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术后单胎妊娠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通过IVF-ET受孕的单胎子痫前期患者58例(IVF-ET组),同期自然受孕的单胎子痫前期患者100例(自然受孕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结果IVF-ET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8.74±4.98) d较自然受孕组(7.26±3.07) d长,t=-2.314,P<0.05;发病时间(28.6±5.63)周和诊断孕周(32.0±6.07)周均早于自然受孕组(28.6±5.63)周和(33.9±4.28)周,t=4.02和2.04,P<0.05;IVF-ET组尿蛋白(+++)的发生率34.5%、胸腹水发生率48.3%、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41.4%均高于自然受孕组20%,29%和26%,P<0.05。结论IVF-ET术后单胎子痫前期患者以严重尿蛋白和胸腹水为主要临床症状,胎儿不良结局主要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子痫前期 妊娠结局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心理干预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 IVF-ET技术助孕 26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开展常规 +心理干预),各 134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SAS、 SDS评分、成功妊娠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应用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优选。

  • 标签: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心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苯三酚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IVF-ET治疗的428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及非妊娠组,分析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再根据移植前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未接受药物治疗组(A组)、术前静脉滴注阿托西班组(B组)、术前联合术中注射阿托西班组(C组)、术中静脉滴注间苯三酚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以及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年龄、优质胚胎数及移植前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P=0.031、P=0.039、P=0.020)。D组患者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01)、B组(P均<0.001)及C组(P<0.001,P<0.001,P=0.001);其异位妊娠率明显低于A组、B组及C组(P均<0.001);流产率低于A组(P<0.001)。治疗期间及治疗后,4组患者均未见不适主述及过敏反应,所有出生婴儿均无出生缺陷。结论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术中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可明显提升IVF-ET患者胚胎种植率及妊娠率,并降低其流产率。

  • 标签: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间苯三酚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发病率、临床特点、诊疗策略及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0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实施IVF-ET后发生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继发不孕合并瘢痕子宫(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经IVF-ET助孕后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共1 441例,其中CSP患者占比1.94%(28/1 441)。CSP患者年龄(34±3)岁,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占50.0%(14/28)。卵裂胚移植、囊胚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4%、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8,P=0.523)。新鲜周期移植、解冻周期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7%、2.2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0.542)。CSP诊断时平均孕龄为(47±6)d。根据早孕期影像学检查分型,1例CSP-Ⅰ型患者采取期待治疗,妊娠至晚孕期活产;2例宫内妊娠合并CSP患者采取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宫内妊娠至晚孕期活产;1例CSP-Ⅲ型患者行腹腔镜妊娠组织清除+子宫修补术,24例CSP-Ⅰ型或Ⅱ型患者行宫腔镜妊娠组织清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5例患者在CSP治疗后经再次胚胎移植助孕并获临床妊娠,均为正常宫内妊娠并足月活产。结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经IVF-ET助孕者,早孕期应行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无CSP发生。CSP治疗应个体化实施,严格选择的CSP-Ⅰ型患者有期待治疗机会。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妊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发病率
  • 简介:摘要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发展至今已在辅助生殖领域广泛应用,研究者们也不断地在优化该技术以期得到更好的应用。从最初只能检测有限数目的染色体检查逐渐优化为全基因组筛查技术,胚胎检测方法也由侵入性向非侵入性的方法开始转变,生殖中心对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结局均有报道。通过对比不同中心的研究结果,我们了解到不同诊断技术、检测技术还有新近出现的改良技术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本文结合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的过程,对目前临床应用胚胎移植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胚胎植入前筛查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全基因组筛查 优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护理策略调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ET术并采用同一促排卵方案的患者1 699例,按移植后护理策略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1 040例,胚胎移植后用平车送至休息室并卧床休息30 min后离院;B组659例,胚胎移植术后立即起床活动并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患者种植率分别为52.80%和50.50%,临床妊娠率分别是64.90%和62.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胚胎移植术后患者立即活动合并心理护理的方法对治疗结局没有明显影响,可有效节约生殖中心床位用以提供给取卵术后的患者使用。

  • 标签: 胚胎移植 立即活动 卧床休息 临床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网络化护理模式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女性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4 月 1 日至 2020 年 7 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护理干预组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护理干预组取卵数、优质胚胎数及妊娠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对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产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赠受卵双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赠卵IVF-ET的31例卵巢高反应患者和受卵的30例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受卵和赠卵组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种植率(52.05%比58.70%)、临床妊娠率(69.23%比73.91%)、移植周期活产率(61.54%比65.22%)、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87.10%比100.00%)、双胎率(40.74%比48.39%)、活产率(77.42%比96.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卵者<38岁组和≥38岁组相比,种植率(58.70%比40.74%)、临床妊娠率(76.00%比57.14%)及早期流产率(5.26%比1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周期活产率(72.00%比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100.00%比66.67%)和活产率(94.74%比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07)。结论赠卵IVF-ET是卵巢早衰、围绝经期、染色体异常及反复IVF-ET失败等不孕患者的有效助孕方法。受卵患者妊娠成功率与赠卵患者相似,不同年龄组的受卵者均可以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年轻受卵者活产率更高。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受卵 冻融胚胎移植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辅助生殖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本身对早期胎盘绒毛和胚胎组织中金属蛋白硫及其基因表达影响。方法 收集辅助生殖IVF—ET来源,双胚胎移植妊娠45~60天,经超声引导下减胎获得胎盘绒毛和胚胎组织各8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自然妊娠双胎45~60天人工流产中获得的胎盘绒毛和胚胎组织各10例。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金属蛋白硫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分布差异。结果 表达部位:金属蛋白硫表达于胎盘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广泛表达于胚胎各个胚层。表达特点:IVF—ET来源胎盘绒毛组织中金属蛋白硫表达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自然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金属蛋白硫在IVF—ET和自然妊娠胚胎组织中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表达:金属蛋白硫mRNA在IVF—ET胎盘绒毛组织中低表达,而在胚胎组织中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结论 金属蛋白硫蛋白和基因IVF—ET胎盘绒毛组织中表达低于自然妊娠组织,而在胚胎组织中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IVF—ET技术本身更加倾向于影响胎盘发育和功能,金属蛋白硫可能在IVF—ET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 标签: 金属蛋白硫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胎盘胚胎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自 2020 年 6 月 1 日至 2020 年 7 月 1 日来本院进行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的 30 2 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 151 人)和对照组( 151 人)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的过程中接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 结果 :研究组患者阳性 HCG 率( 45.7% )优于对照组患者( 31.78% )( p<0.05 ) , 研究组患者的流产率( 5.3% )明显小于对照组( 18.54% )( P<0.05 )。 结论: 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应用于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患者对于提高妊娠率,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及流产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对促排卵阶段性生活的认知和性生活满足情况,为促排卵阶段性生活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本院共计525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性满意度测试部分,525名患者的得分情况符合偏态分布(P<0.05),得分为(43.38±9.22)分,其中患者的性满意度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IVF-ET患者关于促排卵阶段性生活最担心的问题是促性生活对治疗的影响(339名,64.57%)。有197例(37.52%)的患者认为促排卵阶段更需要有专业人士宣教性生活常识。结论IVF-ET患者对于促排卵阶段性生活的认知还存在一些误区,很多相关问题上还比较迷茫,这提示医院、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应当重视IVF-ET患者对促排卵阶段性生活的认知方面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患者的认知。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 促排卵 性生活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发生原发性腹腔妊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本文报道3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IVF-ET后原发性腹腔妊娠病例,并对其诊治进行了讨论。结果3例腹腔妊娠均在术前通过经阴道B超诊断,行腹腔镜下腹腔妊娠物切除,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下降良好。目前1例已通过解冻胚胎移植并获得活产,1例自然妊娠后获得活产。结论IVF-ET术后的原发性腹腔妊娠是极其罕见的异位妊娠,严密监测hCG水平及B超有助于早期诊断,腹腔镜探查并腹腔妊娠物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腹腔妊娠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助孕中的应用。方法:选择 2020 年 5 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泡微环境中外泌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明确卵泡微环境中外泌体的来源。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采用IVF助孕的200例卵巢功能正常的年轻不孕患者,观察其卵泡液中外泌体的形态并检测外泌体的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及多变量偏相关分析卵子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明确外泌体的来源。结果基础卵泡刺激素(FSH)(r=0.17,P=0.017)及卵泡液中外泌体浓度(r=0.881,P<0.001) 是影响优质胚胎率的独立因素,基础窦卵泡数(AFC)(B=0.107,P=0.033)及卵泡液中外泌体的浓度(B=0.419,P<0.001)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PCR表明两组研究对象的外泌体均表达卵子的标志物生长分化因子(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15。结论卵泡液中外泌体浓度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发育后期卵泡中的外泌体可能来源于卵细胞。

  • 标签: 外泌体 卵泡微环境 卵泡液 妊娠结局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次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以及憩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接受单囊胚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且有一次分娩史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的顺产组(267个周期)和剖宫产组(256个周期),并根据B超测量到的剖宫产组子宫切口不同愈合情况,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瘢痕不显著亚组、瘢痕亚组和瘢痕憩室亚组。分析有无剖宫产史以及剖宫产子宫瘢痕切口愈合不良程度对FET周期的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单囊胚FET周期中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剖宫产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48.05%、46.48%和38.28%,显著低于顺产组(58.05%,P=0.023;56.93%,P=0.014;51.31%,P=0.022);早产率在剖宫产组是13.26%,显著高于顺产组(1.46%,P<0.001);分娩孕周亦提示剖宫产组[(38.12±1.76)周]显著低于顺产组[(39.02±1.37)周,P<0.001];新生儿体质量在剖宫产组[(3 372.14±374.25) g]也显著低于顺产组[(3 438.82±337.30) g,P=0.023];另外,根据剖宫产后瘢痕严重程度将剖宫产组进一步分组后显示:与顺产组相比,子宫瘢痕亚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和分娩孕周均有显著降低(P=0.021、P=0.026、P=0.005和P=0.009);而瘢痕憩室亚组则显示更受影响(P=0.004、P=0.003、P=0.004和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剖宫产史特别是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显著影响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影响IVF-ET的成功率,并且增加早产和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的风险。

  • 标签: 受精,体外 单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 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作用。 方法 : 随机选取我院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 治疗的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 102 例。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患者在采用心理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 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妊娠结局 。 结果: 经过护理后, 实验组 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参照组相比更好 ( P < 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 患者的妊娠结局较参照组相比更优 ( P < 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论: 在 对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患者 进行护理 时 , 使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联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优化妊娠结局,值得应用 。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心理健康状况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AC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发生稽留流产流产后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值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发生稽留流产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实行一般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开展流产后关爱护理服务干预。观察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症状自评分(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分。结果药物流产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3.1±6.3)分、(44.5±7.4)分,均显著小于参照组;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等方面SCL-90评分分别为(17.7±7.1)分、(20.3±6.2)分、(14.9±6.3)分,均低于参照组,TCSQ评分中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分别为(25.31±3.22)分、(21.09±2.44)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C护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发生稽留流产流产后患者护理应用中,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大大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下一次移植成功做好准备,具有重要的临床综合性应用价值和作用,值得更进一步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流产后关爱(PAC)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稽留流产 护理效果