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所致免疫介导性肝损伤(IMH)是特殊类型的药物性肝损伤,其危险因素包括联合使用不同种类ICI、合并疾病和发热等。多数IMH患者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清肝酶水平异常。停止或推迟使用ICI以及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对IMH患者至关重要,免疫抑制治疗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加用他克莫司、吗替霉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在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Ig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许多研究阐述了IgE型自身抗体在SLE中包括与组织上自身抗原结合导致的直接损伤、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和淋巴结迁移以及IgE介导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的Ⅰ型干扰素应答反应等致病机制。目前已认识到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慢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中,IgE型自身抗体介导了部分自身免疫反应,而其他包括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多发性硬化病等存在IgE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部分研究认为其与IgE型自身抗体有关。目前抗IgE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应用于哮喘以及CSU等疾病的治疗,而IgE型自身抗体及表达FcεRI的效应细胞将有希望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治疗靶点。该文将IgE介导的自身免疫、炎症反应的机制及其临床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球蛋白E 炎症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高温(〉28℃)可引起含N基因的免疫寄主对TMV抗性丧失,导致TMV系统侵染。本研究以枯斑三生(Nicotianatabacumvar.SamsunNN)烟草为研究材料,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系统研究25℃和31℃条件下,TMV未侵染和TMV侵染12h、24h和48h枯斑三生烟草的代谢差异。应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对不同温度下代谢产物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MS技术共检测到49种代谢物包括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类、脂肪酸类、醇类以及多胺类等。在25℃常温条件下,TMV侵染枯斑三生烟引起苹果酸、水杨酸、γ-氨基丁酸、脯氨酸和乙醇胺等代谢物含量上调,而在31℃高温处理N基因失活后,TMV侵染导致组织蔗糖和肌醇含量下调、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上调以及伴随氨基酸类含量普遍上调。

  • 标签: TMV 代谢 N基因
  • 简介:摘要本文将总结清除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策略,并对抗体介导免疫排斥反应(AMR)的治疗策略展开综述。

  • 标签: 肺移植 抗体 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沙利度胺对再障小鼠免疫功能包括TNF-α、IFN-γ及骨髓微环境特别是对VEGF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小鼠模型,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组,正常沙利度胺组,再障组,再障沙利度胺组,再障环孢素A组药物干预后14天检测外周血TNF-α、IFN-γ,免疫组化测骨髓VEGF。结果再障小鼠外周血TNF-α、IFN-γ水平升高,予沙利度胺干预治疗后TNF-α的表达下降,但对VEGF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沙利度胺可改善再障小鼠临床症状,提高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对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沙利度胺可明显抑制再障小鼠TNF-α的表达,对再障小鼠的IFN-γ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沙利度胺 再障小鼠模型 造血
  • 简介:摘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外泌体可以通过旁分泌途径介导细胞通讯,转移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干预受体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据报道,多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ALI/ARDS炎症模型中均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外泌体参与ALI/ARDS免疫调节的可能机制及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泌体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病毒感染介导引起的免疫病理性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对病毒感染小鼠的感染细胞凋亡情况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观察,并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对感染的小鼠脾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以及NK活性。结果小鼠因缺乏穿孔素可使流感病毒在其肺部进行大量繁殖,并增加患者的病毒清除时间,感染的病毒细胞因缺乏穿孔素引起细胞凋亡周期延长。检测小鼠脾脏细胞中的CTL杀伤活性以及NK活性均发生明显降低。结论流感病毒感染介导应用的穿孔素对初次病毒感染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快速的清除感染的病毒,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流行病毒感染 介导治疗 穿孔素
  • 简介:摘要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免疫机制复杂,缺乏具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诊断和治疗方式单一,常出现疾病误诊和诊断延迟,因此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寻找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现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方面总结目前关于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免疫机制的研究成果,探讨能够辅助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为该类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食物过敏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耐受 非IgE介导 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YCN对NK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介导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免疫逃逸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B组织MYCN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比例、NK细胞的活化、NK细胞表面活化受体和NB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的表达状况;干扰/过表达NB细胞系MYCN,与分选的健康儿童NK细胞进行共培养,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状况,4 h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NB细胞的杀伤性。结果MYCN高表达NB患儿外周血NK细胞数量(F = 45. 53,P = 0. 0002)及比例(F = 43. 93,P = 0. 0003)显著减少,MYCN可显著抑制γ-干扰素、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释放[SK-N-BE (2):t = 9. 10,P = 0. 0008;t = 4. 76,P = 0. 0089;t = 4. 66,P = 0. 0096;SH-SY-5Y:t = 16. 79,P < 0. 0001;t = 35. 85,P < 0. 0001;t = 24. 66,P < 0. 0001],抑制NK细胞的活化和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SK-N-BE(2):t = 7. 25,P = 0. 0019;SH-SY-5Y:t = 33. 07,P < 0. 0001],MYCN高表达促进NK细胞NKG2A的表达[SK-N-BE(2):t = 9. 25,P = 0. 0008;SH-SY-5Y:t = 14. 65,P = 0. 0001],抑制NKG2D的表达[SK-N-BE(2):t = 7. 21,P = 0. 0020;SH-SY-5Y:t = 8. 66,P = 0. 0010],同时抑制NB细胞中NKG2D配体MICA[SK-N-BE(2):t = 18. 35,P < 0. 0001;SH-SY-5Y:t = 56. 90,P < 0. 0001]和MICB[SK-N-BE(2):t = 22. 40,P < 0. 0001]的表达。结论NB中高表达的MYCN可通过抑制NK细胞的数量及活性从而抑制NK细胞对NB细胞的杀伤介导NB细胞免疫逃逸。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MYCN基因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 免疫逃逸
  • 简介:摘要内质网是一种细胞器,可以使新合成的蛋白质通过甲基化、羟基化、脂化或形成二硫键正确折叠。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由内腔中未折叠蛋白的积累引起的细胞应激反应。为应对ERS,细胞建立了一种进化保守的机制,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PR的稳态激活会执行适应性程序,当应激强调超过UPR的适应范围时,UPR便会触发细胞凋亡。此外,UPR的不同信号通路与微生物感染途径相互作用,开启或放大了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文章对ERS介导细胞凋亡及免疫炎症反应进行总结和概述,以便进一步认识免疫炎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 标签: 未折叠蛋白反应 内质网应激 凋亡 免疫炎症
  • 简介:摘要总结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于2020年1月4日收治的1例突触蛋白-3α IgG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特点。该患者为男性,56岁,病前存在感染的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难治性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侧肌张力障碍伴不自主运动,伴有心率、呼吸增快,大汗淋漓等自主神经受累表现,可疑存在中枢性低通气,临床表现类似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影像学提示双侧海马、颞叶、岛叶对称性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基本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阴性,脑脊液病毒系列正常。经过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后续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出院数天后死亡。突触蛋白-3α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类似NMDAR脑炎,临床表现严重,在临床检查NMDAR抗体阴性时需要进一步检测突触蛋白-3α抗体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自身免疫 脑炎 突触蛋白类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抗体
  • 简介:建立免疫介导型再障小鼠模型,胃饲补肾活血方药,观察造血调控因子IL-2、IL-10、IFNγ、TNFα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介导型再障小鼠造血负调控因子IL-2、IFNγ、TNFα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补肾活血中药组IL-2、IFNγ、TNFα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10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说明补肾活血方药可通过抑制造血负调控因子的分泌,减轻免疫因素对机体的损害,恢复机体的造血功能.

  • 标签: 免疫介异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调控因子 补肾活血法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流感病毒感染会引发广泛的病理损伤和严重并发症。其中,肺部病理损伤主要特点为肺水肿和广泛的炎性渗出,此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本文由多分子参与流感病毒感染损伤、免疫细胞在感染过程中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入手,分析和探讨了流感病毒感染介导免疫病理损伤。

  • 标签: 流感病毒感染 免疫病理损伤 介导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目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癌(HCC)。多数HCC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而手术、放化疗、介入治疗等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对中晚期HCC的疗效不甚理想。放射免疫治疗(RI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治疗HCC的新方法,以具有靶向结合能力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载体,通过耦联放射性核素来特异性杀伤目标肿瘤细胞。其中^131I标记的McAb因其物理特性优良且具有高度靶向特异性,在HCC综合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131I标记的McAb介导的肝癌RIT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131I 单克隆抗体 肝癌 放射免疫治疗 放射性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病患应采取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76例,给予其激素、丙种球蛋白等科学治疗措施,观察分析其疗效。根据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并注重临床疗效。结果对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病患采用科学治疗措施后,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5.52%。各患者分别接受激素、球蛋白、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结论对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病患采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科学治疗措施后,可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促进病患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

  • 标签: 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归纳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患者3个临床亚组的临床、股部磁共振(tMRI)及肌电图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确诊IMNM患者32例,分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SRP+)组、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阳性组(HMGCR+)和血清抗体阴性(SN)组,分析3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肌炎抗体、肌外表现、肌电图等临床资料,tMRI炎性水肿和脂肪浸润评分评估骨骼肌受累特征。应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对比3组间不同临床特征以及tMRI评分的差异,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时,其中两组间比较应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1)32例患者中女性20例(62.5%),起病年龄为18~76(47±14)岁,25例(78.1%)患者呈现急性或亚急性病程,SRP+组17例(53.1%),HMGCR+组8例(25.0%),SN组7例(21.9%)。抗Ro52抗体是最常见的合并抗体(12/32,37.5%),其中SRP+组10例。(2)所有患者肌酸激酶值均升高,峰值中位数为5 948(4 229,7 664)U/L,徒手肌力评定法(MMT)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肢体近端低于远端(P<0.01),中轴肌低于肢体远端(P<0.05)。(3)HMGCR+组肌外表现显著少于其余两组(12.5% 比 71.4%和76.5%,P<0.017),抗SRP抗体合并Ro52抗体阳性患者皮疹(60.0% 比 14.3%,P<0.05)和间质性肺病(70.0% 比 14.3%,P<0.05)均多于单纯SRP+者。SN组合并结缔组织病最多见(57.1% 比 11.8%和0,P<0.017)。(4)tMRI示SN组的筋膜水肿比其他两组更明显(P<0.017),脂肪浸润和肌肉水肿程度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SRP+组有更多的病例早期即出现脂肪化。(5)HMGCR+组中肌强直电位(25% 比 0和0,P<0.017)和复合重复放电(CRDs)(50.0% 比 5.9%和0,P<0.017)均明显多于其余两组,蛋白组学分析发现有上述自发电位患者的肌肉组织中细胞骨架、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等相关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单纯SRP+和HMGCR+的IMNM以骨骼肌受累为主,抗SRP抗体和抗Ro52抗体共阳性者有更多的肌外表现,可能是SRP+组的特殊亚型。本研究提出肌筋膜炎性水肿是SN-IMNM早期损伤征象。HMGCR+组肌电图更易出现肌强直电位及CRDs。

  • 标签: 肌炎 自身抗体 信号识别颗粒 肌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肝癌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PD-1作为介导T细胞衰竭的主要免疫抑制受体,能够抑制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T细胞增殖能力。本文综述PD-1介导的T细胞衰竭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TMD)技术介导T细胞Itch基因沉默,观察T细胞免疫活性变化。方法磁珠分选纯化T细胞,构建靶向Itch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实验组为超声辐照+Itch-shRNA质粒-SonoVue微泡,对照组为超声辐照+阴性对照shRNA质粒-SonoVue微泡,空白组未处理。转染48 h,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转染效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Itch基因蛋白表达水平。转染72 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间差异,两两比较LSD-t检验。结果利用UTMD技术介导shRNA转染效率达到52.3%,转染后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Itch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01±0.080、0.773±0.101和0.719±0.090,实验组Itch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41,P<0.01)。转染72 h,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IL-2浓度分别为(417.3±37.1)ng/L、(158.7±17.3)ng/L和(147.0±10.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701,P<0.001);IFN-γ浓度分别为(168.3±12.1)ng/L、(74.3±3.7)ng/L和(74.6±7.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833,P<0.001);实验组IL-2和IFN-γ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升高。结论利用UTMD技术介导Itch-shRNA转染能明显降低T细胞Itch水平,增强T细胞免疫活性。

  • 标签: 超声微泡介导破裂 E3泛素连接酶 基因沉默 T细胞 免疫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