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癌症诊疗中,靶向治疗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如何标记病灶位置,为靶向药物提供给药位点显得尤为重要。在细胞成像和癌细胞追踪的研究中,普遍应用的主要是有机荧光染料或者是无机量子点,例如基于镉的量子点,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在实际应用中,不适合应用于生物体内的成像。研究发现,肽的自组装颗粒具有光致发光特性,并且通过干预其自组装过程可以改变肽光致发光的这种性质,本文就肽的光致发光特性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 标签: 自组装肽 光致发光 生物成像
  • 简介:采用常压热蒸发锡粉的方法制备出尺寸均匀、表面光滑致密的SnO2纳米带。通过高温退火处理,氧化锡纳米带从Sn304和SnO2的混合相转变为SnO2金红石相。深入研究了SnO2纳米结构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显示,退火前SnO2纳米带在600nm附近有一较强的发光峰,在375nm有一弱发光峰;退火处理后,375nm处的PL峰消失,此现象可能是由于退火后纳米带中晶格缺陷减少而导致。

  • 标签: 氧化锡 纳米带 光致发光
  • 简介:ZnCuInS/ZnS量子点是一种无重金属“绿色”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出了直径为2.9nm的ZnCuInS/ZnS核壳量子点。从ZnCuInS/ZnS量子点的吸收及光致发光光谱中可以看到,量子点的斯托克斯位移为410meV。这样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表明,ZnCuInS/ZnS量子点的复合机制与缺陷能级有关。研究并计算了在辐射及非辐射驰豫过程的(Huang-Rhys)因子及平均声子能量。结果表明在50~373K范围内,能量带隙的变化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的增宽是分别由光从能带边缘向缺陷能级跃迁及载流子声子耦合导致的。

  • 标签: ZnCuInS/ZnS量子点 光致发光 温度特性 能量带隙
  • 简介:采用气相传输法,以金膜为催化剂,氧化锌和石墨混合粉末为锌源,制备氧化锌纳米材料。研究获得氧化锌纳米线的光致发光性能。初步探索了氧化锌纳米线的生长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衬底温度为600℃时,金颗粒的催化性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形成长度大于10μm,直径小于80nm的均匀致密的氧化锌纳米线膜。这种氧化锌纳米线具有紫外发光特性。低于600℃时,锌氧蒸汽发生了自凝结,进而在金颗粒间隙形成氧化锌带(400℃时),或在金颗粒上吸附聚集形成花状氧化锌纳米棒(200℃时)。而在高于600℃时,金颗粒析出的锌迅速挥发或氧化、长大,出现了稀疏的针状氧化锌和颗粒。氧化锌纳米线可能的生长模式为"底端生长"模式。

  • 标签: ZNO 纳米线 衬底温度 光致发光 生长机理
  • 简介:利用射频(RF)共溅射的方法在n-Si(111)衬底上,以SiO_2为主靶,上面放置不同数量的Si片和石墨片,沉积出掺杂氧化物SiC复合薄膜,随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光和光激发谱。不同C含量的样品在450nm和580nm附近均得到不同强度的发光峰,主要来自于Si、C注入后引起的基质成键变化而带来的氧空位缺陷和Si晶粒,对于C含量较高的样品在580nm处观察到黄光发射与C团簇有关。利用FTIR和XRD表征了复合膜的结构,UV—VIS分光光度计表征了复合膜的透射吸收特征。

  • 标签: SiC—SiO_2 纳米复合薄膜 光致发光 研究
  • 简介:研究了多壁纳米碳管非线性光致发光问题。理论上得到了多壁碳纳米管层间耦合对多壁管能带的影响。讨论了能带中范霍夫奇点的形成及其对多壁碳管光致发光的影响。实验上得到了多壁纳米碳管的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吸收谱观察到了与范霍夫奇点相关联的吸收峰,发射谱观察到了频率上转换效应。并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机理分析。

  • 标签: 多壁碳纳米管 耦合 范霍夫奇点 光致发光
  • 简介:【摘要】:量子点作为一种无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光化学稳定性好、发光光谱窄、色纯度高等特征,其发光颜色能利用控制粒径大小进行,在电致发光器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围绕新兴的超高色彩还原度的高效长寿命On-Chip型QD-LED器件开发,建立On-Chip型QD-LED材料、设备、器件、工艺研发及产业化推广,致力于解决On-Chip型QD-LED用于照明及显示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目标是开发出具有独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On-Chip型QD-LED照明与显示器件,引领量子点PL器件的技术变革。

  • 标签: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关键技术 研究
  • 简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反应温度分别为980℃和1040℃时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样品,并采用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800C时,制备的碳纳米管结构缺陷更多。使用波长为350nm的光激发2种样品并测量它们的光致发光光谱。发射峰值约在550nm处,反应温度为980℃时制备的碳纳米管的发射光谱的光强较强。

  • 标签: 多壁碳纳米管 缺陷 光致发光
  • 简介:以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水杨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α-噻吩基三氟甲酰丙酮为第一配体,二安替比林甲烷,三正辛基氧化膦、2,2'-联吡啶、邻菲咯啉及邻菲咯啉N-氧化物为第二配体,合成了系列铕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表现为配体的吸收,但是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移动;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不同于自由配体的红外光谱,在400~500cm-1出现了吸收峰,这是Eu-O的伸缩振动峰;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第二配体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 标签: 稀土 苯甲酸 配合物 荧光
  • 简介:研究鉴别不同品牌、同品牌不同类别红色印油的区分检验方法。运用发光光谱成像技术分别对11个品牌、14种普通印油和原子印油进行检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发光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有效鉴别不同品牌、同品牌不同种类印油。

  • 标签: 发光 光谱成像 红色印油
  • 简介:将由Zn(CH3COO)2·2H2O和Na2CO3通过室温研磨反应获得的前驱体在PEG400存在下于240°C热分解获得大量的ZnO六棱锥产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表征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PEG400在ZnO六棱锥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单六棱锥和双六棱锥的结构差异来自于热分解反应。光致发光(PL)测试表明:ZnO六棱锥在386nm处展示强的近带隙发射,在550nm处展示较弱的绿光发射。435cm-1处的拉曼振动表明ZnO六棱锥具有良好的晶体质量。

  • 标签: ZnO六棱锥 热分解路线 形成机理 光致发光性能
  • 简介:以醋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ZnO,并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纳米ZnO形貌以及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光致发光(PL)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的纳米ZnO的形貌以及光致发光性能更佳。

  • 标签: 水热法 纳米ZNO 表面活性剂 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
  • 简介:为获得独特的光致发光特性的碳基量子点,以氧化石墨烯(GOs)为前驱物,采用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类富氧官能团修饰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TEM和AFM表征GQDs平均粒径为(5.02±0.92)nm,厚度为0.6nm.GQDs呈现特有的光致发光峰位随激发波长移动的特性,其光致发光机理来源于量子点边缘的类卡宾zigzag活性位.由于Fe3+与GQDs表面羟基的配位作用使GQDs呈现出对Fe3+离子检测的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有望成为高效检测Fe3+离子的新型荧光探针.

  • 标签: 石墨烯 量子点 光致发光 富氧官能团
  • 简介:TN312.82002064017隧道结AlGaInP发光二极管=TunneljunctionAl-GaInPlightemittingdiode[刊,英]/王国宏,沈光地,郭霞,高国(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北京光电子技术研究室.北京(100022),韦欣,张广泽,马晓宇,李玉璋,陈良惠(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100083))∥半导体学报.—2002,23(6).—628-631报道了通过隧道将衬底的导电类型从n型转变到p

  • 标签: 有机发光二极管 半导体 隧道结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光电子技术 体电势
  • 简介:利用发光二极管(LED)光色电综合测试系统测量不同颜色不同功率的LED在多个电流下的光谱,提出并构建了由多个高斯函数组成的LED光谱模型,并根据各颜色LED在额定电流下的光谱计算模型中的系数,最后将该模型与已报道的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对于光谱有n(n≥1)个波峰的LED,可用3n个高斯函数形式的模型来表示,大功率红、黄、蓝、绿、白色LED模型与实测光谱之间平均误差分别为3.45%、1.01%、2.33%、4.65%、2.49%,小功率LED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61%、2.65%、3.77%、2.87%、2.48%。与已报道的模型相比,该模型精度高,普适性好。本研究对LED光度色度测量仪器的研制及智能化LED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光谱模型 发光二极管(LED) 高斯分布函数 最小二乘法
  • 简介:O433.597052890研究表面光学和热学特征的一种新方法—光热位移光谱=Anewmethodforthestudyofopticalandthermalpropertiesofsurfaces:photothermaldisplacementspectroscopy[刊,中]/张振杰(西北大学物理系.陕西,西安(710069))//光子学报.—1996,25(7).—585—588介绍研究固体、表面及薄膜的光学和热学特性的一种十分灵敏的探测技术。这一探测技术—光热位移光谱,是基于对样品表面吸收电磁辐射后所引起的热膨胀的测量。该技术亦适用于那些要求高真空和温度变化范围较大条件的实验研究工作。这种光谱技术还能将面吸收和体吸收很好的区分开来,入射功率面的

  • 标签: 光热位移光谱 探测技术 电磁辐射 热学特性 新方法 热膨胀
  • 简介:O433.5197031483红外辐射吸收谱产生的机理=Mechanismonabsorptionspectrumofinfraredradiation[刊,中]/樊江水,何冠生,于明湘(西北大学物理系.陕西,西安(710069)),王树林(西安矿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54))//光子学报.-1996,25(Z1).-198-202从理论上对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作一简述,并对谱图处理的有关数学方法作些介绍。图4参3(严兰)

  • 标签: 红外辐射吸收 红外吸收光谱 西北大学 机理 西安 陕西
  • 简介:O433.42006064868基于超短脉冲的癌细胞荧光光谱=Fluorescencespectrastudyofcancercellsbasedollultrashortpulseslasertech-nique[刊,中]/刘天夫(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系,浙江,杭州(310018)),陈碧芳…//发光学报.—2006.27(1).—113-117研究用于癌症诊断与治疗的光敏剂血卟啉(HPD))的超快光动力学过程。采用超短脉冲激光光谱技术和皮秒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系统,测量了经血卟啉培养的活体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特性及荧光峰值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对测量所得的荧光光谱曲线及时间分辨荧光衰减曲线分析,计算出在癌细胞内部血卟啉浓度增大了约2个数量级,结果确认了荧光光谱技术诊断与治疗癌症的可行性。图6表1参4(于晓光)

  • 标签: 分析测试技术 荧光光谱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析仪器 光谱研究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