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8月~2000年8月,我院外科共收治腹壁手术切口形成的病人12例.均通过彻底清除内坏死组织,感染线结和异物,搔刮,除去不健康的肉芽组织或行切除,再以3%双氧水加0.5%灭滴灵彻底冲洗创口,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例腹壁 切口窦道 形成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臀部肌性多因各种注射、创伤、手术等原因所致,一般位置深,周围组织纤维化,长期不能愈合。1984年至1993年我们对38例患者用手术清创和择期减张缝合的方法进行了处理,效果满意。1一般情况:本组病人男12例,女26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2岁;病程最长18个月,最短2个月。

  • 标签: 减张缝合 手术清创 组织纤维化 肌肉注射 二期缝合 皮内连续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尾切口改良缝合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自2012年以来对诊断明确的19例患者采用改良缝合法缝合切口,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切口全部1期愈合。结论该缝合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切口美观,效果确切。

  • 标签: 骶尾窦 切口 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跗骨切口及“L”形切口行SanderIII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切口愈合与功能恢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SanderIII型的跟骨骨折病患56例(男33例,女23例)。平均年龄36岁(19~54岁)。跗骨切口组(A组)25例,“L”型切口组(B组)31例。对比研究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情况,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AOFAS评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73,t2=1.079,P>0.05),但A组病患伤口并发症较B组发生率低,中度、重度伤口并发症患者较B组少(k=8.271,P<0.05),结论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切口在伤口愈合方面优于传统切口,而手术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两组无明显差异。

  • 标签: 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研究跗骨切口与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40例采用外侧L型切口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作为A组,选择同时期40例选择使用跗骨切口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作为B组。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7.5%显著高于A组,P<0.05,差异显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提示观察组更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选择使用跗骨切口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康复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跗骨窦小切口 外侧L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不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患者先行DSA下造影,明确病变范围后置留导管行臭氧内注射。臭氧浓度为30ug/ml,总量约15~30ml,随后即用医用透明膜覆盖15分钟,每日1次,7~15天为1个疗程;随后按外科常规冲洗换药处理。结果16例患者痊愈,1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具有疗效显著,简单安全等优点。

  • 标签: 臭氧 感染 窦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藏毛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毛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样本资料为40例骶尾部藏毛患者,在2019.01~2022.01治疗时间段,顺序编码分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20(传统皮瓣转移),实验组/20(藏毛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相较患者(1)围术期指标;(2)VAS评分。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围术期指标、VAS评分改善价值显著,(P<0.05)。结论:藏毛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毛,临床疗效显著,积极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藏毛窦窦道切除 菱形皮瓣转移 骶尾部藏毛窦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刮除+口黏膜电灼术对早期膀胱阴道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例女性患者,分别为剖宫产术后1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2例、子宫全切术后2例,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均有液体自阴道不自主流出,术前经膀胱尿道镜检查及阴道美蓝试验确诊膀胱阴道瘘,均为单一瘘口,膀胱尿道镜下瘘孔直径0.5~1.0cm,术前3d清洗阴道并排除泌尿系及会阴部感染,5例随即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膀胱阴道瘘刮除+口黏膜电灼术,其中1例二次行口黏膜电灼术,术后均给予敏感抗生素3d,留置尿管2周。结果手术时间约为30~6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平均10mL。围手术期未见重大并发症。4例术后无阴道漏尿;1例阴道漏尿症状明显减轻,二次行口黏膜电灼术,术后无阴道漏尿症状发生。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刮除+口黏膜电灼术治疗早期膀胱阴道瘘,具有创伤小、简单易行等特点,可在早期进行,疗效确切。

  • 标签: 膀胱阴道瘘 窦道刮除 黏膜电灼 手术
  • 简介:上腹部腹膜后手术常遗留慢性,一般症状不严重,但长期不愈,并常有复发性急性发作,威胁生命,处理很困难。下面介绍一些经验,供参考。一、上腹部腹膜解剖特点腹膜腔分为大囊小囊,以横结肠系膜及大网膜为界。①小囊内腹膜后有胆、胰、十二指肠等消化液分泌器官及管道,穿孔即可形成分泌性瘘管。分泌物有腐蚀性,能损害周围器官,发生二期迟发性穿孔,使情况复杂化。②大囊包括游离肠管及系膜,从右上腹屈氏韧带至回盲交界固定于腹后壁。使大囊又分为左右两侧。左侧低位引流至盆腔,右侧低位引流至右腹股沟。两侧交通自由,感染常为全腹膜炎。肠管广泛粘连可形成多发脓肿,互相引流不畅,影响的愈合。

  • 标签: 腹部手术后 慢性窦道 腹膜后手术 横结肠系膜 分泌器官 低位引流
  • 简介:摘要顾名思义,仅在皮肤表面形成缺口,排除炎性物质,长期不愈合的内在性盲管。的形成都有其复杂的原因,总的来说有感染、外伤、手术三大类。其中又以感染所致的最为常见,特别是结核感染所形成的,经久难愈,长期渗出。道外观虽小,但由于其病程缠绵、愈合困难的特点,给个人及家庭都会带来巨大的压力。结核病又称痨病,从发明抗结核药物以前一直属于难以治愈的疾病,可见其顽固复杂的疾病特性,同时也说明结核性问题的困难程度。进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种方法陈出不穷,特在此就近年来结核性治疗技术的进展汇总报告。

  • 标签: 结核 窦道
  • 简介:目的分析骶尾部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7例骶尾部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2~59岁。采用手术治疗,术式依病灶而定。比较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其预后。结果7例患者均行单纯一期切除缝合,术中亚甲蓝染色保证完整切除。2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表皮样囊肿,均为中年女性;5例为藏毛,年龄22~28岁(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术后复发。结论骶尾部病因不同,可依据年龄、分泌物性状、有无局部外伤及手术史等给予诊断,表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等保守治疗无效,需及时手术,对于多口或手术失败的藏毛,建议行off-midline手术,目前认为"裂上提"效果较佳,单口藏毛及其他病因可根据情况采取单纯一期切除缝合。

  • 标签: 骶尾部窦道 藏毛窦 表皮样囊肿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脊柱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1991年5月~2003年10月对41例合并的脊柱结核的患者,采用连续三次分泌物细菌培养无混合菌感染,行一期与结核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术中取中段,结核脓肿,破坏椎体死骨组织再次细菌培养,所有病例均未见混合感染。

  • 标签: 病灶清除植骨 脊柱结核 融合内固定 手术治疗 窦道 结核病灶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跟骨骨折患者接受经跗骨切口与经外侧L型切口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借助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抽样,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42例患者经跗骨切口实施手术治疗,为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另外42例患者经外侧L型切口实施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跗骨组、L型组术后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跟骨长度、Bohler角、Cissane角均优于术前,P<0.05,但术后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跗骨组手术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高于L型组(t=5.267 8,P<0.05);跗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L型组发生率19.05%(χ2=4.086 5,P<0.05)。研究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跟骨复位丢失、踝关节和距下关节退变性OA的情况,结果提示跗骨组患者随访6个月跟骨复位丢失率优于L型组(χ2=4.200,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接受经跗骨切口的手术治疗能够减轻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跟骨 跗骨 骨折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跗骨切口钢板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 45 例 Sanders Ⅱ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采用随机数列法分为对照组( n=23 , 外侧扩大“ L” 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与研究组( n=22 , 跗骨切口 钢板 螺钉内固定 ),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跟骨宽度、 Bohler 角及 Gissane 角均得到改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P > 0.05 );研究组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P < 0.05 ),但术后随访 AOFAS 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 跗骨切口钢板螺钉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高等优势,在 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疾病特征,降低 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 跟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跗骨切口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京山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5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对照组(21例)和实验组(24例)。对照组行传统外侧延长“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行跗骨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Maryland足部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腓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发生率。结果:手术后两组Maryland足部评分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ohler角对比,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Gissane角对比,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费用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促使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恢复患足功能,且可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 标签: []跗骨窦切口 跟骨骨折手术 住院时间 治疗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跗骨切口治疗法,讨论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患者70例,采用微创跗骨切口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率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治疗时,采用微创跗骨切口手术,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尽早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跗骨窦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