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上“以生为本”局面已经取代了教师满堂灌的现像,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虽然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很多老师对作业的设计、布置依然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模式中,内容乏味,形式单调,局限于书本的静态作业和缺乏自主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到苦不堪言,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学改革不应仅立足于课堂,我们也应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作业观。探究性练习就是顺应这一改革需要的作业模式。

  • 标签: 设计 探究性 作业
  • 简介:[摘要]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作业的改革却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该如何改革作业的布置形式?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 标签: []改革 小学作业形式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随着时间发展会出现老化和损伤,而且加之桥梁结构的使用频率、承受荷载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增加,从而引起桥梁的耐久性降低和承载力不足,这些原因使得我国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旧桥或危桥。于是 ,危桥、旧桥加固越来越成为工程技术人员重视的课题。本文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具有与其它加固法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特别是在设计和施工中注意该法所固有的构造要求,通过体系加固以达到加固桥梁的目的,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

  • 标签: 体系加固法 旧桥加固 承载能力
  • 作者: 黄海波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20-09-23
  • 出处:《中国教师》 2020年第12期
  • 机构: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若想充分发挥地理的真正价值,就必须改掉以往简单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地理课是自然科学的一科,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以往简单的知识传授,考试又考试,学生对地理厌烦,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越来越不重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地理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它将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高效 探究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一如既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当今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创新,减少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压力。教师需要意识到课堂提问环节是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重要联系,而如何进行创新式课堂提问,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值得许多教师探讨。

  • 标签: 课堂提问 创新 课堂效率 有效提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26岁,因“干咳2个月”入院。因外院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影,以间质性肺疾病查因进行筛查,以“贫血”作为线索,完善腹部相关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胃镜、骨髓穿刺、气管镜病理,最终病理证实均为胃腺癌,印戒细胞癌,并伴有骨质破坏、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患者出院当月去世。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在通过“互联网+”推动学校教育变革的国内相关研究中,较少涉及学校管理问题,尤其缺乏对通过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效率的系统深入研究。本文认为,要使互联网技术在教育发展要素配置中起到真正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就必须以有效的管理为支撑,否则“互联网+教育”就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技术应用层面。

  • 标签: 互联网+ 学校管理 教育
  • 作者: 李艺 刘彤 刘鸣 吴明祥 陶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外科 430022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天津市心血管病离子与分子机能重点实验室 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 300211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功能科 430022 ,武汉亚心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430056
  • 简介: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能导致潜在心脏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20年2月10~26日武汉亚心总医院隔离病区收治的93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心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3例患者中男51例,女42例,中位年龄为65岁。12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ICU组)。48.4%(45/93)患者存在基础心脑血管疾病。ST-T改变为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占40.9%(38/93),其次为心律失常30.1%(28/93)。入院患者中23.7%(22/93)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升高,其中超过参考值上限5倍的患者比例为7.5%。与非ICU组相比,ICU组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比例更高(33.3%对3.9%,P=0.006)。结论部分COVID-19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及心脏损伤,对于合并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应密切关注其心电图改变和潜在心律失常,预防不良临床事件发生。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律失常,心性 心脏损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