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细菌内毒素检查是静脉、鞘内给药药物以及放射性药物等质量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论述。

  • 标签: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机理 预实验 特殊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对于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感染脓毒症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存活和死亡)和病情严重程度(局部感染、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PCT及内毒素水平,比较PCT和内毒素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epsis-relatedorganfailureassessmentscore,SO-FA)的相关性,并比较PCT、内毒素和两个临床评分系统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根据不同评分及预后分组,各组之间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与两个评分系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内毒素与评分系统无显著相关。PCT、内毒素、APACHEⅡ和SOFA评分对于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5.7%、56.3%、86.7%和86.0%。结论PCT较内毒素能更好地评价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降钙素原 内毒素 脓毒症 腹腔感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伊立替康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伊立替康注射液进行研究。结果本品稀释20倍以后,可消除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凝集反应的干扰;按拟定标准检验,采用2个厂家的鲎试剂分别对3批伊立替康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其结果和家兔热原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伊立替康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查。

  • 标签: 伊立替康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检查 干扰试验
  • 简介:近期农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78号》。内容是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注册办法》规定,农业部组织制定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内毒素和总蛋白测定法。

  • 标签: 农业部公告 灭活疫苗 测定法 总蛋白 内毒素 口蹄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脑膜炎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经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11天大鼠,经小脑延髓池进针,注射浓度为3×108cfu/ml的脑膜炎奈瑟球菌混悬液,复制脑膜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生素治疗组(氨苄青霉素钠200mg/kg)、穿心莲内酯组(50mg/kg)、激素组(地塞米松1mg/kg)。连续给药6天后观察各组的存活率、平均最高体温增量、血浆脂多糖水平、血清TNF-α、IL-6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定脑膜组织p65和IκBα表达水平。结果:50mg/kg穿心莲内酯和激素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抗生素组,平均最高体温增量、血浆脂多糖水平、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65表达水平低于模型和单用抗生素组,而IκBα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和单用抗生素组。结论:穿心莲内酯对脑膜炎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经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毒素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B炎症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穿心莲内酯 脑膜炎奈瑟球菌 脂多糖血症 核因子-B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与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6,12个月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列入生存组与死亡组,根据有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结果计算两组iMELD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分析血清内毒素与iMELD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中的相关性.结果随访3个月,5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的iMELD评分分别为(39.26±7.29),(49.29±8.63)分,CTP评分分别为(9.32±2.12),(12.03±2.75)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9.21±2.24),(15.39±5.1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2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iMELD评分分别为(41.35±8.03),(52.18±10.37)分,CTP评分分别为(9.78±2.05),(12.93±1.99)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8.96±2.41),(16.43±6.0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19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iMELD评分分别为(40.74±6.38),(52.29±8.53)分,CTP评分分别为(10.01±2.23),(13.27±1.69)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8.53±2.34),(16.52±6.08)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52,标准误为0.048,95%可信区间为0.790~1.022.i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48.00分,iMELD评分增高患者死亡风险增加;血清内毒素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1.00ng/L.结论血清内毒素水平与iMELD评分对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内毒素类 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
  • 简介:采用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种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含量.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出限分别为1.65×10-3,5×10-3,1.65×10-3和5×10-3ng;平均回收率为82.2%-89.6%;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6%-0.61%;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7%-0.54%.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现性好,可以满足黄曲霉毒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法规需要.

  • 标签: 柱后光化学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 黄曲霉毒素 中药材
  • 简介:2013年猪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较2012年有所减轻,从侧面反映了大中型企业原料品控加强,霉菌毒素防控更趋于科学与理性。小型企业在品控与采购方面相对处于劣势,霉菌毒素防控难度高于大中型企业。

  • 标签: 霉菌毒素污染 猪饲料 检测报告 大中型企业 中国 小型企业
  • 简介:面色暗沉、脸部浮肿……美容人士将这些皮肤问题都归咎于毒素。于是,美容界刮起了面部排毒旋风。我们的脸上真的有那么多毒素需要排出吗?涂涂抹抹就真能排毒?排毒之后我们就能拥有白皙细嫩的肌肤吗?今天,我们就带着你走访几大专家,一起来看看肌肤的毒素到底从何排起!

  • 标签: 毒素 肌肤 皮肤问题 脸部浮肿 排毒 美容
  • 简介:2013年的养猪行业,虽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但总体来讲还算平稳。回顾2006年“无名高热”莫名其妙地突起;2009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暴发;20112012年“病毒性腹泻”毁灭性的打击,让养猪人时刻处于恐慌之中。在听惯了主流流行病学专家们的论调后,突然听到“底色病”这一理论,不禁眼前一亮,当然,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

  • 标签: 霉菌毒素 病毒性腹泻 无名高热 高致病性 流行病学 蓝耳病
  • 简介:对于奶牛场来说,健康、繁殖和奶产量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很多牧场往往过于强调奶产量,对牛群健康和繁殖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而最终使得牛群的产量也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在关注牛群的健康和繁殖问题时,霉菌毒素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并加以管理的问题。

  • 标签: 风险管理 霉菌毒素 奶牛场 牛群健康 繁殖问题 奶产量
  • 简介:饲料霉变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霉菌毒素,可造成高达10%的经济损失,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不但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

  • 标签: 霉菌毒素 中毒症 诊治 奶牛 畜牧业生产 典型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液质联用(LC-MS/MS)技术,建立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定量检测方法,对市场中的农产品进行分析。方法样品粉碎后经乙腈水(84+16)提取,不经免疫亲和柱净化,氮吹浓缩定容后过0.22μm滤膜。滤液经反向C18柱分离,以0.1%甲酸水-甲醇作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4种黄曲霉毒素。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结果4种毒素在各自的定量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回收率>80%,且与经免疫亲和柱净化相比,具有较高的回收率。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灵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多种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

  • 标签: 液质联用技术 农产品 黄曲霉毒素
  • 简介:摘要微囊藻毒素可以特异性作用于肝脏,引起肝脏损伤,进而导致肝癌发生,本文对微囊藻毒素肝脏损伤作用特点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微囊藻毒素可明显损伤肝脏细胞,影响肝脏细胞形态的完整性,同时影响肝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引起细胞内酶学改变。另外,藻毒素对DNA可造成损伤,进而影响肝脏功能,造成肝脏损伤。其机制包括抑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P1和PP2A活性,使体内蛋白质过磷酸化;引起肝细胞内活性氧类(ROS)如过氧化物、羟基增加,造成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抑制肝细胞GJIC功能。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肝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的特点及效果评价.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78例面部皱纹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46岁,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面部除皱,包括额纹48例,鱼尾纹30例.注射前及注射后1、3、6、9个月分别照相,比较面部皱纹变化情况,结合患者自我感觉等指标,综合分析A型肉毒毒素注射除皱的近期效果.结果所有78例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医患双方就术后效果共同进行评价,注射部位皱纹消除明显,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疗效良好,安全方便,副作用少,术后满意度高.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注射治疗 动力性皱纹 面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饮酒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有何影响进行试验研究。方法进行取样研究,我们在按饮酒时间后,按照时间段来分,在0-12小时、12-24小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进行比较。A组(0-12H)100组数据,B组200组,还有没有饮酒的患者300人,结果采用数据进行统计。结果饮酒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有很大的影响。结论饮酒时间离近,皮试的结果阳性率比饮酒时间越长相比就高。

  • 标签: 饮酒时间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假阳性的措施。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患者中选出326例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63例)和对照组(163例)。观察组采用新的综合措施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措施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比较两组出现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假阳性的数据。结果观察组出现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阳性为1.84%,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阳性的1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时严格按照新的综合措施中的操作规范执行,能够大大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过敏试验结果的假阳性率,增加患者的用药机会和安全,同时也为患者减少了经济负担。

  • 标签: 降低 破伤风抗毒素 皮肤过敏试验 假阳性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