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脊椎切除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筛选 2018年 2月 -2019年 11月我科室收治的脊柱肿瘤患者 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脊椎切除治疗,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包括中血压控制、脊髓功能保护、完善手术隔离、药物浸泡野等,分析手术时间、中失血量、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康复状况。结果:分析: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在 25—36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 308.4±13.4) min;中失血量在 850-3050ml,平均中失血量为( 1620±50)ml;中输血量在 800-2080ml,平均中输血量为( 1580±50) ml;术后患者恢复状况良好,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1例合并肾癌患者术后 3个月发生其它部位转移死亡,其他患者随访康复良好。结论:在脊柱肿瘤进行脊椎切除患者中采用系统护理方式,手术指标良好,术后康复状况较好,在临床中的护理价值显著,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全脊椎切除术 脊柱肿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后路脊椎整块切除治疗下腰椎(L4、L5)转移性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23例行手术治疗的下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57.9±10.8)岁(范围37~74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脊椎整块切除、钛网植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统计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况评分,患者术前、术后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局部复发情况及患者生存期。结果本组2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6~56个月),至末次随访仍有3例存活,其平均随访时间为(37.3±11.7)个月,其中1例出现局部复发,但仍带瘤生存。手术时间(258±96)min(范围155~510 min);中出血量(1258.7±528.6)ml(范围750~2 500 ml);术后住院时间(18.4±4.6)d(范围10~30 d)。VAS评分由术前(7.4±0.8)分改善至术后1个月(2.6±0.6)分,ECOG评分由术前(1.6±0.9)分改善至术后6个月(0.9±0.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出现术后急性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3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随访期间出现钛网移位。结论一期后路脊椎整块切除治疗下腰椎转移性肿瘤是可行的,虽然因为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该式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但远期随访效果满意。

  • 标签: 腰椎 转移瘤切除术 功能恢复 内固定器 随访研究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本次对腹腔镜子宫切除、阴式子宫切除治疗 应用在妇科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 方法: 纳入本文的研究对象 92 例主要是选取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期间妇科收治的需进行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经治疗时间先后展开组别归纳,每一组例数 =46 例。一组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进行治疗(常规组),一组接受阴式子宫切除进行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 效果 。结果: 观察组在诊疗过程其手术操作时间比 常规组短 ,而中出血量比常规组少, 组别间结果数据分析和对比中有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LCP)被认为是治疗胰腺颈部及近端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可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胰腺组织和术后内外分泌功能。相对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了胃肠道、胆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相对于远端胰腺切除保留了更多胰岛细胞、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保存了脾脏的免疫、抗感染和凝血功能。手术要点是要准确把握手术指征、精细的胰腺断端处理及规范的胰腺重建方式,手术盲点是注意胰漏发生率及出血风险增加。但LCP是安全可行的,既满足了微创的需要,又保留了术后胰腺功能,手术疗效确切,制定并推广标准手术程序可使这些患者受益更大。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 胰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直肠系膜切除(TME)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接受TME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TaTME组41例,TME组42例;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胃肠指标、肛门功能评分等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或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行log-rank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TaTME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TME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TME组(P<0.05)。TaTME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小于TME组19.0%(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TaTME组优于TME组(P<0.05)。术后6个月,TaTME组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明显低于TME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肛门功能Kirwan分级比较,TaTME组肛门功能良好率优于TME组(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术后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中安全、可行,其整体疗效优于TME,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外科胆囊结石切除手术中使用 腹腔镜 次胆囊切除和 逆行胆囊切除,观察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8 月,并且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使用 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和治疗组采用 腹腔镜 次胆囊切除。 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后,在治疗效果中出现的并发症、肠胃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腹腔每天引流量没有差异,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P>0.05 ),数据无差异;在两组使用的手术时间,手术中补充液体量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有差异,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数据有差异。 结论 : 腹腔镜 次胆囊切除 治疗胆囊结石 效果更加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次全胆囊切除术 逆行全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子宫切除不同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经腹部子宫、经阴道子宫以及腹腔镜下子宫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 93例,均为 2018年 1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收治。并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 31例接受经腹部子宫进行治疗的纳入 A组,接受经阴道子宫治疗的 31例纳入 B组,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进行治疗的 31例纳入 C组。对比这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从手术时间上比较, A组明显短于 B组与 C组,差异显著( p<0.05);从术后排气时间上比较, B组与 C组均短于 A组,差异显著( p<0.05);从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上比较, B组与 C组明显短于 A组,差异显著( p<0.05);从住院时间上比较, A组明显高于 B组与 C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以及腹腔镜下子宫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不同方式 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和次切除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2018年8月-2020年6月抽取我院58例甲状腺癌患者,接受甲状腺的29例为普通组,接受次切除的29例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手術指标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出血量为(24.75±4.83)mL,手术时间为(35.18±5.79)min,切口长度为(3.08±0.64)cm,术后镇痛时间为(13.51±3.04)h,均优于普通组,P

  • 标签:   甲状腺癌 次全切除术 甲状腺全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甲状腺切除或近切除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8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状腺近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钙离子及甲状旁腺素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近切除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除术 近全切除术 甲状旁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系统化护理在甲状腺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11月我院收治的 5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麻醉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后,观察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05)。观察组无痛率为 60.0%(15/25),高于对照组的 2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将系统化护理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可降低患者血压及心率波动程度,减轻疼痛。

  • 标签: 甲状腺 次全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中切开回结肠血管蒂下缘系膜进入正确层面,处理回结肠血管并清扫203组淋巴结;继续扩展右结肠后间隙,处理右结肠血管并清扫213组淋巴结,处理中结肠血管并清扫223组淋巴结;裁剪右侧半大网膜及横结肠系膜,游离结肠肝曲,向下游离整个右半结肠;腔镜下行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标本装袋后取出。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免疫功能指标、远期生存情况(局部复发、远处转移、1年生存、3年生存)。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淋巴清扫量多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两组CD4+、CD8+、CD4+/CD8+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略低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术后免疫功能,与常规手术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肺癌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和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共34例设立为研究组,将接受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共37例设立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均予以围期护理模式,针对两组术后有关指标予以观察比较工作。结果:研究组镇痛有效率向常规组作出比较后,发现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体温、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出现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向常规组作出比较后,并未发现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围期护理模式配合实施于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或是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群体中,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同时,保证术后康复质量。

  • 标签: 经脐单孔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传统腹腔镜 临床护理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切除后的护理方案。方法:通过术前治疗,术后有效、专业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 32例肺结核切除患者全部好转出院。 结论:通过有效、专业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肺结核切除患者康复。

  • 标签: 肺结核 全肺切除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肾病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行清扫式甲状旁腺切除(dissection parathyroidectomy,dPTX)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民航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95例维持性透析肾病患者SHPT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2例,女性103例,年龄23~77岁。首次手术167例,外院术后持续性或复发性SHPT再次手术28例。采用dPTX切除全部甲状旁腺,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移植。比较手术前后症状缓解程度,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195例患者共切除增生的甲状旁腺804枚。其中中肉眼识别且位置明确的甲状旁腺765枚,位于双侧气管食管沟内577枚(75.4%),异位甲状旁腺188枚(24.6%)。中肉眼未识别出、位置不明确而在清扫组织标本中病理检出的甲状旁腺39枚(4.9%),来自22例患者(11.3%)。额外甲状旁腺患者的发生率为14.4%(28/195)。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半年所有患者骨痛、皮肤瘙痒症状全部缓解,肌无力、不宁腿、贫血及睡眠质量均明显改善。术后半年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70.31±60.12)pg/ml、血钙(2.13±0.22)mmol/L、血磷(1.17±0.27)mmol/L均较术前[分别为(1 501.02±167.26)pg/ml、(2.40±0.32)mmol/L、(2.27±0.50)mmol/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82、2.325、7.326, P值均<0.01)。术后半年血红蛋白(120.32±10.63)g/L和红细胞压积(39.20±3.21)%较术前[分别为(104.11±15.17)g/L、(31.25±5.1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2、18.37,P值均<0.05)。结论dPTX治疗维持性透析肾病患者的SHPT安全可靠。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 终末期肾病 外科治疗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次切除病人的中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9月— 2019年 9月来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次切患者 1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护士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手术器械检查及中护理。结果: 36例病人均获良好的手术护理效果,取得手术成功,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结论:甲状腺手术病人颈部解剖复杂,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加强中护理措施,是配合手术者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预防各种护理缺陷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肠癌经肛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常规直肠系膜切除(TME)的功能学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49例行taTME和478例行常规TME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行1∶1匹配,成功匹配36对患者。匹配后taTME组、常规TME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0.5(16.0)、60.5(13.0)岁[M(QR)],男性患者比例分别为66.7%(24/36)、55.6%(20/36)。采用EORTC QLQ-C30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联合Wexner便秘评分评估排便功能,国际前列腺功能评分(IPSS)评估排尿功能,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分别评估男性和女性的性功能,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7(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PHQ-9)评估心理状态。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或McNemar检验进行配对资料的组间比较。结果taTME组和常规TME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均无差异(P均>0.05)。taTME组出血量更多[100(100)ml比80(50)ml,U=424.5,P=0.010],预防性造口率更高[96.9%(31/36)比63.6%(21/36),χ2=11.218,P<0.01],住院总费用更低[74 297.7(16 746.4)元比91 781.3(26 228.4)元,U=413.0,P=0.008]。两组患者排便及排尿功能无明显差异(LARS量表评分:Z=-0.513,P=0.608;Wexner便秘评分:Z=-0.992,P=0.321;IPSS:Z=-1.807,P=0.071)。taTME组和常规TME组患者心理状态GAD-7评分有差异(Z=-2.311,P=0.021),具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分别占26.7%(8/30)和46.9%(15/32)。结论taTME较常规TME手术出血量及预防性造口率明显增加,但术后排便、排尿功能,以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无明显差异,taTME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广泛性焦虑障碍。

  • 标签: 直肠肿瘤 排尿 性功能障碍,生理性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切除是中央型肺癌的一种治疗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组织需要切除一侧肺组织,其导致结果包括:(1)肺容积减少及肺通气换气量减少;(2)肺血管床减少及由此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加;(3)健侧肺门与纵隔移位及由此引起的肺通气,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4)与局部血供不良,术后低氧,局部张力增高等危险因素相关的气管残端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愈合不良,及可能出现的支气管胸膜瘘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瘘。这导致切除相比较保留肺功能的肺切除术后并发症风险有所增加。但并不意味着要退而求其次,放弃其在肺癌治疗中其他手术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肿瘤学治疗效益。术前精准评估患者肿瘤与淋巴结情况及手术可切除性、心肺功能,挑选出能够最大程度获益于该手术方式的患者;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麻醉通气中造成的肺损伤,中避免膈神经、喉返神经、迷走神经肺支等神经损伤,降低如支气管残端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周围血供不良等引起残端或吻合口愈合的风险因素;优化术前、中、术后管理中的气道管理、呼吸机管理、液体管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肺支持、自主咳嗽、早期活动等。可能会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挥一种手术方式本身在肿瘤学治疗中带来的效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切除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16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我院接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 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甲状腺患侧腺叶切除,研究组为甲状腺切除,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值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针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可优先选择甲状腺切除治疗,清除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术 甲状腺 微小癌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根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 2017年 8月至 2019年 7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 76例,分观察组 38例(结肠系膜切除)和对照组 38例(传统根治),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对照组多,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5.26%,低于对照组 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结肠系膜切除用于结肠癌根治中可有效清除淋巴结,促进术后恢复,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结肠癌;结肠系膜切除;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otal mesocolectomy in radical operation of colon cancer. Methods: from August 2017 to July 2019, 76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8 cases)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whil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ime of first exhaust and hospitaliz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26%,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1.05%) (P < 0.05). Conclusion: total mesocolectomy can effectively clear lymph nodes,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