标签: 韩剧 韩国偶像剧 灰姑娘 创伤性男主人公 心理创伤
  • 简介:图像叙事中的叙事者包括:图像作者、叙述者、隐含作者。图像叙事视角由图像作者与故事的位置关系、观察点来确定,大致可以类分为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复合视角。区分不同视角是把握图像叙事的基本要求,以免被片面或表面的图像现象所迷惑。

  • 标签: 图像叙事 叙事者 叙事视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茫茫藻海》里的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是一个创伤叙事的完型人物。在她的身上既有童年时代因为家境窘迫而遭受朋友嫌弃和背叛产生的创伤,又有结婚之后受到丈夫罗切斯特的侮辱和虐待积累的痛苦;同时在安托瓦内特生活的这个西印度群岛上,她也找不到归属感,当地白人笑话和歧视她们一家;黑人也对她充满了敌意和仇恨;男权文化在她生存的环境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她被这种文化控制的社会深深地折磨过。安托瓦内特最后的疯狂以至于毁灭还和她母亲安妮特通过幽灵形式传递的创伤密不可分,安妮特一生都生活在巨大的不幸之中,白痴的儿子因为当地黑人纵火而死在眼前,丈夫梅森更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在妻子最需要他的时候将她抛弃,任由别的男人监禁、强暴,最后导致疯狂而亡。安托瓦内特对于母亲的创伤感同身受,最后走上了一条令人无限同情的不归之路。

  • 标签: 《茫茫藻海》 安托瓦内特 创伤 完型
  • 简介:李玉导演,范冰冰、冯绍峰主演的电影《二次曝光》,采用离奇曲折的电影叙事方式,分段式的影片结构,在类型上糅合了奇案、心理、爱情、幻觉、悬疑等多重元素,在文艺片与商业片的转型中游刃有余,被张艺谋评价为导演李玉的"野心之作"。

  • 标签: 叙事方式 精神分析 电影 曝光 幻觉 创伤
  • 简介:与诗体相比,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叙事具有特殊性。作为受难者的词人,对惨痛的灾难记忆往往采取忽略细节和视角转换的方式,来隔离创伤性记忆带来的痛苦。同时,词委婉含蓄的文体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具有伤害性且有损审美性的场景描写。出于自我保护本能的应激心理与更高层次的审美心理共同作用,形成了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特殊叙事方式。

  • 标签: 唐宋词 战争灾难 叙事模式
  • 简介:作为历史知识、现实诉求和课程变迁的结果,创伤叙事普遍存在于各国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创伤叙事创设出一种影响系,导致民族主义情绪的产生,不利于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同生存。只有树立面向未来的课程知识观,批判性的教学意识,人类才能逐渐摆脱创伤性记忆的束缚。

  • 标签: 课程与教学 创伤叙事 民族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